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石種。如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巴靈石、武陵石、雪花石、大化石、彩陶石、龜甲石、木紋石、九龍壁、貴州青、嶗山綠石、棲霞石、雨花石等等。生物化石類是指:動、植物化石。礦物晶體類是指:綠松石、孔雀石、水晶、熒石等。工藝石類如:大理石、草花石、菊花石、牡丹石等等。那麽如此之多的觀賞石,哪些是我們收藏的目標呢?這個就要因人而宜或因地而宜。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在紛繁眾多的觀賞石面前,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經濟能力,適合自己的鑒賞喜好,適合自己的價直判斷的觀賞石來收藏。對壹般收藏者來說,除了幾種極其稀有的如田黃石、雞血石、和田玉石等外,絕大部分觀賞石的收藏是在公平的起跑線上。因為觀賞石收藏及其價值取向,不僅僅是壹般意義上的欣賞價值,而是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價值內涵。1998年,在國內刮起葡萄瑪瑙石收藏旋風之時,北京的壹位觀賞石收藏家卻獨辟蹊徑,在人們不大重視的小塊風礪瑪瑙石中,發現了壹塊外形像破蛋殼,開口處若隱若現雛雞頭面,後來被命名為生命的觀賞石,就是這塊長不過兩寸,重不過百克形似雞蛋的觀賞石,已成為目前國內罕見奇珍。最近在中國賞石界被提名為中國最昂貴的觀賞石之壹,估價為1.3億元之巨。還有塊周身發淺綠,外表普普通通的壹塊黃河石,卻因為壹面有扭曲的白色石筋,經文字專家鑒識,這文字酷似伊斯蘭教文字,意思是真主的旨意。壹經解讀,此石身價千倍增值,目前石價已達千萬元。因此,觀賞石收藏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觀賞價值,同時其文化價值和發現的價值更是難以估量的。這也是觀賞石之所以引人入勝的關鍵所在。
觀賞石的收藏和鑒識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評估觀賞石的價值及品位離不開鑒識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傳統的觀賞石壹直沿用古人的評判標準:皺、漏、瘦、透、醜。隨著當今賞石新品種的開發,觀賞石家族又增添了大量的新成員,傳統的靈壁石、太湖石、昆石、英石這四大名石的地位正遭到挑戰,九龍壁、葡萄瑪瑙石、大化石、彩陶石等等後起之秀正各領風騷。觀賞石的評判標準也與時懼進地融合了新的內容:色,質,形,紋,聲,它與傳統標準壹道,使觀賞石的評定更科學更客觀,他涵蓋了更多的信息。任何壹尊觀賞石,如果不具備上述評判的任何壹條標準,那麽這尊觀賞石就缺失了其特色韻味和個性,其價值就大打折扣了。反之,如同時兼有幾條評判標準的特色,那這些觀賞石的收藏價值及觀賞性就更勝壹籌。為此,我把古今觀賞石評判標準簡稱十條,來與觀賞石愛好者切磋交流。
當今觀賞石市場魚龍混雜,由於社會需求量的激增,觀賞石的產地也增加了壹個新的行業,就是人造加工偽石、
假形石,而且手法層出不窮,對觀賞石的收藏造成沖擊。那麽,我們怎樣結合古今評判觀賞石的十條標準來為收藏所用,來提高鑒識能力,而不被日益增多的偽石假形石蒙蔽眼睛誤入歧途呢?我認為必須逐壹解讀標準的含義,結合本人平時的收藏和觀察,以及在產地、加工地的親眼所見,來破解造假的手段及做法,讓廣大石友在收藏、賞玩觀賞石過程中擦亮眼睛。
皺:皺紋,是賞石在成型初期因自然收縮或經自然水流、風沙沖刷而形成的壹凹壹凸的條紋。
漏:賞石有孔或縫,使水或其他物體能滴入、透出或掉出。
瘦:(跟胖或肥相對),是指賞石的形體或某壹部分窄小或單薄。
透:(液體,光線等)滲透;穿透:透水、透亮,特指賞石的穿透、通透、通空靈巧等。
醜:醜陋,難看。賞石特指其怪異,與眾不同。
