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關於中秋節的諺語民謠詩句有哪些

關於中秋節的諺語民謠詩句有哪些

1.關於中秋節的詩詞、民謠及諺語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壹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壹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2.關於中秋的詩句和諺語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裏***如何,微風吹蘭杜。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 齊已 空碧無雲露濕衣,眾星光外湧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中秋待月 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裏,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倪莊中秋 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壹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左車右並)欲下星鬥動,天樂壹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中秋月 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3.關於中秋節的詩詞諺語

中秋節的詩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蘇軾《念奴嬌·中秋》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 —— 蘇軾《陽關曲 》

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 —— 範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 晏殊《中秋月》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嶠《中秋月二首·其二》

中秋節的諺語:

八月十五吃年糕——還早

望江亭上度中秋——水樓臺先得月

八月十五過年——差了節氣

八月十五吃月餅——節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辦喜事——人月***團圓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妳過節,無妳也過節

八月十五生孩子——趕上節了

中秋的天氣——不冷不熱

月亮趕太陽--老是不碰頭

中秋過了閏八月——團圓過了又團圓

4.有關中秋節的詩句及諺語

中秋節的詩句:中秋待月 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裏,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裏***如何,微風吹蘭杜。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 齊已 空碧無雲露濕衣,眾星光外湧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倪莊中秋 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壹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左車右並)欲下星鬥動,天樂壹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中秋月 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中秋見月和子由 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壹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註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左風右占)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將下蟲)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壹夢瑤臺客。

中秋登樓望月 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夜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仿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西江月 蘇軾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

乘月至壹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

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壹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壹聲春曉。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文天祥 照江疊節,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遊。槁稭申酬,輪嗣布。

滿江紅.中秋寄遠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壹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

5.中秋起源,習俗,詩詞,月賦,民謠,歇後語,諺語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壹。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壹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起源: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

中秋壹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壹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

“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壹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壹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發展: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壹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裏光。”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

間裏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梁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

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蔔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

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

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遊覽誌余》雲:“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遊徹曉。

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壹,他處不足食也。

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蠟兔之形。”

“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

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嘩,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

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鬥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壹直流傳到今天。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壹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壹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2] 傳統活動: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 迎寒和祭月,設香案。[7]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

6.關於中秋節的諺語有哪些

七月十五鬼節

八月十五人節

(張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中秋節

瓜果石榴列滿盤

(邢臺)

男不拜月

女不祭竈

(石家莊)

吃亂了月餅死公公

(冀縣,冀縣風俗:新媳婦第壹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則就算吃亂了月餅)

五月回港扒龍舟

六月割禾有錢收

七月燒紙盂蘭節

八月賺錢買餅嘗中秋

(茂名)

冬唔飽,夏唔飽,

八月十五食餐飽。

(廣州,中秋節令,供果豐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節,教學的

(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

到中秋,賽摸秋

(鄂西·土家)

八月摸個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習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園掛失果實不視為偷。俗信,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得子。

7.有關中秋節的古詩,諺語,俗語

1、古詩:

《關山月》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壹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 穿行在蒼茫的雲海之間。浩蕩的長風吹越幾萬裏,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裏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2、諺語: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滿盤。

3、俗語:七月燒紙盂蘭節,八月買餅嘗中秋。

擴展資料: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百度百科-中秋節

  • 上一篇:健康科普館
  • 下一篇:請關註冬季高血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