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陸軍印章收藏

陸軍印章收藏

十九名陸軍元帥:

沃納·馮·布隆伯格1878-1946

馮·鮑徹·馮·博克,費多爾1885-1945

沃爾特·馮·布勞奇施1881-1948

馮·布施,恩斯特1895-1945

凱特爾,凱特爾,威廉1882-1946

馮·克萊斯特,埃瓦爾德1881-1954

馮·克魯格·馮·克魯格,貢特1882-1944

格奧爾格·馮·庫克勒

馮·利伯·馮·李布,裏特·威廉1876-1956

李斯特列表,Siegmund Wilhelm 1880-1971

埃裏希·馮·邁因斯特·馮·曼斯坦因1887-1973

莫德爾型號,沃特1891-1945。

弗裏德裏希·保盧斯保盧斯1890-1957

沃爾特·馮·賴歇瑙。

隆美爾隆美爾,歐文1891-1944

馮·倫斯特德,又譯馮·倫德斯特德,GERD 1875-1953。

施內爾,施內爾,費迪南1892-1973

威克斯男爵馮威克斯,馬克西米連1881-1954。

馮·伍爾茲勒馮·維茨勒本,歐文1881-1944。

兩位海軍元帥:

卡爾·鄧尼茨·多尼茨

埃裏希·雷德爾·雷德爾

空軍五大元帥:

赫爾曼·戈林[帝國元帥]

馮·格萊姆·馮·賴姆,裏特·羅伯特

凱塞林,艾伯特,凱塞林

埃爾哈德·米爾奇

馮·裏奇·德霍文·馮·李希霍芬男爵,沃爾夫拉姆

雨果·斯珀勒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掌權時,元帥軍銜是德國軍人夢寐以求的最高、最尊貴的目標。十年前的這段時期,德國沒有現役元帥。這位壹戰時期的士官從1935年開始擔任元帥,在隨後的十年裏晉升了25位元帥,其中包括19位陸軍元帥和5位空軍元帥。其中23人是在1940年6月法國投降後才晉升的(註1)。

德軍的元帥們可以說是納粹德國的精髓。1940年,他們是世界軍隊中最有權力的人物。他們有著普魯士軍人的古老傳統,受人尊敬和崇敬,給人壹種神聖感。這些元帥和他們手下可能比他們更有能力的將領壹起,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就:壹個月內攻占了波蘭,幾個小時內攻占了丹麥,挪威很快就崩潰了。比利時、盧森堡、荷蘭、法國、南斯拉夫和希臘也難逃厄運。另外,英國遠征軍被德軍趕出了歐洲大陸;利比亞、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和波羅的海也第二次下跌。德國軍隊逼近60英裏外的亞歷山大港,看著克裏姆林宮的圓頂。

元帥悲慘的下落

但最後,壹切都成了幻覺。到戰爭結束時,十九名元帥中只有兩名仍在服役。壹個元帥在俄國前線的時候,心臟病發作,昏迷了幾天就死了。壹位元帥(馮·鮑克元帥)和他的家人在戰爭結束前四天被英國戰鬥機射殺。三名元帥自殺身亡:其中兩人參與推翻希特勒,壹人奉命自殺(隆美爾元帥),壹人害怕自殺(馮·克魯格元帥);第三名(莫德爾元帥)因戰敗被圍,不得不投降自殺。保盧斯已經選擇了投降。另壹名(馮·伍爾茲勒·本元帥)因參與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被判死刑。在缺乏尊嚴的情況下裸體,用鋼琴絲吊死。其他十名元帥已有超過半數被免職,其中大部分人在受辱後被迫退休。

然後就是戰後對戰犯的審判。壹名元帥(約德爾元帥)被處決,四名死在獄中,另外幾名被判處三年至終身監禁。在所有的法警中,只有馮韋奇沒有被審判。他因重病在獄中候審而被釋放。

會不會沒有種子?

希特勒的元帥都是壹戰的老人,其中12人有貴族頭銜,17人畢業於參謀學校。除了這些大致相似的背景,沒有任何共同之處。他們的出身很不壹樣。隆美爾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學校教師,保盧斯的父親是出納員,凱特爾的家庭是農民,謝爾納的父親是警察,莫德爾的家庭很窮。

馮·布勞契奇、馮·克萊斯特、馮·賴希瑙、馮·鮑克和馮·倫德斯特都是普魯士將軍的後代,馮·明斯特的父親和繼父也晉升為將官。李斯特的父親是壹名醫生,馮·威克斯出身貴族。馮·裏普、隆美爾和莫德爾戰前都有作品,隆美爾得到了相當可觀的版稅[註2]。戰後,死於獄中的馮·邁因斯特和凱特爾都寫了回憶錄。馮·布隆伯格也寫過自傳,但由於文筆不佳,沒有人願意出版。

