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時期景德鎮瓷業生產,開創出明代青花瓷素雅秀麗的風貌。成化朝運用細描勻染的畫法,壹改永、宣時雄勁豪放的筆墨情趣,而流於飄逸秀雅的風格。紋飾線條勻勁流暢,自然率真的情趣,充滿了生機和魅力,裝飾紋飾線條柔和纖細,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只用平塗,只分濃淡而不分陰陽,無渲染烘托。
明成化瓷器從景德鎮龍珠閣禦廠地層遺存考察來看,成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以晚期成就最高。而從遺址斷層出土堆積物可知,其高質精美之器,即被歷朝所稱贊的成窯佳器,主要是指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後燒制的鬥彩、青花瓷。這壹時期的成窯,創造了極其輝煌的成就。
成化朝的官窯瓷
有的繼續使用蘇麻離青料,宣德遺風仍存,但多數使用的是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也叫平等青,其特點是青花顏色清談典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成化瓷器的胎子潔白、細密,胎體輕薄秀美;釉子潔白肥腴,紋飾纖細活潑,大量采用雙勾平塗技法。成化官窯器,胎骨細潤晶瑩,造型玲瓏秀奇,彩料精選純正,色調柔和寧靜,畫面淡雅幽婉。早在明代嘉靖、萬歷年間,成化窯器就身價顯赫。對此,成書於明萬歷年間的《野獲編》有所記載:“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
明成化官窯款,猶如出自壹人之手。用筆自然,肉中有骨,柔中見剛,既挺拔瘦勁,又筆道圓潤。孫瀛洲先生在談到成化官窯款識的字體結構時說得好:“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七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字窄平年應悟,壹線拍行藏品征集及私下交易,壹三壹陸柒柒貳,柒柒陸捌王女士。成字壹點頭肩腰”。孫先生說的第壹句是指“大”字的第二筆上端,有尖,有圓,出頭不高。第二句是指“成”字第五筆,撇直而生硬。第三句是指“化”字的單人旁和“七”旁上端相平,或接近相平第四句是指“制”字的下部“衣”的第二筆壹橫,很少越過右方的立刀以外。第五句是指“明”字右邊的“月”,上窄下寬,“年”字呈肥胖狀。第六句是指“成”字末筆的點,有的與頭平,有的與肩平,有的在腰際。
成化官窯款,大多采用青料書寫,少數以色釉拔白的技法來表現。青花書體款字的青色,沈澱濃淡不壹,青料四周好像浮霧欲蓋,在強光下,用放大鏡審視,款字上隱現壹層雲霧和如珠的氣泡。成化官窯款常以豎排雙行形式來構圖,壹般安置在器底,外圍雙方框或雙圓圈。圍飾的方框用手工畫成,線條規整度欠精密,並遺有因運筆輕重不勻而留下的濃淡不壹的色料痕。圍飾的圓圈,由於在陶車上操作,較為規整,但也往往遺有色料濃淡的烙痕。明成化官窯款,也有少數橫排壹行或單排作半環形排列,安置於器物外壁口沿處。有六字雙圈或六字雙框款,寫"大明成化年制"。從窯址出土的瓷器看,寫有雙框款的瓷器,壹般是成化後期的產品。也有在罐上寫"天"字款的,無圈框,俗稱"天字罐"。成化款蒼勁有力,筆畫圓潤,字體較大,被框”、圈緊緊束住。
成化民窯青花瓷
青花顏色同樣淺淡發灰,紋飾常見獅子、麒麟、海獸、荷塘鴛鴦、秋葵山茶、山石花草、折枝牡丹、嬰戲、高士、結帶寶杵等,有的紋飾畫得柔和,有的畫得潦草,無論哪種都透出瀟灑活潑,從隨意之中見其清麗。成化民窯瓷雖比不上同時期的官窯瓷精細規矩,但其器型規整、胎子潔白細密、釉子光潤肥厚的程度,在明代各朝中都是最突出的。民窯青花瓷多數無款,少數有款的既有?大明成化年制"的,也有寫"大明成化年造"的。