色:色彩、顏色,指賞石原本具有的天然色彩和光澤。
質:性質、本質、品質,特指賞石的天然質地、結構、密度、硬度、光潔度、質感等,也指賞石的質量和大小。
形:形態、形狀、結構狀態等,這裏特指賞石的天然外形和點、線、面組合而呈現的外表。
紋:紋理、痕跡,指賞石表面呈線條、圖案的花紋。
聲:聲響、聲音,指賞石通過扣擊或摩擦振動所產生的聲響和聲音。
上述觀賞石的十條鑒識評判標準,也是造假者刻意模仿追逐的目標。造假者往往在平淡無奇的或有缺陷的石塊上,用現代加工工具,采用各種手段,對其進行人工處理,使其身價倍增。下面我來談談偽石、假形石的壹般鑒識技巧,供石友們***同探討。
造偽者往往通過劈、斬、摳、挖、填、挫、雕、磨、爛、摸壓、增退色、註膠等壹系列的手法,來制造觀賞石,使其形成規模生產,創造利潤。
劈、斬:壹般是用鋼斧,鋼錘等工具,對肥厚的觀賞石進行瘦身減肥,使其更具觀賞性。通過劈、斬,石的表面往往留下較明顯、有規律的加工痕跡,形成其特別的棱角和石質差異。未徑加工的石質表面或輕或重都有壹些風化層或叫石皮,而經過劈、斬之後,這些痕跡喪失,這就給鑒識提供了條件。
摳、挖:是用鋼鑿、鋼鉆進行透、漏的加工,壹塊普通石頭經加工成為具有通透、明朗等特征,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摳、挖同樣會在石頭表面留下痕跡。摳、挖會使石頭上留下不規則的鑿痕,這是與天然石的自然流暢相悖的。而挖是用電鉆、磨輪等機械工具進行,則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機械加工的弧形痕跡。
填、挫:是在摳、挖工序過後的充填和修整。通過填充、鑲嵌、挫修整理,使加工的偽石更加自然。但是填、挫還是會留下填充物與原石石性不壹,填充物與原石的縫隙連接處會留下粘連的規則痕跡,而挫更能從平行或整齊交叉的痕跡中找到破綻。
雕、磨:壹般是在工藝石中的常用的技法。通過刀刻、噴沙、拋磨等工藝,使其加工石頭的觀賞性突現。雕、磨常用在葡萄瑪瑙石、圖案石等造假的加工上,人工痕跡明顯,有的可以光滑如鏡,粒粒珠璣,這是大自然中很難形成的。還有的是用雕、磨來增加石頭的紋理特征和包漿這些都要通過觀察賞石整體的紋理結構和包漿的壹致性來鑒識和判斷,只要認真鑒別就能找出破綻。
爛:是現在制造偽石的常用做法。在初步加工成形的石頭上,通過用強酸,弱酸的沖刷、浸泡,來洗刷人工的制作痕跡,緩和加工中出現的棱角和生硬的點、線、面。但是用酸洗泡的石頭表面原始風化層幾乎喪失,石頭的內孔或外表往往會形成壹層特有的酸洗膜,雖然經過後續處理,我們還是能夠鑒別出與原始的自然石之間的差異來。
模壓:就是用模具,通過模壓加工的方法,把制作的圖案粘貼到主體石頭上,使之成為具有觀賞性的觀賞石。這類技法壹般用在制作工藝石、生物化石中的骨骼化石上。材料壹般選用工業聚脂或可溶性化工材料,經模壓成型後再加工,不仔細鑒別很容易造成誤藏。但只要用以火烘烤,就會發現問題。
增、退色:是用有色染料浸泡、高溫增色和酸洗退色等做法的總稱。像市場上出現的卵石、片石上的人像、生肖、花卉等批量的觀賞石就是此類產品,幾乎沒有收藏價值。鑒別它只要用沸水沖刷、浸泡就可發現其色澤發生變化,如果所用染色材料有汙染,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註膠:通常是用在小型高檔觀賞石如玉石、瑪瑙、風礫石、雨花石等的作偽上。通過用聚脂、染料、高濃度膠水等混合物對石頭表面或有缺陷的位置進行註膠處理,為偽石增色、亮麗,提升其商業價值。鑒識此類觀賞石除用火烤測試外,還可以用刀刮、針挖等方法求證。
總之,賞石、鑒石、藏石是壹個系統工程。壹塊品質優良的天然觀賞石壹定是經得起鑒識和推敲的,人為的制作加工終不能登上賞石的大雅之堂。觀賞石的魅力,是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嘖嘖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