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急需1600-1930年的各種家具的情況和分類

急需1600-1930年的各種家具的情況和分類

相關資料如果需要可以留下郵箱,我發給妳哦!

壹、文藝復興家具(15世紀至17世紀)

從15世紀後期開始,文藝復興式建築取代了哥特式建築,由此產生的文藝復興式家具便在整個歐洲大陸盛行。直至17世紀初,又在此基礎上逐漸演變出壹種新的巴洛克式家具。與此同時,亞洲和非洲壹些地區的家具也已形成各自獨特的風格,如中國的明代家具。

(1)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400~1650年),為了適應社會交往和接待增多的需要,家具靠墻布置,並沿墻布置了半身雕像、繪畫、裝飾品等,強調水平線,使墻面形成構圖的中心。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家具的特征是:普遍采用直線式,以古典浮雕圖案為特征,許多家具放在矮臺座上,椅子上加裝墊子,家具部件多樣化,除用少量橡木、衫木,絲柏木外,核桃木是唯壹所用的,節約使用木材,大型圖案的絲織品用作椅座等的裝飾。

(2)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1400~1600年)的家具許多是原始的,特征是:厚重的比例和矩形形式,結構簡單,缺乏運用建築細部的裝飾,有鐵支撐和支架,釘頭處顯露,家具體形大,富有男性的陽剛氣,色彩鮮明(經常掩飾低級工藝),用壓印圖案或簡單的皮革裝飾(座椅),采用核桃木比松木更多,圖案包括短的鑿紋、幾何形圖案,腿腳是“八”字形式傾斜的,采用鐵和銀的玫瑰花飾、星狀裝飾以及貝殼作為裝飾。

(3)法國文藝復興時期(1485~1643年)的家具的特征:厚重。輪廓鮮明的浮雕,由擦亮的橡木或核桃木制成,在後期出現烏木飾面板,椅子有象禦座的靠背,直扶手,以及有旋成球狀、螺旋形或欄桿柱形的腿,帶有小圓面包形或荷蘭式漩渦飾的腳,使用上色木的鑲嵌細工、玳瑁殼、鍍金金屬、珍珠母、象牙,家具的部分部件用西班牙產的科爾多瓦皮革、天鵝絨、針繡花邊、錦緞及流蘇等裝飾物裝飾,裝飾圖案有橄欖樹枝葉、月桂樹葉、打成漩渦葉箔、阿拉伯式圖案、玫瑰花飾、漩渦花飾、圓雕飾,貝殼,怪物。鷹頭獅身帶翅膀的怪物、棱形物、奇形怪狀的人物圖案,女人像柱,家具連接處被隱蔽起來。

文藝復興家具風格:意大利最早將希臘、羅馬古典建築上的檐板、半柱、臺座以及其他細部形式移植為家具的裝飾,而建築的外形也同時影響到家具造型。

文藝復興式家具的主要特征為:外形厚重端莊,線條簡潔嚴謹,立面比例和諧,采用古典建築裝飾等。文藝復興式家具在歐洲流行了近兩個世紀。總的說來,早期裝飾比較簡練單純,後期漸趨華麗優美。此外,不同的國家也都有各自的特點。如法國采用繁復的雕刻裝飾,顯得富麗豪華(圖6);英國把文藝復興風格與自己傳統的單純剛勁的風格融合在壹起,形成壹種樸素嚴謹的風格;北歐的文藝復興式家具發展緩慢,實際上是將哥特式後期的結構方式與文藝復興式裝飾融為壹體。

二、巴洛克家具(17世紀至18世紀初)

(1)法國巴洛克風格亦稱法國路易十四風格,其家具特征為:雄偉、帶有誇張的、厚重的古典形式,雅致優美重於舒適,雖然用了墊子,采用直線和壹些圓弧形曲線相結合和矩形、對稱結構的特征,采用橡木、核桃木及某些歐鍛和梨木,嵌用斑木、鵝掌鍬木等,家具下部有斜撐,結構牢固,直到後期才取消橫檔;既有雕刻和鑲嵌細工,又有鍍金或部分鍍金或銀、鑲嵌、塗漆、繪畫,在這個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原為直腿變為曲線腿,桌面為大理石和嵌石細工,高靠背椅,靠墻布置的帶有精心雕刻的下部斜撐的蝸形腿狹臺;裝飾圖案包括嵌有寶石的旭日形飾針,圍繞頭部有射線,在卵形內雙重“L”形,森林之神的假面,“C”“S”形曲線,海豚、人面獅身、獅頭和爪,公羊頭或龜、橄欖葉、菱形花、水果、蝴蝶、矮棕櫚和睡蓮葉不規則分散布置及人類寓言、古代武器等。

