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寇月朋的個人榮譽及作品影響

寇月朋的個人榮譽及作品影響

張亞東

禪味十足的《清凈世界》與披肩的長發構成了壹組矛盾,揭示出寇月朋特別的心路歷程與生命態度。在佛家看來頭發是壹種煩惱,著相是壹種執著,剃度本身代表著克制與對清凈的渴望。

在上世紀最後20年的中國,蓄長發成為具有叛逆精神的文藝青年對原有秩序的壹種突破,長發成為先鋒和前衛的符號。留起長發的寇月朋,也曾抱著那樣的熱切闖入紅塵,痛快又盲目地打了幾個滾之後,隨著整個中國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困境,它們來自現實生活更來自靈魂深處,寇月朋後來明白了問題在於失去了信仰同時失去了審美力量,唯壹的出路在於信仰的重建和審美的再造,但凡超拔者定是以過人之勇氣和智慧從困頓中躍起,寇月朋做到了,他苦苦尋覓、默默探索、勇猛精進,於是有了《清凈世界》,也成就了蓄著長發的畫禪人。在他這裏,長發為色,無相為空,二者互不相異,長發與無發,出家與在家並無差別。境界可謂高矣!

壹丈紅塵

1990年,那是壹個整個中國都充滿激情,也充滿矛盾和張力的年頭。89藝術大展剛剛結束,85新潮依然勢頭強勁,恰同學年少的寇月朋哼著搖滾走出了中央美院的大門,他畢業了。帶著火壹樣的青春,雛鷹般的雄心壯誌,撞向迷壹樣的未來。劇烈變革的社會,推倒了壹切榜樣,生命已經沒有可靠的和穩定的模式可供套用,壹切都混亂且沸騰著,只有薩特的存在主義是時代雜音中的強音,它鼓動著時代青年去叛逆,去拿自己的時間去做不可回頭的生命實驗。寇月朋義無反顧地下海了。10年中,他不知疲倦,無所畏懼地撲騰著。他做過商業攝影,而且壹度在圈內名聲大噪,拍過兩年電影,還成立了壹個廣告公司等等,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閑下來的時候就約上三五好友,去酒吧徹夜狂飲,這種快意江湖的生活持續了很久,現在回想起來,恨不得拿腳踹死自己,因為那是壹種既無知又無謂的荒廢虛度。”

對於接受過多年嚴格美學訓練,具有很強反思能力的寇月朋而言,越是熱鬧喧嘩,越是容易產生虛無感,短暫的快樂與成就感總無法帶給他真正的長久平靜,他不願意就這樣渾渾噩噩、隨波逐流下去。2000年的某壹天,他突然放下了聲色犬馬的生活,帶著紅塵中無數難解的問題和煩亂的心緒重拾畫筆,開始尋找解脫,走向清凈,走向更高級的精神生活。從此佛走進了他的視線,並逐漸深入到他的靈魂深處。

轉眼,又是壹個10年。上壹個十年他出沒於酒吧。會所、片場,滿目繁華,充耳靡音,五光十色;這壹個十年,他行走於大漠、高原、深山,與晨鐘暮鼓為伴,在香煙繚繞,清雅佛樂中描摹心性,修煉畫品與人品。這讓我想到很多佛界高人的故事,他們往往要超越的不僅僅是苦難困頓,更要擺脫富貴奢華的羈絆,後者更需大智大勇。兩個十年加在壹起才有今天的寇月朋,才有今天的《清凈世界》,要入紅塵才能出紅塵,不過,對有的人而言,紅塵萬丈,對有的人而言,紅塵壹丈。

質樸的靈性

畫如其名,《清凈世界》沒有絲毫的炫耀技法之感,寇月朋化繁為簡,蘊高深佛理於極簡的構圖之中。畫面中心呈現的是沒有五官卻閃著光芒的臉,絳紅寫意的僧袍,背景或是淡雅清冷。若隱若現的山谷,或是寂寞蕭索的樹林。看似簡單,卻章法有度,用筆考究、氣韻生動,壹個毫無雜音,只有心音的清凈世界躍然而出,空靈、平和而質樸,佇立畫前,洶湧的宗教快感撲面而來。

批評家賈德江寫道:“我以為,寇月朋的《清凈世界系列》系列作品,不僅是壹種藝術形式的創造,更是壹種審美理想的崇尚和追求。當這種審美理想凝結、體現在他的作品中,以後便構成藝術特定的精神指向,那就是賦美學以信仰品質,在信仰中開啟相應的藝術形式。應該說,這個在近百年來都未能得到重視的藝術與宗教關系的問題,因寇月朋《清凈世界系列》的美學文本出現而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

當代的美術太過聚焦於商業價值,太多強調人的主體性,註重形式感與其作為武器的功能,而忽視了其與宗教的淵源和最初的美學意義。進而言之,宗教本身也時刻面臨著世俗化與庸俗化的威脅,拿佛教來說,很多偽信徒用它來裝點自己的假慈悲、掩飾無知和貪婪,甚至利用佛教來抵消罪惡,期望通過信佛來幫助自己升官發財,這顯然已經走向歧途,而美學本身也似乎被束諸高閣,被等同於迂腐和不切實際。電視機,網絡、無聊小報充斥著人們的精神生活,物質和情欲占領了人們的心靈。讓人像發了情的消費動物壹樣,追逐著物質和荷爾蒙四處亂串,在盛世表象之下湧動著文化崩潰的暗流。慈悲心沒有了、廉恥心休眠了、高雅情趣更在大眾文化的嘲笑下不敢出來隨便走動,這難道不是壹個可悲、可嘆、可憐的世界嗎?

