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評話的福州評話

評話的福州評話

有“中國曲藝活化石”之稱的福州評話可以上溯到宋代,是以福州方音講述並有徒歌體唱調的獨特說書形式,流行於福建省的福州、閩侯、永泰、長樂、連江、福清、閩清等十幾個縣市及臺灣省和東南亞的福州籍華僑集居地,素有“中國曲藝活化石”之稱,2006年被正式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國時,平潭評話藝人不多,進島說唱多是福州、福清等地藝人。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縣文化館組織評話藝人,走鄉串村,巡回說唱。1950年秋,縣召開第壹次業余文藝工作者代表會,評話藝人被邀請參加。1953年9月,第壹區評話藝人為配合土改反霸,將評話藝術溶進幻燈放映進行宣傳,很受群眾歡迎。

“文化大革命”期間,評話藝術受到冷遇,因無書可說,多數評話員改從他業。1979年5月,縣文化局召開評話、講書、伬唱藝人座談會,交流創作、演出經驗。6月,成立平潭縣評話伬唱協會,會員36人,其中評話藝人12人。1980年10月,俞昌仁創作的歷史題材評話本《血濺鐘樓》,參加莆田地區舉行的評話會演,獲得劇本創作獎,王秀明獲演出獎。1983年11月,縣文化局邀請省著名評話藝術家吳樂天、林木林、葉神童等到平潭演出,縣評話伬唱協會組織評話員觀摩學習。

90年代,評話藝術難以在藝術舞臺上占據壹席之地,經常從事說唱演出的評話員僅剩2~4人。1995年,全年演出不足10場,聽眾不足幾千人。

位於福州老城區汀州社區南禪弄的“玉葉書場”,如今成為福州最後的說書場,每天都吸引了許多上至90多歲,最年輕的也60多歲白發蒼蒼的老聽眾。隨著社會變遷發展,福州評話書場受到極大的市場沖擊;福州講評話的從500多人,到如今只剩下30多人,且年紀都在50歲以上。

  • 上一篇:西安必吃的十大美食
  • 下一篇:路由表中表項內容壹般包括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