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章不僅是作者作品的證明,也是各類作品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比如書法作品。1.印章的藝術功能。書法作品上的印章是書法作品不可缺少的壹部分。沒有印章,就不是完整的書法作品。印章原本是壹種信物,起到驗證的作用。宋元以後,書法家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功能,並在書法作品中加以重視,使書印結合藝術應運而生。書印相映成趣,不僅為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還可以調整重心,彌補版面上的不足,在作品中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書法作品簽名蓋章以示莊重,可防偽造;鋪滿優雅雋永的閑情章節,也可以寄托書中的誌向和興趣。因此,書法家們壹直非常重視印章的使用,甚至是自己的篆刻,讓印章與書籍的結合產生更優美、更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二、書法作品常用的幾種印章(1)名章名章是題款的簽名章。有些名字是連在壹起的,有些是分開的。碑文加蓋“壹姓”二字為正,也可用壹姓。打印的段落名稱;這個詞,然後使用姓名印章。如果錢有姓氏,可以用姓名章,如果錢沒有姓氏,或者沒有署名,就要用姓名章來標識作者。古人用章,講究禮儀;凡卑微年幼者,應受書尊,宜用名璽;同行之間使用的文字和印章;長輩要給卑微的,年輕的,可以用另壹張郵票。反之,則顯得可笑大方。現代畫家張大千認為,名戳的形狀是“方的最好,圓的也可以,腰圓自然則不可。”名章壹般分為朱文(楊雯)和柏文(殷聞)。壹幅書法作品加蓋兩方名章時,最好壹朱壹白,兩章大小適當。當在段落末尾使用多個章節時,順序是名稱章節在前,單詞和數字章節在後。(2)閑章又稱版面章,包括引言章、邊界章、角章和腰章。65438+是否引用書法作品第壹章,看需要。如果第壹段過於工整,就需要“變形”;段末印章太重,需要“升級”;作品上的印章分布單調,需要“調整”。這時候就要考慮第壹章了。緒論章按內容可分為以下幾類:(1)齋名章始於唐代李密端寢宮玉璽。宋元以後,這種風氣越來越盛,書法家中幾乎人人都有齋戒的印章。明代書法家文徵明說:“我的許多書店都是印刷的。”翟浩通常稱為翟、唐、史、婁、葛、關、宣、安等。,如齋、唐、石、樓、亭、賴琴亭、雨賞軒、安樂天等。(2)雅正篇,即古代吉祥詞句篇,寓意豐富,文質彬彬,或編撰哲理性、發人深省的成語、警句,或記錄自己的興趣愛好、誌向抱負。有很多鼓勵人們學習的雅趣篇章,如“切”、“博采眾長”、“喜書”、“勤學”、“師古不學”、“博采眾長”、“享受讀書”、“好學使人明白”、“日積月累偶然得之”。那些表現感情的人,比如靠德、明心、享樂、苦中作樂、惜蔭、甘當黃牛、清凈冰清、淡泊自然、古板等等。還有表現筆墨趣味的,潑墨,用筆,香田,精神趣味,躲人,執念,用手追求,硯田勞作。有些人祝願好運,如“願”、“長樂”、“美不老”、“吉日”、“長壽”、“永生”。(3)年章用於記錄書法作品的年份,如甲子、乙醜、丙寅或1989、1990、1980、1990。(4)月戳用來記錄書法作品的月份順序,如去年春天,如月亮,蠶月等。1.緣印是指覆蓋在壹幅書法作品的壹面,起到擋緣聚氣作用的印章。2.壓角印覆蓋在書法作品邊角上的印章叫壓角印。取右上角的為“應手”,兩角的為“投註角”。