(2)英國安尼皇後式(1702~1714年):家具輕巧優美,做工優良,無強勁線條,並考慮人體尺度,形狀適合人體。椅背、腿、座面邊緣均為曲線,裝有舒適的軟墊,用法國、意大利有著美麗木紋的胡桃木作飾面,常用木材有榆、山毛櫸、紫杉、果木等。

巴洛克風格家具: 17~18 世紀流行於歐美的壹種家具。巴洛克風格脫胎於文藝復興風格,但與文藝復興式的理智的古典主義相反,而是壹種熱情奔放的浪漫主義風格。經歷了文藝復興運動之後,17世紀的意大利建築處於復雜的矛盾之中,壹批中小型教堂、城市廣場和花園別墅設計追求新奇復雜的造型,以曲線、弧面為特點,如華麗的破山墻、渦卷飾、人像柱、深深的石膏線,還有扭曲的旋制件、翻轉的雕塑,突出噴泉、水池等動感因素,打破了古典建築與文藝復興建築的“常規”,被稱之為“巴洛克”式的建築裝飾風格。“巴洛克”原是葡萄牙語“Baroque”,意為珠寶商人用來描述珍珠表面光滑、圓潤、凹凸不平、扭曲的特征。追求動感,誇張尺度,形成了壹種極富強烈、奇特的男性化裝飾風格。而與隨後的“洛可可”的女性化的細膩嬌艷風格相對應。

巴洛克風格家具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沙發華麗的布面與精致的雕刻互相配合,把高貴的造型與地面鋪飾融為壹體,氣質雍容。強調建築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環境等的綜合性,突出誇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平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壹些程式、原則。

巴洛克風格的住宅和家具設計具有真實的生活且富有情感,更加適合生活的功能需要和精神需求。巴洛克家具的最大特色是將富於表現力的裝飾細部相對集中,簡化不必要的部分而強調整體結構,在家具的總體造型與裝飾風格上與巴洛克建築、室內的陳設、墻壁、門窗嚴格統壹,創造了壹種建築與家具和諧壹致的總體效果。巴洛克風格家具造型華麗 渲染奔放熱烈的生活。

巴洛克式家具,以浪漫主義精神為設計出發點,賦予親切柔和的抒情情調,追求躍動型裝飾樣式,以烘托宏偉、生動、熱情、奔放的藝術效果。巴洛克家具利用多變的曲面,采用花樣繁多的裝飾,做大面積的雕刻、金箔貼面、描金塗漆處理,並在坐臥類家具上大量應用面料包覆。繁復的空間組合,與濃重的布局色調,把每壹件家具的抒情色彩表達得十分強烈強烈的舒適感與細膩溫馨的色調處理,把熱情浪漫的藝術效果表達得十分成功。

三、洛可可家具(18世紀至18世紀中期)

(1)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家具特征:家具是嬌柔和雅致的,符合人體尺度,重點放在曲線上,特別是家具的腿,無橫檔,家具比較輕巧,因此容易移動;核桃木、紅木、果木均使用,以及藤料。蒲制品和麥桿;華麗裝飾包括雕刻、鑲嵌、鍍金物、油漆、彩飾、鍍金。初期有許多新家具引進或大量制造,采用色彩柔和的織物裝飾家具,圖案包括不對稱的斷開的曲線、花,扭曲的漩渦飾、貝殼、中國裝飾藝術風格、樂器(小提琴、角制號角、鼓)、愛的標誌(持弓劍的丘比特)、花環、牧羊人的場面、戰利品飾(戰役象征的裝飾布置)、花和動物。

(2)英國喬治早期(1714~1750年): 1730年前均為濃厚的巴洛克風格, 1730年後洛可可風格開始大眾化,主要裝飾有細雕刻,鑲嵌裝飾品、鍍金石膏。裝飾圖案有獅頭、假面、鷹頭和展開的翅膀、貝殼、希臘神面具、建築柱頭、裂開的山墻等。

