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非常特別的壹年,既是瑪雅人所預言的“世界末日”年,也是中國的壬辰龍年,這裏的龍是中國幾千年來傳說中的生物,也即十二生肖中的龍。
古有“四象”之說,東方為青色蒼龍,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合稱“蒼龍七宿”,被視為壹條龍,角宿為龍角,亢宿為龍頸,氐宿做龍胸,房宿做龍腹,龍心是龍宿,龍尾則是尾宿和箕宿。
龍很特別,它不是實有的動物,是文化造就的靈物,是生肖中唯壹的傳說生物。所謂十二生肖,就是用十二種動物紀年,有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作為中國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間世代相傳,成為中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壹部分。“生”指“出生、產生”,“肖”就是“類似、相似”之意。十二生肖是與十二地支相聯系的:古時候,人們用天幹地支紀年、月、日、時。天幹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字。順次以天幹和地支相配,天幹經過六個循環,地支經過五個循環,正好是六十年,為壹“甲子”。古人用十二種動物配十二地支。[1]180龍在生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古代有十二辰之說,將周天等分為十二分,用十二支來表示,其中辰位在東,為龍。從卦象上來看,辰是三月的卦象,此時正值群龍行雨的時節,辰自然也就屬了龍;壹說辰表示陽氣升起而動作,其盛以龍配之,故辰為龍。
《現代漢語詞典》對龍的解釋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遊戲,能興雲降雨。”據此可知,龍只是傳說中的生物,並非實有的東西,更不能將其和恐龍聯系在壹塊兒。可以說,龍,只是存在於人們的觀念之中。
關於龍崇拜起源的研究不可勝數,各家觀點不壹。
有神異動物說,以《辭源》和《辭海》為代表;有物候參照動物說,認為龍是許多動物的觀念集中體現;有圖騰合並說,以聞壹多為代表,認為龍是壹種圖騰,聞壹多《從人首蛇身像談到龍與圖騰》壹文指出:“然則龍究竟是個什麽東西呢?我們的答案是:它是壹種圖騰(Totem),並且是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壹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壹種綜合體”;有恐龍遺記說,認為是源自於真實的恐龍;有外邦傳入說,認為中國的龍是由西方傳入等等觀點,不壹而足。
無論如何,龍終究不是現實中存在的生物,只存在於人們的想象當中。這壹點也不影響國人對龍的特別喜愛,這也與中國自古以來的吉祥文化有關。四川便有許多以龍命名的地方,如龍潭、龍泉井、伏龍山等等,而全國性的節日慶祝活動也有春節舞龍、玩龍燈、端午節劃龍舟等風俗習慣。
二、龍的演變
龍的文化涵義經歷了由神獸、水神、專制皇權的象征到民族文化的象征等幾個階段,徐華鐺《中國的龍》第七章說:“龍,這個特殊的藝術形象,是由歷代的勞動人民集動物有力和優美之大成而創造出來的,雖然它長期被封建統治階級所掠奪,成了‘帝德’和‘皇權’的象征,但勞動人民對自己創造出來的‘龍’是懷有深切的感情的,是任何精神枷鎖都不能阻擋的,龍,騰飛在人們的心中。……在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文化中,龍這個題材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人們抹去了籠罩在龍身上的皇權神威的靈光,在民間成了喜慶吉祥的瑞獸,成了人們美好理想和願望的化身。”[2]19
最初的龍形象,只是作為壹種傳說中的獸類,是十分單純十分簡單的,沒有復雜的象征內涵,僅僅是壹種神秘的生物。《禮記·禮運篇》中就稱“‘龍、麟、鳳、龜’,謂之四靈”。
接著便是作為水神被人們尊崇,《荀子·勸學篇第壹》曰:“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其在文獻記載中多被用來求雨。也因此,在以後的《西遊記》等文學作品中,會出現四海龍王,便是將龍定為海(也即是水)的掌控者。
龍與皇權的聯系則主要緣於漢高祖劉邦,因其出身卑微,怕難以服眾,因而編造故事,說是他的母親是被蛟龍纏身之後才生下的他,所以他是龍子。從此被歷朝歷代皇帝效仿,皆稱自己是真龍之子,以奠定自己的統治地位。由於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來看,非真龍天子不能稱帝,龍也就此成為皇帝的專利,皇帝的壹切都與龍有關,他的身體叫龍體,他的臉色叫龍顏,連帶龍自身的顏色——黃色,也成為皇帝的專用色,壹旦臣民用類似器物、顏色作為裝飾圖案,都很容易招致殺身之禍。
封建制度煙消雲散之後,龍這個形象也開始步入民間、步入人民大眾的生活、步入民間。其實中國數千年歷史,龍的形象早已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壹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對於每壹個中國人來說,龍的形象是不止是壹種符號、更是壹種血肉相連的情感。龍的宏偉雄渾、剛健有力,是中華民族陽剛之美的代表性意象。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王力宏更是以壹首《龍的傳人》唱響全場。《龍的傳人》唱道:“古老的東方有壹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正是因為有著相同的信仰,從而能夠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增強民族凝聚力。龍文化還廣泛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今年春晚中主持人、演員的繡龍、繪龍、龍紋服裝,以及在開場動畫炫麗特效中那華麗霸氣的龍翔……
三、中西的龍
世界各大文明都有龍的傳說,並非中國所獨有,例如巴比倫的古龍、北歐的毒龍、印度的那伽(Naga),最本質的壹點在於中國和西方國家對待龍的態度。中西方對待龍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中國人盡皆對龍持崇拜態度,不僅把龍當做神靈進行崇拜,而且把龍當做祥瑞的象征,有舞龍、賞龍燈、劃龍舟等習俗。西方國家則對龍持憎恨的態度,把龍當做邪惡的象征,並且力圖將龍征服,在其文學作品、遊戲、繪畫等方面流傳著許許多多的屠龍故事,典型的如西方廣為流傳的奇幻小說——崔西·西克曼與瑪克麗特·巍絲所著的《龍槍編年史》系列,其中對龍的態度可以作為西方人對龍的普遍態度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