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阿西土陶燒制技藝的介紹

阿西土陶燒制技藝的介紹

簡要介紹

陜西關中東部的澄城縣堯頭鎮出產粗瓷。該地煤炭資源豐富,又有坩土礦分布於溝澗的石崖中,夾生白、紫兩色的原料,便於燒制陶瓷、砂器。當地農民利用農閑,夏秋制坯彩繪,入冬燒窯銷售,代代相傳。 堯頭古鎮位於澄城縣的西南,與白水、蒲城兩縣鄰接,老鎮很多民宅已被廢棄,後改稱堯頭村,當地人稱之為“老街”。站在西河岸邊,向對岸的臺地和崖坡上的老鎮址望去,崖畔田頭被棄置的殘瓷堆積在黃土瓦礫之中,廢棄的殘垣、參差錯落的舊瓷窯及耐火磚、匣缽、瓷片、窯渣布滿山坡,從北到南約3裏長綿延不斷。從這些遺跡可以判定,歷史上當地曾發展出關中東部規模最大的民間窯場。[1]?

編輯本段歷史溯源

澄城陶瓷主要產於堯頭鎮,據《澄城地名誌》記載,堯頭鎮古稱“窯頭鎮”,因瓷器窯較多而得名,又由於古聖人“堯”與“窯”的發言相同,久而久之聖人之“堯”這個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窯的“窯”。堯頭鎮這壹地名稱謂壹直延用。 堯頭粗瓷是陜西渭北歷史上著名的民間瓷窯,其窯址也是歷代民間陶瓷文化遺存的重要地方。據明朝縣誌記載,澄城“瓷砂始於唐”。這是堯頭窯最早的文字記載。1522年~1566年(明嘉靖年間)縣誌曾記述征收窯稅,每年“窯課鈔二百八十九貫五百文……物產:器用資黑瓷、石炭。黑磁堯頭鎮特產。”1625年(明代天啟五年)刻印的《同州府誌》也記載:“澄城堯頭……產陶磁器。”在元明以後北方青瓷日趨消亡的趨勢中,澄城窯還能燒制青瓷,這種現象在北方瓷窯中極為罕見,為確定澄城窯的歷史地位增添了濃重壹筆。 在明清時期堯頭鎮陶瓷業發展到興盛階段。據民間流傳,在鼎盛時期,有窯百余處,年產陶瓷220多萬件,不僅占據了渭北各縣市場,而且遠銷山西、甘肅、內蒙古、陜北等地。 清末至民國初期,由於戰亂及匪患不止,加上1877年(光緒三年)大饑的影響,導致澄城縣人口急劇減少,堯頭的陶瓷業亦嚴重衰落。1926年(民國十五年)《澄城縣誌》記述,“境內工藝不興。無他特產。著名者惟長潤鎮(堯頭)之瓷器砂器,余皆尋常日用之物……舊有40余家,民國十五年時有20余家,每年***出30余窯”,當時的出產數為“每窯約值錢30余串,每年約售錢萬余串”,並較詳細地記載了制瓷業的規模和生產流程。1926年(民國十五年)統計時由“舊有四十余家”減少至二十余家,可知當時燒瓷業僅達到清代規模的半數。[1]

編輯本段技藝特點

堯頭鎮自古盛產煤炭,1926年(民國十五年)縣誌稱“澄地無他礦產,僅長閏鎮煤為出產壹大宗”。這裏的兩條小河即西河和後河兩邊的山坡上則出產制瓷所用的坩泥,河邊的崖坡上後來還保留有五個采掘坩土的坑洞,壹字排開,非常壯觀。據老窯工說,堯頭傳統制瓷配制黑釉和醬釉使用的是當地取之不竭的黃土,白釉料從鄰近的富平縣山區輸入,民國時期燒青花采用為鈷料“石蘭”,是從南方浙江壹帶輸入的。

燒制技藝

堯頭瓷全部用土法手工生產,原料采自當地坩土,加工過程包括泥漿、制坯、施釉、煆燒四道工序。漿泥先取幹土礦石粉碎,投入水池浸泡數日,再攪拌成漿,分池沈澱。粗泥制成甕、盆等大件器皿,細泥做碗、碟等精細瓷器。 在堯頭村周家洞壹帶的塬坡上,後來還有幾戶燒制黑釉大缸和盆碗的瓷窯(當地稱“黑窯”),仍保留著祖輩傳下來的古老燒瓷技藝。窯爐均為饅頭窯,以煤為燒制燃料。落灰的“火眼”,大窯采用8-6根木椽棚起來,上面放置磚塊砌成丁字形,大窯要有72個火眼,人從地下通道鉆進去通火。窯門封閉後保留上面的觀火孔和下面的入煤孔,觀火孔開始燒時開啟,待火引大後封閉。 在窯熟後,開觀火孔觀察。投煤時工匠還沿用著木制的護手,當地稱“火手”,形狀如同半截劈開的竹筒,中部為凹槽,投煤時把煤鏟的鐵桿放在火手上,防止窯工投煤時被高溫燙傷。當地燒窯匠人沿用舊時流傳下來的術語,窯爐頂部稱“龍口”,封窯頂稱“拉龍口”,封窯采用泥餅或未燒的缸底蓋住窯頂,再用泥、石灰、碳渣和泥封住,與觀火孔壹起封堵起來。

