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愛宕”級和韓國在建的KDX-3的滿載排水量都是1萬噸,大於伯克IIA級的9188噸,是當前最大的驅逐艦。
://cimg2.163/ews/2007/6/13/20070613093922e98eb.jpg 愛宕”VS KDX-3——東北亞“宙斯盾”驅逐艦大比拼 隨著日韓兩國就獨島(日本稱其為竹島)領土問題的爭端日益尖銳。
兩國都加大了軍費投入。
為了奪取制海權,高性能的戰艦必不可少,作為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宙斯盾艦就成為雙方的首選。
很快,日本海上自衛隊將有兩艘“愛宕”級,韓國則計劃建造3艘KDX-3型宙斯盾驅逐艦服役,以它們為核心,兩國海上作戰力量都會有較大的提高。
那麽這兩級戰艦到底誰更強呢? “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的日韓版 日本的“愛宕”級是“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的最新改型,首艘“愛宕”號於2005年8月24日下水,2007年3月正式服役,2號艦預計在2008年竣工。
與之相對,韓國的KDX-3的首艦2004年才開工,至少要到2009年才能服役,第三艘至少要到2012年服役。
從時間上看,日本領先壹步。
兩級艦都采用美國的宙斯盾系統,它們可以看作是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IIA級驅逐艦的日本、韓國版。
從噸位上看,“愛宕”級和KDX-3的滿載排水量都是1萬噸,大於伯克IIA級的9188噸。
艦體全長上,韓國的KDX-3最長為165.9米,“愛宕”級略小為165米,“伯克”級最短只有155.3米。
寬度三者很接近,“伯克”級20.4米,另兩級都是21米。
吃水深度也相近,為6.5米左右。
為了提高戰艦的航速和經濟性,它們都采用了COGAG型聯合動力,“愛宕”級的總功率為1000000PS,“伯克”級略大為105000PS,KDX-3雖然沒有公布主機功率,從艦體等方面綜合估計,應該也是這個水平。
由於“伯克”級的噸位略小,最高航速也稍高為31節,“愛宕”級和KDX-3都是30節。
這壹點點差距對三者戰鬥力的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
三級艦雖然都采用美國的Mk41型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分為兩組,壹前壹後分別配置,但是具體配置方式卻完全不同。
“伯克”級和“愛宕”級都是96個單元,但兩者分配方式正好相反,“伯克”級是前32後64,而“愛宕”級則是前64後32。
與它們相比,韓國的KDX-3發射單元最多,前後各有64個,總數達到了128個,比其它多了1/3。
在所用彈種上,“伯克”級除了能發射標準防空導彈和阿洛克斯反潛導彈外,還可以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對地攻擊能力更強。
“愛宕”級只能發射標準和阿洛克斯,而KDX-3選用了的海麻雀防空導彈。
由於韓國沒有自主研制的反艦導彈,所以KDX-3選用了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與韓國其他艦艇所用的反艦導彈相同。
日本則使用自行研制的90式反艦導彈。
兩級艦都是安裝兩座四聯裝發射筒,備彈8枚。
阿利?伯克IIA級則取消反艦導彈發射筒。
中口徑艦炮三級所用的都是美制Mk45Mod4型127毫米炮,所安裝的位置也相同,在前甲板上。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到,“愛宕”級和KDX-3的主要武器系統基本相同,對艦、對地、對空攻擊能力基本相同,決定兩者戰鬥力的將是電子系統和人員素質。
掩蓋在相同外貌下的種種不同 “愛宕”級和KDX-3的武器裝備中,最重要的就是宙斯盾系統。
日韓兩國都不能生產宙斯盾系統,所以兩級艦上安裝的都是從美國引進的最新型Baseline7型。
已經下水的“愛宕”級上安裝的是SPY-1D(V)型雷達,韓國選擇使用的也是這種雷達。