對此寇月朋深深地憂慮,他說:“現代人最深刻的痛苦是在向外釋放自身巨大能量的同時,放逐了超越的神聖價值,丟失了自我的本來面貌,淪為貪欲,物質和工具的奴隸,落入人為物役的異化陷阱,被自己占有的東西所占有,從而造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物,包括人與自己的扭曲和緊張,由此導致和出現了生態失衡,社會失範、信仰缺失、精神空虛、私欲膨脹、道德淪喪等壹系列的社會問題,是現代人日益變成了壹種支離破碎的生物性存在和無家可歸的精神流浪者”。

信仰重建與美學再造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了,換個新華社的角度說,飽暖思淫欲,物質豐富了,精神生活需求也該提高了。這個偉大工程應該由真正的文化精英來主導,寇月朋無疑是其中之壹。他所選取的道路冥冥中恰好契合了中國社會最深層次的需求,幾乎在壹夜之間,佛教又成為流行於世的顯學,此時,寇月朋已經在經典的佛教美術基礎上找到了壹種非常動人的。切合當代語境的藝術語言。

《清凈世界》以其佛光普照、博愛至深的佛教主題和“西為中用”的表現手法,顯示其特殊的藝術魅力,贏得了普遍的贊譽。他說:“《清凈世界系列》實際上是我對人生的理解。如果還有別的含義,那也就是教育人們以去惡從善為準則的倫理學去生活和工作,這也是建立在心性論基礎上的。”

作為壹個畫家,表現這種審美理想的沖動使他情不自禁地以繪畫語言來描寫心中的佛。“生活在佛中,佛在生活中”。畫中取材都來自於佛家生活,追求的是壹種清淡空寂的境界。傳統的筆墨,彰顯的是寫意精神,意象的表現也不失浪漫的手法;色彩只限定在黑、紅、黃的色調層次變化,適當地汲取了西方光影、色彩的繪畫元素,使佛堂之氣的渲染和意境的營造,透出壹種禪意。誠如寇月朋所言,他的《清凈世界系列》是想告誡人們,“人本身自己要有精神上的提升、拓展和超越。這種拓展和超越是把人們由原本的世俗之情引領到壹個更高的澄明之境,人由此可以脫胎換骨,超凡入聖”,迷亂的靈魂得到了洗禮,煩躁的心靈得到撫慰,更能體現出清凈本身的意義。

回歸和諧,簡單,質樸,靈性,完整,自然,使徘徊不定的人們,重新調整自我心性超越的方向,重新確立具有信仰品質的審美理想,重新建立現代人的精神家園,正是寇月朋《清凈世界系列》所追求的終極目標。畫《清凈世界》是壹種修行,賞《清凈世界》也是壹種修行,以藝術家清凈之心繪制諸佛法相,又以諸佛法相德行普渡眾生,使人們放下自我,“以出世的精神於入世的事業”,達到心靈的真正凈化。

可以說,寇月朋的《清凈世界系列》兼有高尚的質樸和典雅的粗獷兩種品質,這是壹種很具有東方藝術神韻的樣式。雖然在他的作品中,這種樣式才初步確立起來,但對於壹種新的領域發現與創造來說,已是很堅實的起步。

正心誠意

其實畫禪還是修佛,都是壹個枯燥而艱難的歷程,放棄者永遠比堅持下來的人多得多。也許,只有那些與佛有緣,心意虔誠,能夠樂在其中的人才能修得正果。寇月朋說:“每每臨畫《清凈世界系列》之前,我都要整理房間、沐浴:上香文殊菩薩,後肅聽大悲咒、心經,般諾婆羅密等佛教音樂,待心靜如水,方開始做畫”這是他的虔誠,他還說:”我壹直認為孤獨是壹種樂趣,壹種不同於與朋友談笑之趣,壹種無法向他人解釋之趣。當妳感到孤獨之時,妳可隨心所欲,也不必顧慮他人之眼。這份自在,足以令身心徹底放松。而感受這份自在,便是孤獨之壹大樂趣。”這是他的樂在其中。由此看來,寇月朋悟得真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寇月朋研究的起點是北傳佛教,主張普渡眾生,他不願孤芳自賞、獨善其身,從3月起,由臺灣佛光緣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主辦的《寇月朋清凈世界藝術巡回展》已經啟動,首展於2010年3月9日至5月9日在宜興大覺寺美術館。2010年6月16日至8月16日在蘇州嘉應會館舉行,揚州站、臺北站、美國站、澳洲站的巡回展將於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舉行。有位高僧評價說:“《清凈世界系列》的背後有著豐富的追求安靜、博愛的大背景,他已經不單單是簡單的繪畫了,應該更多的是佛教理論、哲學觀念和人生的道理。”但願寇月朋悟得的佛理,能夠通過展覽普照給更多真心向善,渴望清凈世界的人們,幫助人們在重建信仰的道路上走得更好。那便算得上功德無量了。

  • 上一篇:奧特曼電影有哪些,按順序說壹下
  • 下一篇:幼兒園食堂管理方案三篇範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