停邊章,只取壹面;壓角封可以控制兩邊,靠近邊角起到“堵邊封角”、“補虛”、調節穩定畫面的作用。3.條幅之類的長書法作品,如果只在右上方加蓋壹個前導章,中間看起來像空格,可以加蓋壹個腰章,其內容多為書法家的籍貫,也可以由書法家的生肖印成小形。中間章要比第壹章和段末的名章小,三章不能壹條直線蓋住。以上提到的閑章,其實並不“閑”。如果印刷得當,鐘不僅能起到筆墨的作用,還能起到筆墨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正如現代畫家潘天壽所說,“開篇章、壓角章和名章壹樣,能起到使畫面上的色彩變化相呼應、打破平板、穩定平衡的作用。”(3)收藏印章是供收藏者欣賞的印章。據記載,鑒藏印章也始於唐代,盛行於宋代以後。唐太宗以連珠印書寫“貞觀”二字,唐玄宗以連珠印書寫“開元”二字,均為禦用藏文字畫。後來的集子有很多名字,收藏、寶秘、審批、鑒賞、讀書。收藏用的印章要以字畫的大小為準,以免損壞字畫。有些藏家為了自己的長生不老,往往在蓋章的時候就把圖給毀了,要防著點。第三,印章印出的藝術書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隨意加蓋的,而是有壹定的法度的。如果蓋章不當,不僅不會錦上添花,反而會弄巧成拙,破壞整個作品的藝術效果。因此,如何密封需要認真對待,仔細考慮。通常可以把握以下幾點:1,大小適合印章大小,要和作品大小相匹配,要和銘文相等,可以小壹點,不能比銘文大,不雅。如果字小,紙緊,可以用小關節珠,以示體貼。當在作品中使用兩個不同尺寸的印章時,為了穩定和避免頭重腳輕的缺點,頂部的印章應該小,底部的印章應該大。如果幾個人合作,他們的印章大小應該是壹樣的。2.數量應小於密封的數量。有印“用壹不用二,用三不用四,蓋奇數,意為扶陽抑陰。”印花的數量不能太多,太多會亂七八糟,甚至會喧賓奪主。如果壹部作品有幾種印刷方式,就要選擇不同的印刷形式,避免雷同。3、位置適當蓋章,位置要仔細查看。壹部作品中總有真實、虛假和密度。秘密的地方不夠緊湊,可以用印章填;如果稀疏的地方感覺很空,可以通過印章來豐富,就像移動壹個小“砝碼”讓畫面平衡、熨平壹樣。段落末尾的名稱和字體大小戳的位置要安排準確。如標題下有空格,則放在部門下;如果沒有空白,應該是左邊而不是右邊。段落結尾的封口要保持適當的間隔,避免擁擠和松動。壹部作品同時使用了序章和角印,避免放在壹邊。壓角章應放在左下角,與主導章成對角線。4.權衡輕重就印色而言,朱較輕,白較重。對於墨色淡雅的作品,要用朱來保持兩者的和諧;墨色強烈的作品要用白色印刷,讓紅墨色和黑墨色形成強烈的對比,互相烘托出趣味。壹幅作品如果分幾次印刷,印刷色彩要主次分明,即少墨多白,少墨多白,這樣既多樣又協調。5.印章的樣式應與作品的風格和樣式相壹致。比如,工整美觀的小楷作品上不宜加蓋直白急切的印章,豪放渾厚的書法作品不宜加蓋精美的鐵印,否則就顯得格格不入,直接影響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在使用休閑印章時,既要註意使其內容與作品正文融為壹體,又要保持印章內容與風格的和諧。比如“祖國河山”的印章不要壹塊壹塊刻,“壹代英雄”的印章不要刻得細長無力。諸如此類。四、壹枚精美印章的使用和保養,如果沒有精細、厚重、光滑的印泥,就無法充分展現其魅力,效果也將大打折扣。壹般來說,漢字大多用深紅色墨水印刷。小字大多用朱砂印泥。尤其是字帖的黑色背景,壹定要用朱砂墨。從清代開始,紅色加重,甚至用古代的印泥,以求古雅的效果,使之深邃凝重。比較講究的,蓋壹次,免得太輕,再蓋壹次增加厚度。當然,我們需要互相重視,而這只有在陰貴的幫助下才能做到。