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受“求賢若渴”的亂世大環境影響,各類學派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後世將這壹歷史時期出現的熱潮,稱為“百家爭鳴”,而這“百家”之中的各類學派,則被稱為“諸子百家”。
那麽,“諸子百家”裏的百家指的是哪些?其中哪壹家最受推崇?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百家”之“百”並不是壹個準確數字,而是形容學派很多,而“諸子百家”的“百家”大抵便是孔孟老莊、墨子、管子等先秦學術思想代表人物背後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各學派的稱呼的總稱。
那麽先秦諸子百家中,哪壹學派最受推崇?如果從“紅極壹時”來看,墨家在先秦的呼聲相當大;而如果從後世延續繼承來看,守禮的儒家、自然而然的道家,也有相當大的擁護者,只是學派特色不同,以至於形成的聲勢陣營不同罷了。
壹言以概之,“百家”泛指先秦時期的儒道家墨法名等各類學派,至於“百家”之中哪壹家最受歡迎,從短期的歡迎程度來看,墨家最受歡迎。從長期發展承繼來看,儒家、道家當屬不相上下之長期被人們推崇發展的學派。
下面,我們分根據墨家、儒家、道家的魅力,來簡單分析壹下,為何三家學派能在不同歷史時期,稱為百家之“最”。
1、紅極壹時的墨家有何魅力,讓孟子感慨“墨翟之言盈天下”說起諸子百家,想必大多數人想起的可能是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周遊列國的孔子遭遇“冷遇”已經不是秘密,即便到了孟子時期,儒家依舊“不瘟不火”,而當時歷史時期的大紅人,就不得不提到墨家了,畢竟孟子曾就感慨“墨翟之言盈天下”。
從孟子的“墨翟之言盈天下”,就可知“死不旋踵”且頗具俠義精神的“墨家”,在當時那個歷史時期,便是備受歡迎的存在了。為什麽會有這樣大的魅力呢?顏小二想,可能與當時歷史時期的特色和墨家學派思想特點有關。
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正是我國古代社會從奴隸制轉向封建制的時期,奴隸制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壓迫,相比於封建制度來說嚴苛太多。而從奴隸制漸漸脫離出來的底層勞動人民,尤其是像墨翟這樣很有頭腦且有手藝的工匠等小生產者來說,便是大好事。
為什麽這麽說?舉個例子。“兼愛”是墨翟的主要思想之壹,也是墨家和儒家觀點反差比較大的地方。奴隸制社會之下,人的等級制度十分嚴格,因為這種上下尊卑的等級制度,以至於底層人們被壓迫,於此,再巧奪天工的工匠,因為身份卑微,也幾乎沒有翻身的可能。
而墨翟的“兼愛”,則有強烈的反對儒家“愛有等差”的意味,認為“愛”不應有親疏厚薄之份,認為這樣的“兼愛”便是對“仁義”的貫徹。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所謂“兼愛”,其實便展現了當時底層社會勞動人們希望消解等級制度束縛的願望。
結合歷史時期來看,無論是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抑或是兩種制度的轉型,貴族總是少數,這也解釋了“墨翟之言”如此受歡迎的重要原因,同時也註定墨家思想在春秋之後、講求君主集權的封建社會銷聲匿跡的命運。
2、長遠發展來看,人們本質上更推崇“儒道”雖然在諸侯爭霸、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以“墨翟之言”比較突出、非常受人追捧,但是縱觀幾千年歷史,在顏小二看來,人們本質上其實更推崇“儒家”和“道家”。
“儒家”以“仁”為核心思想,幫助世人得到“教化”,學會在人為社會中生存。徐許多時候,我們強烈反感“尊卑”秩序之下的低人壹等,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秩序”的重要性。而“各司其職”的局面,往往需要“尊卑有序”這樣的“秩序”進行強制維系。
說得再抽象壹些,顏小二不建議各位放大被封建統治者利用的“儒家思想”,而是看到儒家從“仁者愛人”核心出發的“各司其職”、“德需配位”的觀。
儒家思想更像是磨合人為社會和人性私心的“磨合劑”。人類文明要發展,就需要秩序,而人性之利己私欲,可以創造秩序,也同時是“秩序”最大的敵人。所以儒家之“教化”的作用,則是協助維系“德需配位”這壹局勢的重要思想力量。各位可以體會壹下。
說了儒家,再來簡單說說道家。
儒家維系人類社會秩序,但是,人是自然的產物,人創造出來的“人為社會”,某種程度來說,也是自然中的壹部分。既是生於“自然”,就要把控好“人為”與“自然”之間的界限,否者當我們違背“自然之道”時,所謂毀滅與新生,不過壹瞬。
在人類社會中,人被人為創造出來的“金錢”、“名利”、“欲望”等所異化的情況數見不鮮,人類生命的本質意義不應該只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這般無趣。於此,為了不被“無趣”的後天欲望所束縛,我們內心的自然秩序需要被喚醒,這種時候,講求“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便是解決內心荒蕪之病的良藥。而千百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意識到了壹點,於此,梅蘭竹菊被冠上各類美好、高潔的品質,這何嘗不是“道家之自然”在人為社會中的壹種體現呢?
也就是說,要想不被冰冷的“人為而偽”變成行走的“活死人”,喚醒內心本真愉悅的道家思想確實尤為重要,想必這也是道家雖有隱逸之風卻千年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3、文化無所謂貴賤,所謂推崇,其實源於人的需求寫在最後,顏小二還是想多說壹句。顏小二壹直不贊成各位給諸子百家學派論壹個“貴賤高低”的評價,不同學派學所展現的不同特點,其實都是壹種看世界的角度,揭露的是世界上的某些規律。而這些“揭露”與“發現”背後,更多是壹個歷史時期,壹些人或者大多數人需求的體現。
品讀古代文化,尤其是諸子百家,不宜加上“善惡”、“貴賤”等主觀評價,結合當時的歷史時期,體悟其理論的超脫與意味深長,這些對我們來說,才是真正的尋找寶藏之發現之旅。
當然,以上觀點皆為顏小二閱讀積累思想所得,有不同觀點屬正常,各位可作參考,謝謝。
註: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