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有必要讀。
《詩經》是我國第壹部詩歌總集。無論從內容上還是文學上都是國學文化的起源,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奠基作品,所以,作為華夏兒女不讀《詩經》,不知《詩經》中的幾句經典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現在讀《詩經》,同樣具有很多方面的意義。
第壹,作為第壹部詩歌總集,它對文學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首先作為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典範,《詩經》的現實主義手法影響了壹代又壹代作家的寫作,而這種手法依然並且更加適用於現代文學的創作。
第二,語言的精煉、準確、豐富、美好更是我們這樣壹個快節奏社會所需要的!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可見《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語言庫。據統計,《詩經》***有2830個單字,有3300多個單音詞。現代社會節奏快,交際交往信息量大,所以在以時間計算財富的現代社會,語言的精煉準確無疑是很重要的!在《詩經》中像這樣準確的語言隨處可見,如《芣苢》壹詩中通過“采、掇、袺、擷”把采摘芣苢的過程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出來。
另外有句話說女孩取名用《詩經》,可見詩經中的詞語無論是音還是意都很美,所以後人起名常取自《詩經》,如“管彤,菁菁,雨霏,婉君”等等信手拈來都是好聽又高雅的名字。
第三則是《詩經》中描寫的愛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愛情觀,約束中的自由,直白中的委婉,都體現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關雎》,表達的就是男子偶遇自己心目中的女孩,或許有壹見鐘情的成分,“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乃至“輾轉反側”“琴瑟友之”,直至“鐘鼓樂之”,美好的愛情經歷甜美而痛苦的思念之後,終於想盡辦法抱得美人歸!多麽美好的愛情,這樣的過程比起現在時尚的直白“我愛妳”不是更符合我國的愛情觀嗎?
另外《詩經》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到現在都是人們心目中向往的美好愛情。
第四,《詩經》中賦比興手法的運用不僅讓文學作品有了色彩和神氣,而且也可以借鑒到我們說話當中,增加我們語言的委婉說服力!不是嗎,有些話不能直白說明,那不妨用“比”的手法,以彼物比此物,有些話不能直說,那不妨用“興”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說之事也,這樣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第五,在國學復興的現階段,詩詞曲的興起正為文化的繁榮做著貢獻,那《詩經》的語言藝術,典故詞語,音節節奏無壹不是現代詩詞曲作者借鑒的寶庫。
綜上所述,《詩經》在現代依然散發著它不朽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