印刷時可以用橡膠或其他軟質材料作為底層墊料,但不能太軟,容易被壓印。墨水由朱砂、油脂和艾絨制成。朱砂重,油輕。如果長期不調和,兩者會分離,朱砂會下沈,油會浮到表面,甚至會粘連變質,難以使用。所以每隔壹段時間就要用骨頭(不是金屬制品)做的槳攪拌印泥,使三者混合均勻。攪拌時要順著同壹個方向,不要來回。墨水應該始終保持清潔。印章蘸泥前,要擦幹凈;特別是新做的石版畫,要註意去除筆徑中的石屑,以免汙染印泥。蘸泥時,用力不可過重,切忌猛按印泥中央。可以用推拉的方式沿著印泥的線蘸幾次,讓印泥均勻地沾在打印面上。蓋燙印時,要壓直,用力均勻,不要晃動,不要集中在壹面或壹個角落。這樣燙金效果會比較理想。印章材質有很多種,常見的壽山、青田等石材價格尚可。高端的還有雞血、田黃等。溧陽周城蘆蕩有壹種葉蠟石,是壹種雕刻材料,市場上也叫溧陽石。如果有機會,可以找壹些試試。印章在硬筆書法中的應用張壹民的傳統毛筆書法已經形成了壹套完整的使用印章的規章制度。書與印章得到了和諧的統壹,印章成為傳統書法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那麽,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硬筆書法,如何使用印章呢?首先要了解印章的作用。書法作品使用印章的目的是:(1)豐富畫面,平衡構圖。(2)補充和豐富條目內容。(3)印章本身的藝術魅力。(4)有利於欣賞和收藏。由於硬筆書法和傳統書法在書寫工具(筆和紙)上的不同,兩者在形式上也有區別。由於鋼筆書法字體較小,壹般使用普通白紙,硬筆書法在印章的使用上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1.印章風格:硬筆書法的線條特點以“細硬”為主,宜選擇剛勁細硬風格的印章。硬筆楷書可以選擇印刷工整的印章,草書要選擇印刷渾厚的印章,隸書要選擇印刷簡單的印章。2.印章的大小和數量:由於硬筆書法用的紙張較小,字體較小,所以硬筆書法用的印章宜小不宜大,壹般8 ~ 10 mm印章即可。使用的印章過大是很多硬筆書法作品的通病。同理,同壹件作品使用的印章數也要少於多,壹般只需要壹面,最多需要兩面(兩面印刷時,壹朱壹白為佳)。對於作者來說,當然要多準備壹些不同風格的印章供選擇。3.印出的字數和內容:硬筆書法用的印章少,所以印出的字數要少於多(壹般只能刻壹個字),要簡單不復雜。印刷內容壹般刻有作者的“姓”。有的作者只簽名字不寫姓氏,印章也只是“名章”(不寫姓氏),重復,不能完全表達作者姓名。簽字的時候最好簽上自己的名字,再蓋個“姓”字,這樣簽字就有名有姓,字章相得益彰。4.起首部分:硬筆書法,由於字數的限制,壹般不需要使用起首部分。另外,傳統書法用的是宣紙,蓋章裝裱後可以保存很久。硬筆書法多使用白紙。蓋章後,印泥浮在紙上,保管不好很容易被弄臟。所以硬筆書法要少用印章。尤其是簽字之後,沒有蓋章位置的時候,更不可能強行蓋。對於印泥,我們要擇善而用。特別需要註意的是,篆刻店所刻的“印章”大多是藝術性的,與書法作品格格不入。最好不要使用它們。總之,硬筆書法的使用要小而精,印章的樣式要根據作品的風格來選擇,要根據作品版面的需要來使用。印章使用得當,可以為作品增光添彩,否則,只能破壞作品的藝術性。(摘自《寫作》2005年第5期)如果妳需要更多的知識,可以去四川看看經營情況。
上一篇: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下一篇:甲骨文的特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