兩級艦宙斯盾系統最大的區別是垂直導彈發射系統單元的數量。
“愛宕”級是96個,而韓國公布的數據中KDX-3有128個發射單元,是當前宙斯盾級驅逐艦中最多的。
但是在壹些韓國國防部公布的電腦合成圖中,KDX-3的發射單元分成三部分,前部為48個,後部分成兩組,壹組48個,另壹組16個,總***是112個。
服役時到底會有多少個,還要看韓國最終的設計方案。
而兩者所選用的防空導彈差別最大。
日本的“愛宕”級將采用射程遠,射高大,具有反導能力的標準-3型防空導彈。
韓國的KDX-3則使用射程較近的“海麻雀”改進型防空導彈ESSM,它最大的優點是體積小,每個單元中可以搭載4枚,備彈數大幅增加,持續能力大大增強。
韓國KDX-3的近程防禦系統由前部的21聯裝RAM和後部的30毫米CIWS組成,與“愛宕”級的由兩座20毫米密集陣火炮構成的近防系統相比,不論是對反艦導彈的攻擊距離,還是系統的作戰威力,KDX-3都占有很大的優勢。
而且這種組合方式已經用在韓國最新壹艘防空艦KDX-2級號上,經過實踐,對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調整後,裝到KDX-3上時,已經是壹套成熟的作戰系統了。
導彈是由它們的作戰目標決定的。
“愛宕”級未來是日本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核心力量,艦上的防空導彈除了保護本艦和艦隊安全外,主要用來迎擊來襲的戰術導彈。
而KDX-3的主要任務是艦隊防空,擊落來襲的反艦導彈。
由於韓國軍費有限,不可能像日本那樣建造多艘宙斯盾戰艦,所以增加了KDX-3的發射單元數量,同時選用體積較小的ESSM防空導彈,備彈數量大幅提高,持續作戰能力比“愛宕”級更強。
至於前甲板上的127毫米艦炮,由於型號相同,未來也都將從美國引進制導炮彈,所以兩者攻擊能力相同。
指揮控制系統“愛宕”級更強? KDX-3除了武器系統外,與美國的阿利?伯克IIA級幾乎完全壹樣,都采用長艏樓型船體,降低了上層建築的高度,艦尾的直升機甲板比上甲板低。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桅桿上,KDX-3選用了塔式桅,而阿利-伯克IIA級則是三腳桅。
而“愛宕”級沿用了“金剛”級的平甲板,艦體中部的上層建築十分高大,艦尾的直升機甲板與上甲板齊平。
這是因為“愛宕”級服役後,將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核心戰艦,是艦隊的旗艦,所以上層建築內需要增加壹套艦隊指揮系統,以及相應的通訊系統。
而韓國海軍中,未來的旗艦當仁不讓的是即將服役的“獨島”號,KDX-3與阿利?伯克IIA級壹樣只負責艦隊防空,故而沒有旗艦機構,上層建築能大幅縮小。
兩者另壹個差別是航空設備。
兩級艦都有直升機起降甲板和固定機庫,但“愛宕”級僅能搭載壹架直升機,KDX-3則可以搭載兩架,航空作戰能力更強。
由於日本海上自衛隊與韓國海軍運用方式的不同,所以“愛宕”級只搭載壹架直升機,主要用來反潛。
但“愛宕”級的直升機甲板和機庫都較大,必要時也可以塞進兩架飛機。
兩級都把反艦導彈發射筒設置在兩個煙囪中間,發射方向也壹樣。
此外,“愛宕”級的兩艘救生艇放置在第壹個煙囪兩側,而KDX-3則與韓國之前服役的“拉法耶特”級護衛艦壹樣,收在煙囪前方的上層建築內。
與日本“愛宕”級相比,KDX-3的這種部署方式可以減小雷達反射面積,提高了戰艦的隱身性能。
兩級艦的上層建築都采用了隱形設計,外墻都向內傾斜,使雷達回波散亂,降低了雷達反射截面積,減少被發現的幾率。
目前,“愛宕”級的壹號艦和二號艦都已經下水,正在進行服役前的海試。
而KDX-3則剛剛開工,只有壹些電腦合成的CG,具體的數據還要等真正下水時才可以知道。
從當前所知的資料來看,KDX-3更像美國的阿利?伯克IIA級,只是按韓國海軍的要求,采用了射程較近的ESSM,增加了發射單元和備彈數量。
“愛宕”級則由於未來要作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旗艦,所以加強了指揮作戰能力。
兩者相比,各有優點,不過由於日本除了“愛宕”級外,還有多艘配備了宙斯盾系統的“金剛”級,未來海上作戰能力上,仍是日本占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