(3)喬治後期及溫莎椅。直到1750年油漆家具才普及,家具開始廣泛使用直線和直線形家具,小尺度,優美的裝飾線條,逐漸變細的直腿,不用橫檔,有些家具構件過於纖細。

值得壹提的是這時在英國的溫莎地區流行的壹種椅子,後經由美國改良推廣得以風靡世界,成為英美鄉村家具的代表之壹。

洛可可風格家具:洛可可(Rococo)時期起源於18世紀的法國,壹開始是為了反對宮廷的繁文縟節藝術而興起的。

洛可可Rococo這個字是從法文rocaille 演變而來,原意是壹種混合貝殼與小石子制成的室內裝飾物。

洛可可風格宛如中國的明式家具,以流暢的線條和唯美的造型著稱。相比之下,路易十四時期巴洛克風格的法國古典家具的特點是雕刻,和當時路易十四國王的英勇善戰有關,在家具中是通過雕刻體現出力量。

而洛可可風格更加帶有女性的柔美,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以芭蕾舞為原型的椅子腿,妳可以看到那種秀氣和高雅,那種融於家具當中的韻律美。而路易十六時期歷經了歷史的變革,所以摒棄了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時期的繁雜,把家具的曲線變成了直線,只留下了凹槽的設計。

而到了新古典時期,則連凹槽也省去了,留下的就是直線條。歷經了時代的變遷,法國古典家具受到了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影響,然而洛可可風格仍然是最能代表法國古典家具的壹種風格,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認可和推崇,也是體現人身份和品位的壹種象征。

洛可可風格的特點是:室內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於繁瑣,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

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采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 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壹體。天花和墻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室內建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但有時流於矯揉造作。室內墻面粉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室內護壁板有時用木板,有時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內四周有壹圈花邊,中間常襯以淺色東方織錦。

洛可可風格反映了法國路易十五時代宮廷貴族的生活趣味,曾風靡歐洲。

四、新古典家具(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

這個時期的家具稱為新古典主義家具,這和我們現代裝修風格中所說的新古典家具的定義是不同的。新古典主義時期的家具泛指這壹百年裏,對巴洛克、洛可可風格的改良,去除太多無用的奢華虛飾,重新回歸古典的壹種歷史家具風格。

(1)法國路易十六時期的家具特征:古典影響占統治地位,家具更輕、更女性化和細軟,考慮人體舒適的尺度,對稱設計,帶有直線和幾何形式,大多為噴漆的家具,櫥櫃和五鬥櫃是矩形的,在箱盒上的五金吊環飾有四周框架圖案,座椅上裝座墊,直線腿,向下部逐漸變細,箭袋形或細長形,有凹槽,椅靠背是矩形、卵形或圓雕飾,頂點用青銅制,金屬鑲嵌是有節制的,鑲嵌細工及鍍金等裝潢都很精美雅致,裝飾圖案源於希臘。

(2)法國帝政時期(1804~1815年):家具帶有剛健曲線和雄偉的比例,體量厚重,裝飾包括厚重的平木板、青銅支座,鑲嵌寶石、銀、淺浮雕、鍍金,廣泛使用漩渦式曲線以及少量的裝飾線條,家具外觀對稱統壹,采用暗銷的膠粘結構。1810年前壹直使用紅木,後采用橡木、山毛櫸、楓木、檸檬木等。

(3)英國攝政時期(18ll~1830年):設計的舒適為主要標準,形式、線條、結構、表面裝飾都很簡單,許多部件是矩形的,以紅木、黑、黃檀為主要木材。裝飾包括小雕刻、小凸線、雕鏤合金、黃銅嵌帶、獅足,采用小腳輪,櫃門上采用金屬線格。

(4)維多利亞時期(1830~1901年)是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家具形式。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設計趨於退化。1880年後,家具由機器制作,采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采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構件厚重,家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

新古典主義家具風格: 法國的新古典風格家具成熟於路易十六時期,因此又稱為路易十六式家具。它很快被傳播到意大利、德國和西班牙等國。新古典式家具的特征是以削瘦的直線為造型的基調,追求整體比例的諧調,不作過分的細部雕飾,表現出了註重理性、講究節制、結構清晰和脈絡嚴謹的古典主義精神。家具多采用由上而下、逐漸收縮的方形或圓形的腳,櫃體的邊框部分則多用桃花心木等名貴木材作菱形或錐形的鑲嵌貼面裝飾。

維多利亞家具風格: 19世紀混亂風格的代表,不加區別地綜合歷史上的家具形式。圖案花紋包括古典、洛可可、哥特式、文藝復興、東方的土耳其等十分混雜。設計趨於退化。1880年後,家具由機器制作,采用了新材料和新技術,如金屬管材、鑄鐵、彎曲木、層壓木板。椅子裝有螺旋彈簧,裝飾包括鑲嵌、油漆、鍍金、雕刻等。采用紅木、橡木,青龍木、烏木等。構件厚重,家具有舒適的曲線及圓角。也許正是各種風格的混雜借鑒,才得以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壹種高靠背舒適的椅子,帶有維多利亞時期的生活印記,稱之為維多利亞椅,而沿用至今。

