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覺山隱窯丨這幅畫和雞心杯果真是絕配

覺山隱窯丨這幅畫和雞心杯果真是絕配

自覺山隱窯「青花仿明寶相紋雞心杯」推出,深受各位青睞,看得出大家對這種大尺寸雞心杯非常喜愛,在此感謝朋友們的支持。其實,在這只仿明杯子此之前,我們已經在醞釀另壹款「青花兒樂圖雞心杯」了。屬於古畫入瓷作品,非常有代表性,也很費功夫,在此和大家聊壹聊。

兒樂圖也俗稱「嬰戲圖」,是中國傳統繪畫題材之壹,專門描繪兒童嬉戲玩耍時情景,且常與生肖圖案、各種吉祥器物相結合。究其歷史,這種繪畫題材是源自佛教信仰,再受道教影響,到唐朝時,嬰戲圖才逐漸脫離了宗教範疇,轉變為流行的日常裝飾紋飾之壹,寓意子孫興旺、家族久盛,延續至今。

其實,嬰童形象始見於戰國,早期主要出現在玉器、帛畫,以及皇族墓穴磚石和壁畫上。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表現手法和圖像內容也更加豐富,而在晉代紙絹畫中也開始出現。在當時,嬰童形象並非獨立主題,僅是作為畫作的陪襯,另壹方面,對於當時畫家來說,畫嬰童是非常難的。不但身形、膚色、神態都不易拿捏,尤其想要表現年齡大小分別,更是需要很深的功力。所以,那個時期諳於此道的畫家並不多。

到了唐宋,隨著繪畫技巧成熟,嬰戲圖迎來了黃金時期,特別是兩宋,更是達到鼎盛時期。創作自成壹派,畫家作品眾多,取材廣泛,影響力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為當時宮廷畫家最喜繪畫的題材之壹。也正是在這壹時期,嬰戲圖向民間的審美情趣開始靠攏,主要體現在題材和繪畫向「風俗畫」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宋代時嬰戲題材開始大量出現在瓷器紋飾中。匠人運用刻、劃、印等各種技法表現出嬰童的活潑。嬰童也開始成群成組的出現,嬰戲逐梅竹、遊戲花間,或蕩秋千、騎竹馬,極富情趣。

而度過了遼金元的低迷後,明代時,嬰戲圖有迎來壹個新高峰。畫風頗有宋代遺韻,繪畫工致,人物生動,精品輩出。而且題材很有特點。可是,講到瓷器,明代前期由於進口青花原料含鐵量高,成品會顯現黑鐵斑點並有暈散,不宜用來描繪人物,所以對繪畫要求很高的嬰戲圖為數不多。但即便永宣時嬰戲圖畫工不能與同時期其它紋飾相較,卻至少為壹度衰落的嬰戲圖再次興盛開了頭。由此,嬰戲圖就開始流行起來,出現了五子、八子、九子、十六子等不同主題。

清代是瓷器人物圖大發展的時期,尤其乾隆後,嬰戲圖不僅人數眾多,場面宏大,所表現的內容也超過前朝。可惜,構圖上越來越繁復冗密,畫風轉變為「圖案畫」,吉祥寓意已掩蓋了藝術價值,漸漸與文人雅士鑒賞趣味相左。

這次,覺山隱窯「青花兒樂圖雞心杯」所定摹本,為明正德三年夏葵所繪嬰戲圖。原作設色絹本,繪十六子遊戲於庭院,構圖疏密有致,筆法工細寫實,嬰童神色各異,憨態可掬,形象具有典型明中後期的特征:長袍大褂,圓臉大腦門,後腦凸出如冬瓜。從嬰童數量和畫作尺寸上來看,屬於當時精品中的「大作」,這也是我們之所以選中此畫原因之壹,只有此嬰童群戲畫,方能與雞心杯的大器型相稱,其他則氣場不足。

而在動筆之前,我們著實下了壹番功夫。把平面畫搬到瓷器上是第壹個難點,原作絹本四方工整,而杯子是無頭尾的圓弧,沒辦法生搬硬套。我們就根據器型重新構圖,定每壹組人物的位置、每壹個人物的大小比例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呼應,無論轉到哪個角度,都是壹副完整連續的畫面。

詮釋細節,則是更大的難點。壹來,十六子的動作、神態、衣著、配飾都個個不同,且均為動態,這就要畫師壹定要把原作吃透、與明代畫家對文人畫的情趣相通再下筆。運筆時要自然流暢,壹停就生澀了,人物神韻就沒了。二來,我們以少有的純人物形式作畫,沒有其他裝飾為襯托,這種構圖想做出整體層次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勾線分水都要非常清楚。最終我們看到,每個人物的五官和衣飾都有交代,沒有壹筆含糊的壹帶而過,甚至連發髻上的發絲以及衣服上的花紋都清晰可見。

至此,就成了覺山隱窯繼「青花仿明寶相紋雞心杯」後,近期推出的第二款雞心杯作品。可正如在文章開頭所說,本來計劃在仿明杯之前,但如您所見,這只杯子相當磨人,定圖樣、試燒、調整的時間自然比較久壹些,所以壹直到今天才公之於眾,和大家壹起分享,希望這只雞心杯也能得到各位的認可。

順祝秋祺!

  • 上一篇:西方傳統油畫和東方傳統國畫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評價壹個菜的句子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