其中9名未來元帥是壹戰時期的步兵、6名炮兵、2名騎兵、1名工程師和1名軍官,這19人中沒有壹人來自裝甲部隊,因為裝甲兵種是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後才出現的。然而,這19人中,有4人在二戰中擔任過裝甲指揮官。在這些元帥中,馮·倫斯德是最年長的。他出生於1875年。當他還是少尉時,最年輕的未來元帥謝爾納剛剛來自慕尼黑的壹個中下階層社區[1892]。隆美爾晉升元帥時最年輕,只有五十歲;馮·倫斯德在41年被提升為元帥時已經66歲了。馮·布隆伯格是第壹位晉升為元帥的德國將軍。凱特爾做夢也沒想到會輪到他。隆美爾死得最年輕,只有52歲。

元帥國家

這些將軍的性格和政治觀點也大相徑庭。馮·倫斯德基本上是個懶人,隆美爾從不疲倦,而莫德爾精力充沛到了驚人的程度。馮·韋奇斯和馮·裏普都是虔誠的信徒,但謝爾納和馮·賴希瑙卻殺人不眨眼。有些元帥,如凱特爾,對希特勒極為忠誠,信奉納粹教條;但也有像瑞普這樣從壹開始就反對納粹的人,馮·伍爾茲勒竟然策劃暗殺希特勒。有些元帥可以稱之為納粹,有些元帥是反納粹的,但大部分元帥都不是納粹黨成員(請註意這和反納粹是不同的)。馮·克萊斯特主張君主制,而馮·賴歇瑙是壹個投機者。有些人的立場發生了180度的轉變。比如凱特爾可以從壹個非納粹的德國官僚變成希特勒的忠實追隨者。隆美爾從納粹同情者變成了反納粹者。其他大多數將軍的政治觀點介於這兩個極端之間。

如果這些元帥的政治觀點不同,那麽他們在道德觀念上的差異就更大了。馮·布勞契奇的床頭放著壹本《聖經》,但他與前妻離婚後,娶了情婦。馮·克萊斯特從未改變主意,隆美爾害怕他的妻子。莫德爾幫助納粹軍隊“遷移”蘇聯人民(尤其是猶太人),但庫奇勒在波蘭和俄國時,絕對拒絕與黨衛軍殺人部隊合作,盡力減輕俄國人民的痛苦。隆美爾有自己的想法。他在北非公然違抗希特勒的直接命令,拒絕處決猶太戰俘和英國突擊隊員,把他們交給意大利軍隊。馮·克萊斯特甚至違抗命令。他大膽地把他的高級軍官和黨衛隊官員叫到他的總部,對他們進行訓誡,並警告他們不要在他的戰區撒野。

其他法警的道德觀念更差。馮·布勞契奇聽從希特勒的建議,為了升職背叛了他的兄弟。1934年,馮·明斯特公開宣稱反猶太種族歧視法是壹種懦弱的行為。然而,1941年下令必須對猶太人這個劣等民族進行“嚴厲但公正的報復”。在這個問題上,他並不是唯壹壹個言行不壹的德國將軍。

如果這些元帥的政治觀點和道德觀念引起很多人爭論,那麽討論他們的指揮能力就會有更大的分歧。大多數人(不是全部)認為馮·邁因斯特的軍事素養是世界上最好的;隆美爾幾十年來壹直被認為是戰術天才,但近年來,專門為他翻案的歷史學家開始攻擊他的名聲。馮·布隆伯格是壹名優秀的副官,但他從未有機會在戰場上展示元帥的指揮能力,馮·魏茨勒本也是如此。

元帥的能力參差不齊

我在這本書裏得到的壹個結論是:平均而言,希特勒元帥的能力出奇的壹般;他們都認定自己不是軍事天才。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戰敗被俘,顯然是個庸人。布奇也是壹個無用的人。1944年,他的軍隊在明斯克幾乎全軍覆沒。

德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凱特爾是個更大的飯桶,因為他除了回答希特勒的問題什麽也沒做,導致了壹系列的軍事失敗。其他法警就不好說了。馮·鮑克的記錄是好是壞。馮·韋奇斯指揮軍團的能力並不差,在戰爭後期的巴爾幹半島也差強人意。但是,他在東方戰場上的功績指出,他不具備指揮壹支主要陸軍部隊的能力。