五、現代風格家具

(1)新藝術運動風格

時間:流行於19世紀末和20 世紀初的壹種建築、美術及實用藝術的風格。

地點:以比利時為中心,風靡歐洲大陸。

特點:體現了現代建築室內設計中簡化與凈化的傾向。

代表人物:霍爾塔和維爾德。

新藝術是與先前的歷史風格的決裂,這種風格體現了壹種懷舊的趨勢和折中主義的混亂局面。新藝術又拒絕了西方藝術的另壹種趨勢——自然主義。新藝術的擁護者熱衷於表現華美、精致的裝飾。新藝術運動的藝術家們實際上又是崇拜自然的,只是他們崇拜的是熱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這種活力是難以用復制其表面形式來傳達的。

新藝術最典型的紋樣都是從自然草木中抽象出來的,多是流動的形態和蜿蜒交織的線條,充滿了內在活力。

霍爾塔在室內設計中喜歡用葡萄蔓般相互纏繞和螺旋扭曲的線條,這種起伏有力的線條成了比利時新藝術的代表性特征,被稱為“比利時線條”或“鞭線”,霍爾塔設計的布魯塞爾都靈路12號住宅是新藝術風格的經典作品。

另壹位法國新藝術代表人物是吉馬德,吉馬德最有影響的作品是為巴黎地鐵所作的設計,被稱為地鐵風格。“地鐵風格”與“比利時線條”頗為相似,所有地鐵入口的欄桿、燈柱等全部采用了起伏卷曲的植物紋樣。 吉馬德設計的咖啡幾是典型的新藝術設計作品與新藝術相關的壹個流派是維也納分離派,它的代表人物是麥金托什,麥金托什是英國格拉斯哥的壹位建築師和設計師,他和妻子以及妻妹、妹夫形成著名的“格拉斯哥四人”的設計小組,從事家具及室內裝修設計。

如果說霍爾塔和吉馬德的主旋律是卷曲起伏的“鞭線”,則麥金托什的主調是壹種高直、清瘦的莖狀垂直線條,能體現植物生長垂直向上的活力。麥金托什壹生設計了大量的家具、餐具和其他家用產品,它們都具有高直式的風格,是哥特式和新藝術的壹種交融。維也納分離派的另壹位代表人物是霍夫曼,霍夫曼深受麥金托什的影響,喜歡規整的垂直構圖,並逐漸演變成了方網格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由此獲得了“棋盤霍夫曼”的雅稱。

新藝術運動十分強調整體藝術環境,即人類視覺環境中的任何人為因素都應精心設計,以獲得和諧壹致的效果。新藝術在本質上仍是壹場裝飾運動,但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紋與曲線,脫掉了守舊、折衷的外衣,是現代設計簡化和凈化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之壹。特別是維也納分離派的直線和方格預示著機器美學的出現,為設計走向現代主義創造了十分重要的條件。

(2)現代主義

隨著新藝術運動、立體主義、風格派、構成派等現代流派的產生和發展,導致了機器美學的產生,所謂“機器美學”,就是用凈化了的幾何形來象征機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業時代的本質特點。其中,風格派的蒙特裏安和裏特維爾德的設計對現代設計影響較大。

蒙特裏安的油畫典型地體現了風格派的視覺語言,他認為,繪畫是由線條和顏色構成的,所以,線條和顏色是繪畫的本質,應該允許獨立存在。只有最簡單的幾何形式和最純粹的色彩組成的構圖才是最普遍的永恒繪畫。在他的作品裏僅用三原色色塊以及非彩色的黑、白、灰色。

而裏特維爾德的貢獻在於:他把風格派藝術由平面推廣到了三度空間,通過使用簡潔的基本形和三原色創造出了優美而功能性的建築與家具。他的作品有紅/藍椅和烏德勒支住宅。機器美學的產生為設計走向現代主義提供了理論條件。而現代主義是在德國的格羅皮烏斯、密斯和法國的柯布西耶的積極推動下發展起來的。

1919 年4月,格羅皮烏斯在德國魏瑪籌建國立建築學校,簡稱“包豪斯”。“包豪斯”壹詞是格羅皮烏斯生造出來的,由德語的“建造”和“房屋”兩詞的詞根構成。包豪斯學校由魏瑪藝術學校和工藝學校合並而成,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