釉色與造型

澄地堯頭粗瓷的釉色多為白、青、黑三色,花色除白黃之外,還有藍色及棕紅色,如碗、碟或白釉蘭花貢黃釉鐵銹花,單色手描,樸素大方。各種器物上裝飾的花卉、動物與當地的剪紙、面花造型同出壹源,內容多是蓮花、牡丹、菊花或福、祿、壽、禧等字樣。 瓷業產品與群眾的生產、生活緊密相聯,其造型粗中見細、拙中寓巧,給人以樸實自然的美感,與南方陶瓷細膩精巧的風格迥異。瓷虎枕玲瓏光潤、虎視眈眈卻又稚拙可愛,既是枕頭又是擺設,並含有驅邪壯膽之意;小孩坐的“懶老婆”,帶有原始彩陶的味道,小孩坐在裏邊,當媽媽的可以騰出手來做家務;黑色的老鼠罐、獅子罐形象奇特,蓋上以各種形態的老鼠、獅子作扭手,妙趣橫生。

裝飾特點

澄城堯頭窯的裝飾藝術異常豐富,主要有黑釉刻花、黑釉劃花、白釉鐵銹花、白地青花、黃地鐵銹花、青釉刻花等,其中鐵繡花和刻劃花最為精彩。 鐵銹花是堯頭窯宋元時期的產品。它是用含有氧化鐵的繪料,在施有白化妝土或黑、黃、綠釉的瓷坯上繪出的花及圖案,再施以透明釉,是堯頭窯具有代表的裝飾之壹,花型多為五、六、七、八、九點梅花、菊花、蝴蝶圖案等,具有中國寫意畫那種簡練豪放,揮灑自如的藝術特點。 刻劃花是在施有白化妝土或黑釉的瓷坯用竹筆雕刻出花紋後,露出瓷坯的底色,經1500度高溫燒制而成,形成了黑白、灰白對比強烈的裝飾效果。紋樣多為寓意深刻的吉祥圖案,如石榴、仙桃、天馬、團鶴、八卦、菊花等圖案組成。刀筆流暢,情飽意滿,千變萬化,生機勃勃,具有顧盼生姿,翩翩起舞的感覺,達到了精湛的藝術水平。

黑釉瓷和青花瓷

澄地堯頭粗瓷中以黑釉瓷最負勝名,俗稱“黑珍珠”,精品不少,釉層壹般厚薄均勻,也常有淚痕(早期)釉面烏黑發亮,小小的器型宛如壹串黑珍珠,堯頭陶瓷壁較厚,胎質多為灰色。最為有名的是黑釉老鼠罐。半圓形的罐蓋上爬著各種形態的老鼠非常生動,罐蓋喻天,罐底喻平地,以罐喻天圓地方的宇宙母體,喻老鼠為繁衍之神的子神,表示了人類的繁衍生息。 堯頭黑釉瓷最具觀賞價值:壹是它的器型特征,具有仰韶文化的韻味(當處有多處仰韶文化的遣址),碩大的器型,顯示了中華民族氣壯山河自強不息的民族氣節;二是獨特的色澤魅力,那種壹黑到底,莊重肅穆的氣派,使不少彩瓷相形見絀;三是它的裝飾效果,那黑底刻劃花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特有的美學價值,令別的瓷種望塵莫及;四是它豐實的文化內涵,古代瓷器中所有的歷史文化內容,在堯頭黑釉瓷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表現形式。 澄城堯頭窯青花瓷造型單純穩重,色調柔和雅潤,紋飾取材廣泛,用筆灑脫舒展,構思簡明奇特,布局疏簡不拘,形態惟妙惟肖,絲毫不受官窯細貨的影響。[2]

編輯本段傳承意義

從當地流傳的民謠和民俗活動也可看出堯頭窯的歷史和價值。“收秋不收秋,等到五月二十六,此日只要滴壹點,快到堯頭買大碗。”這首民謠不知在當地流傳了多少年。意思是說,秋天的豐收與古歷的五月二十六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如果在這壹天滴上壹點雨,當年的秋天必然喜獲豐收,人們即刻買堯頭的大碗,這反映了舊時人們對豐收的期盼,也說明了堯頭陶瓷在當地是非常有名的。 作為歷史上著名的民間瓷窯,澄城堯頭粗瓷曾有過歷史的輝煌,隨著歲月的滄桑變遷,後來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與繁榮。其現狀是:壹是資源閑置浪費,古窯遺址在碎瓷片中長眠。二是民間藝人失傳。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人很少用陶瓷制品作為日常家用器皿,且澄城堯頭陶瓷因制作工藝沒有提高和改進,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後來很難見到壹些巧匠繪制的傳統日用品,蘊含著深厚的民間美術的澄城陶瓷已今非昔比。據有關資料統計[3]?,全縣所有的民間陶瓷藝人尚不足20人,而且年齡大都已六七十歲,且有的體弱多病,精熟幾十道制瓷工藝的藝人更是鳳毛麟角。 陜西的澄城堯頭窯是壹處堪與我國各大瓷器名窯相媲美的民窯。然而堯頭傳承的陶瓷技藝和文化已屆瀕危,亟待搶救。[3]

  • 上一篇:金水寶膠囊的功效與作用,金水寶膠囊有哪些功效?
  • 下一篇:鞋子可以用什麽材料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