成化青花瓷常見紋飾有荷蓮鴛鴦、松竹梅石、靈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纏枝花卉、菊花苜蓿、蘭花桅子、寶相花、山茶花、牽牛花、蓮花八寶、龍、鳳、火雲、獅子麒麟、海獸、花鳥團龍、嬰戲仕女、八仙高士,以及梵文和藏文等。器口內外多以弦紋,少數以卷草紋帶或錦地紋帶裝飾。足外墻壹般圍以兩或三道弦紋,壹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常見官窯瓷器有碗、盤,杯、高足杯、高足碗、臥足碗、罐、盒、爐、洗、盞托、梅瓶、玉壺春瓶、梨壺等,絕大多數是小件器,“成化無大器”之說。成化瓷修胎規矩,瓶、罐、壺等立器有的隱約可看出接口痕跡;盤子塌底,碗、盤器足較直且稍高,底有釉,
明成化年間瓷器制品,質精秀雅,世無倫比。其胎質瑩潤,造型秀奇,青花鬥彩淡雅幽靜,上承永宣雄健精粹,下開嘉萬彩繪風尚,影響甚為深遠。成窯制品傳世不多,素為歷代鑒古收藏家所珍,故在明末時已有“成杯壹雙,價值十萬”之說。
成化晚期所燒造的青花、鬥彩器皿,完全可用“獨步天下,後無來者”以概之。其時的青花與鬥彩的瓷胎比宣德更為細膩,瑩潤之質可比玉類。其瓷釉有的雖有白裏閃灰青或牙黃,但白度比宣德高;特別是光澤度比宣德柔潤溫和,玉質感極強。如果放在30倍放大鏡下觀察宣、成二窯的制品,宣德釉中所含釉泡大而疏,分布並示勻均,而成窯器瓷釉中所含氣泡卻細小密集,分布十分均勻,釉泡小而密的成化器在光的散射作用下,其釉層的溫潤感必為宣德器所不及。這是由於成窯器胎中的氧化鐵含量比宣德少,三氧化二鋁又比宣德高,故成化瓷胎較宣德純度高,其外觀效果就更為潔白致密。這種現象的出現亦表明成化官窯對胎釉原料的選擇與控制,遠比元代、明初乃至晚明官窯更為嚴格,故成化官窯晚期作品的瓷質為明官窯之冠。 以成窯瓷器尤其是十七年以後的作品而論,其造型竭盡小巧雅致,有“小可盈握”之譽。無論是從景德鎮珠山禦廠遺址出土物還是傳世品,宣德燒造的大件器物極多,而成化窯尤其是後期大件極少,僅以形體小巧的杯碟盞盤為多。如在珠山出土的宣德青花螭龍紋大蓋罐高達60厘米,而成化後期最大的蓋罐大號“天”字罐 僅為13厘米;成化靶盞最大的才7厘米,其中以6厘米以下小杯、11厘米口徑小碟最多。故後世稱,宣器氣勢雄偉,多屬廳堂陳設之器,成化則小巧精細,多為手中把玩之物。
在具體繪畫手法上,無論青花、鬥彩,其紋樣主要采用勾勒平塗的工藝而成。畫花朵只繪正面,人物衣著都是有表無裏的壹色單衣,山石無凹凸之感,樹葉只有陽面,無陰陽向背之分,樹不皴皮,畫面古樸典雅,情趣盎然。紋樣豐富多變,有人物、嬰戲、鴛鴦、蓮池、花鳥、纏枝蓮、瓜果、葡萄、團花、靈芝、靈雲、山石花草、團龍、螭龍、海水、子母雞等,無論青花鬥彩,都追求壹種清淡的靈動感。如鬥彩小杯上的子母雞、高士、三秋、花鳥、葡萄以及各式各樣的團花、靈雲,青花器皿上的花鳥草蟲、山茶湖石、十六子、池塘蓮荷,無不畫意清新,賞心悅目。淡雅型青花瓷的創造,別具壹格的“淡雅型”青花。如果說明成化之前的元、永宣青花以進口蘇麻離青釉色取勝,屬於深沈凝重風格的話,那麽從成化後期開始,風格則以清新淡雅為特色。縱觀成化後期青花器物,均采用國產平等青料,發色淡雅溫潤。
成化青花瓷器最/大的特色是“量少質精”,且收藏換手率極低。與清代瓷器的大量存世相比較,成化瓷器的投資價值和市場價格絕對是只增不減。據雅昌市場監測部統計,自2005年至2015年,十年裏成化瓷器的上拍量僅占明代瓷器總上拍量的4%-9%,卻獲得了16%-35%的成交額。明代瓷器均價在170萬元-690萬元,成化瓷器均價分布在800萬元-5000萬元。隨著雞缸杯的天價成交,明成化瓷,將中國瓷業帶進第二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