李斯特指揮步兵的能力極強。40年在法國指揮裝甲武術的時候出了問題。但我總覺得大家都太小看他了。出生於普魯士騎兵的馮·克萊斯特也是如此。如果希特勒聽從了他的建議,德國人可能在41年就打敗了俄國。馮·克魯格可以說是壹個平庸的陸軍指揮官,非常自私,習慣於誣陷別人。比如德軍為了推卸他的責任,失去了古德裏安、施特勞斯等傑出的將領。

在東部戰場上,庫克爾是壹個非常穩健和能幹的防禦專家,謝爾納在大多數場合也是如此。但後者比前者更殘酷。庫克勒對德國士兵和俄羅斯人民壹視同仁,賦予他們人性的觀點;他只是拿俄羅斯遊擊隊出氣。謝爾納嗜殺,即使是將軍軍銜以下的德軍官兵,只要看不順眼就會被拖出去槍斃【註6】。

莫德爾在1945年被提升為元帥,很難判斷他的記錄。莫德爾在東方戰場上戰功卓著,是希特勒的救火專家。但在西線戰場,除了安亨之戰(指比特裏奇痛打英軍的“市場-花園行動”)之外,可以說是壹塌糊塗。但是在那種極其不利的情況下,甚至更為不利的情況下,沒有別的辦法;然而,在魯爾的保衛戰中,德軍在最後的抵抗中仍有機會。在那次戰鬥中,莫德爾失去了鬥誌。在飲酒自殺未遂的情況下,指揮無能,終身名譽掃地。在所有的德國將軍中,我認為莫德爾是最有代表性的。仔細研究他的壹生和他的戰鬥可以揭示德國人在二戰中的興衰。但是,研究李斯特、埃伯巴赫、霍斯也是有價值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李博元帥毫無用處。他是國防專家。在1939年和1940年,他最初指揮次要戰場的作戰。1941年被調往蘇俄開闊的平原指揮機動部隊作戰,自然成績平平。但壹般認為,如果希特勒沒有幹涉他的指揮,他可能會在41年攻占列寧格勒,從而成功結束北方戰場的戰爭。至於他能否在1944年和1945年的西歐和南歐戰場上,或者1943年以來的俄國戰場上,成功抵禦盟軍的進攻,誰也猜不到,但他相信自己壹定會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

馮·倫斯德,他的劍老了。

如果說有壹位德國元帥壹直被壹些歷史學家高估,那就是馮·倫德斯特。雖然他在1939年的波蘭和1941年的蘇俄的戰果都很可觀,但他絕不是壹流的指揮官。40年,正是因為對機動戰術的不了解,他向希特勒建議下令德軍裝甲部隊停止前進。因此,英國遠征軍得以從容地從敦刻爾克撤退。然而,戰爭結束後,馮·倫德斯特譴責希特勒停止前進的命令;當然,希特勒應對這次軍事失誤負主要責任。然而,這不是他壹個人的責任。在這場戰爭中,希特勒主要聽取了馮·倫斯德的意見,但結局大大不利。

似乎很明顯,馮·隆德沒有跟上時代。不僅如此,他還選擇了自我孤立,自上而下的統治。1947年,盟軍審訊前西線德軍裝甲兵司令謝芬堡將軍時說:“倫是德軍將領中最不懂裝甲戰術的人。他是上壹代的步兵;他和他的工作人員只會紙上談兵,他們討厭壹切與坦克有關的灰塵和噪音;據我所知,馮·倫斯德元帥從未坐過坦克。他接著說,“不過,不要誤會。我很尊敬倫元帥,但是他的寶刀老了,二戰他也沒份兒。」

1942年3月至1944年7月和1944年9月至1945年3月,馮·倫德斯特兩次擔任西線德軍總司令。我認為他玩忽職守。永遠把戰鬥的策劃和指揮留給下屬。比如諾曼底和突出部的兩場重要戰爭,分別由隆美爾和莫德爾指揮;1940年進攻法國的計劃是馮·明斯特的傑作。倫家在戰爭初期很幸運有很多優秀的部下;包括馮·明斯特、古德裏安、馮·克萊斯特、隆美爾、霍斯、李斯特、雷哈德。

有多少人能升卻不升?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希特勒的元帥名單中明顯少了幾個人。其中資歷最老的是布拉斯科維茨將軍,他在二戰中擔任軍團或集團軍司令,但因不受希特勒喜歡而未晉升元帥。順便提壹下,1948年2月,他在紐倫堡監獄自殺了。據官方報道,他從樓上倒栽蔥摔死了。