密斯是包豪斯第三任校長,他的名言是“少就是多”。1929年他設計了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德國會館,同時設計了巴塞羅那椅,它們成了現代建築和設計的裏程碑。1932年德國納粹關閉了包豪斯,包豪斯的學生和老師離開了德國,把包豪斯的思想帶到了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德國,包豪斯的產品並未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包豪斯的影響不在於它的實際成就,而在於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壹段時間內被奉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但是,包豪斯的局限性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到,如:為了追求新的、工業時代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圖形。

“立方體就是上帝”,無論什麽產品,什麽材料都采用幾何造型,從而走向形式主義的道路,有時甚至破壞了產品的使用功能。嚴格的幾何形體和對工業材料的追求使產品具有壹種冷漠感,缺少應有的人情味。包豪斯積極倡導為普通大眾的設計,但是由於包豪斯的設計美學抽象而深奧,因而曲高和寡,只能為少數知識分子和富有階層所欣賞。對包豪斯批評最多的是所謂“國際式”風格。各國、各民族的歷史文脈被忽視了,加之壹些設計師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襲代替創造,形成了千人壹面的“國際式”風格。以平屋頂、白墻面、統長窗為特征的方盒子式建築風行世界各地,對於各國的建築文化傳統產生了巨大沖擊,因而受到廣泛的批評。

包豪斯很註重功能,先後提出了“形式追隨功能”、“功能第壹、形式第二”、“房子是住人的機器”和“那裏功能不變,那裏形式不變”等口號,從而走向極端功能主義的道路,並忽視了人們對美感的需求,這也是人們批判包豪斯的壹個原因。

無論對包豪斯有多少保留意見,它的巨大影響是無可爭議的。集合在格羅皮烏斯旗下的精英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但又發展了壹種強烈的***性。他們懷著堅定的信念,在各自工作或任教的地方傳播包豪斯思想,並使其發揚光大。

(3)高技術風格

時間:1960年至1980年。

地點:歐美各國。

特點:高技術風格不僅在設計中采用高新技術,而且在美學上鼓吹表現新技術。

高技術風格源於20—30年代的機器美學,這種美學直接反映了當時以機械為代表的技術特征。不少電子產品模仿軍用通訊機器風格,即所謂的“遊擊隊”風格。高技術風格的發展與50年代末以來以電子工業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發展分不開的。

高技術派的代表作是巴黎的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由英國的皮阿諾和羅傑斯設計。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不僅直率地表現了結構,而且連設備也全部暴露。在它的東立面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各種“管道”,紅色的為交通通道,綠色的為供水系統,蘭色的為空調系統,黃色的為供電系統。在西立面上是幾條有機玻璃的巨龍。壹條由地層蜿蜒向上的是自動扶梯,幾條水平方向的是走廊。

高技術風格在室內設計、家具設計上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為工廠、實驗室生產的產品或材料來象征高度發達的工業技術。如:外科醫生用的手推車、倉庫用的金屬支架、礦井用的安全燈等都紛紛進入居家環境。

高技術風格由於過度重視技術和時代的體現,把裝飾壓到最低限度,因而顯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所以常常遭到非議。

(4)後現代主義

時間:1965年以後。

地點:歐美各國。

後現代主義是旨在反抗現代主義的壹場運動,它廣泛地體現於文學、哲學、批評領域、建築及設計領域中。文丘裏出版了《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壹書,這本書成了後現代主義最早的宣言。針對現代主義“少就是多”的信條,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號,鼓吹壹種雜亂的、復雜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義和歷史主義的建築。

他把賭城中光怪陸離、五光十色的世俗建築與設計奉為流行文化的傑出代表。

後現代主義的主要特征有三點:文脈主義、引喻主義和裝飾主義。後現代主義在設計界最有影響的組織是意大利的“孟菲斯”設計師集團。“孟菲斯”反對壹切固有觀念,反對將生活鑄成固定模式。“孟菲斯”對功能有自己的全新解釋。他們認為功能的含義不只是物質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產品不僅要有使用價值,更要有壹種文化內涵,使設計成為某壹文化系統的隱喻或符號。“孟菲斯”的設計都盡力去表現各種富於個性化的文化內涵,從天真滑稽直到怪誕、離奇等不同情趣。在色彩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規律,喜歡用壹些明快、風趣、彩度高的明亮色調,特別是粉紅、粉綠等艷俗的色彩。

  • 上一篇:徽州這座破舊民居,竟被人花掉近10億人民幣拆除後搬運到了美國
  • 下一篇:我會為妳鼓掌 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