錯過晉升機會最著名的元帥之壹是古德裏安將軍,他被壹些人稱為閃電戰之父。41年12月,加特寧被任命為第二裝甲兵團司令,由他的宿敵克魯格元帥(德國中央軍司令,古德裏安的頂頭上司)修理,被希特勒解職。1943年,希特勒命令他再次服役,但古德裏安從未擔任過元帥。1944年7月21日至1945年3月28日任陸軍代理參謀長,這是他擔任過的最高職務;然而,當他到達時,這個職位幾乎失去了所有的指揮權和大部分的威望。其實他的三任前任比他更有可能晉升元帥【陸軍前三任參謀長是伯克、霍華德、柴子樂】,因為他們至少是真正的參謀長,但這三個人都沒有晉升元帥。古德裏安的結局比他們三個幸運;德國投降前四周,他與希特勒發生沖突,被他解職後離開柏林。戰鬥結束後,古德裏安向美國軍隊投降。柴子樂被降職,伯克因參與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未遂於當晚自殺,霍德爾被關進蘇聯的集中營。對了,繼續擔任古德裏安代理參謀長的克雷布斯將軍後來怎麽樣了,5月1日在柏林自殺,因為他不想落入俄軍手中。

上四任法警晉升。

1943年2月,德國第六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陷落後,希特勒發誓再也不在戰時當元帥。後來他改主意了,但是只升了四個名額。希特勒於1944年被提升為馮·裏奇、德霍文和莫德爾,1945年4月5日被提升為謝爾納,4月25日自殺前5天被提升為最後壹名馮·格萊姆。值得註意的是,其中馮·裏奇·德霍文和馮·格萊姆是空警,這四人要麽是納粹黨成員,要麽非常傾向於該黨。由於希特勒沒有像以前那樣封元帥,1943年2月以後壹些功績卓著的集團軍軍長沒有晉升元帥;他們包括亨利克、雷哈特和布萊克。

註1: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希特勒躊躇滿誌。7月19日,他封了12名功勛元帥。

註2:書名是《進攻中的步兵》。

註3:馮·邁因斯特的回憶錄名為Verlorene圍攻(失去的勝利)。

註4:審訊期間,凱特爾為了擺脫罪名,開始寫自傳。但只是在我寫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時候,法庭就判了我死刑。所以他出生在最後十天,寫的是從1945年4月20日柏林被圍困到1945年5月12日被美軍俘虜這段時間。因此,他的自傳是不完整的,缺少1945年5月19日、1943年初的記錄。他的自傳雖然有些失真,但可讀性很強;不幸的是,他沒有時間讀完整本書。1946年10月16日,他在紐倫堡監獄被絞死。

凱特爾的書中有壹個反映非常中肯。他說:“那些稱我為唯唯諾諾的將軍們,為什麽不壹有機會就誇誇其談,奉承我呢?”有那麽難嗎?絕對不會,原因是沒有人願意接替我的位置,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壹旦上任,就會像我壹樣。」

從這個角度來說,做官的方式國內外都壹樣;強人政治下,只有平庸的人才,缺乏人才。

註5:馮·布隆伯格是希特勒的第壹元帥,1933年至1938年任德國國防部長。他負責德國軍隊的“黨派性”和對領袖的忠誠宣誓(見下文)。當然,他也是擴充德軍的主持人。他被解雇了,因為他的第二任妻子是妓女。1940年5月,德軍推進到英吉利海峽時,希特勒喜出望外,想起布氏的貢獻,於是下令給元帥發全薪。他曾在紐倫堡審判中作證:“在3月38日和39日之前,德國的將軍們並不反對希特勒;沒有理由反對他,因為希特勒重整軍備是他們的目的。”今年3月,46歲的他因癌癥在美軍拘留所去世。

德國士兵效忠希特勒的誓詞:“我向上帝發誓,我將無條件服從德意誌帝國及其人民的領袖、三軍總司令希特勒;作為壹名勇敢的軍人,我會隨時犧牲自己的生命來實現這個誓言。所以在二戰中,有296萬德國士兵付出了生命,1.40萬人失蹤或在關押中死亡。

註6:戰後,謝爾納因在戰爭期間隨意殺害士兵而被歸國戰俘協會起訴。1957年,慕尼黑法院以隨意殺人罪判處壹名司機4年半監禁。

這篇文章裏的名字大部分是根據國內習俗修改的,有些我也不太清楚。請原諒我。至於德國名字前的前綴馮,據我所知,是他的貴族出身(不壹定是他自己的貴族頭銜)。這個名字也可以棄用。比如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他的家族是條頓騎士團的子爵,移民美國後放棄了貴族的姓氏。不然盟軍陣營裏也會出現壹個馮·尼米茲將軍,不熱鬧!),而且他們的姓氏是壹個有機的整體,不應該和姓氏分開使用,所以我都用馮XX標註了。

  • 上一篇:長勺之戰:以靜制動以弱勝強的不朽典範
  • 下一篇:雕刻的其他工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