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數為1的除法講義稿壹、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余數除法的內容。這節課是先研究“剛完分”的情況,再研究“分完還余數”的情況。帶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擴展。也是以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講授這壹課時,我著重於“余數的理解和意義”進行教學。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在等分幾個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用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夠根據平均剩余活動量寫出除法公式,正確表示商和余數。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將平均分後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理解帶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二、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設計這節課時主要采用教學方法:獨立操作,體驗。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利用各種感官探索新知識,我設計了壹個擺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驗余數的產生和意義。
第三,說說教學過程:
為了很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實際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壹)、審查鋪墊
1,鐘擺。用九根棍子可以揮出多少個三角形?(2小或1大)
2.告訴我妳怎麽說的?
9支,每3支,可以放3個小三角形。
9根棍子,每9根棍子,可以擺動1個小三角形。
3、柱計算
放兩個小三角形:9÷3=3(個)9是什麽意思?3呢?
放壹個大三角形:9÷9=1(個)
(2)探索新知識
1,教學示例1
(1)老師:今天是兒童節。學生們將在班級聚會上擺放壹些果盤。他們買了壹些草莓,他們打算每兩個草莓放壹個盤子。現在有六個草莓。請拿出妳的水果學習工具,用六個學習工具代表六個草莓放在桌子上。(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引導。)
老師:壹個* * *能放多少個盤子?有剩余嗎?
(可以放三套,剛放完,沒剩)
老師:這是壹個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除法來計算。如何制定?6÷2=3(磁盤)
(2)如果有七個草莓而不是六個呢?我們再開始蕩吧,看看有沒有剩的。(學生開始操作後,反饋結果:可設置3套,剩余1)
老師:剩下的能平分嗎?(不,只有壹個不夠。)
老師:平均分後有剩余怎麽辦?可以用除法公式表示嗎?如果有,怎麽表達?(小組思考和討論)
(註:7最多三個2,剩下的. 1不夠分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做余數。
公式:7÷2=3(圓盤)...1(件)
(總結:為了區分余數和商,我們需要用六個點來分隔。我們稱這種除法為有余數的除法。
(3)觀察並比較兩個公式6÷2=3和7 ÷ 2 = 3...1,並引導學生再壹次認識到,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有兩種情況,壹種是終究沒有剩余,另壹種是分了之後還有剩余,但是不夠分,剩下的部分不夠分。
老師:想想吧。平均分在什麽情況下可以用帶余數的除法來表示?余數是什麽意思?
2.這樣做
(1)學生自主圈出書,填空,完成1題。
反饋溝通:17÷2=8(集團)...1(單位)
23÷3=7(組)...2(件)
這兩個公式的商數和余數分別是多少,分別是什麽意思?
(2)完成第二題。
先用學習工具按要求擺壹個擺,然後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並分別談談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是什麽意思。
(3)、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習題14》題1。
引導學生理解問題的含義。這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有三種安裝方式。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根據自己的選擇圈出,然後填空。老師點名回答。
2.完成教材《習題14》第二題。
展示題目:17紅果,平均分給3只刺猬,每只刺猬多少?還剩多少?
學生獨立思考,用棍子代替紅果打壹分,看每份能打多少分,有沒有剩余。
全班集體交流,集體批改。
第四,課堂總結
妳在這節課上學到了什麽?妳對自己和他們有什麽看法?妳有什麽問題嗎?
教學困惑:學生在學習帶余數的除法之前已經知道了除法,知道除法可以用來相等地計算壹個數。至於這個數能不能整除,大家在沒有計算或者整除的實踐之前,是不會知道能不能整除的。這節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平均分後有時有加分”的含義?
余數除法的講稿2 . 1 .談教材: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學生可以感受到余數除法的意義。能用余數表示除法公式中的商和余數。通過獨立探索明確余數壹定小於除數。會運用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感知帶余數的除法的意義,明確具體運算中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二、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設計這節課時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獨立運營,有經驗。
為了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官進行探索,促進學生有意義地構建新知識,我設計了壹個揮棒的活動,讓學生在揮棒的過程中體驗余數的產生和意義。這個活動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間,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2.反思性溝通與應用改進
在講授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中,我結合學生擺棍子的例子,鼓勵學生逐步猜測、驗證、抽象,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性學習。通過這壹系列活動,讓學生深刻體驗余數小於除數的道理,突破教學難點,最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驗帶余數的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第三,教學過程
為了很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實際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1,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
學習帶余數的除法是建立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中除法公式的寫法的基礎上的。所以新課前壹定要復習這兩個知識點,為探索新的知識、技能、經驗、心理做好準備。
我用復習導入,“用18根棍子,每三根棍子壹個三角形,可以放多少個三角形?”讓學生知道這個問題可以轉化為“18有多少個3?”用除法計算,復習除法的意義。
2.實際操作和獨立探究
這壹環節讓學生理解余數的含義,並能正確使用公式表示帶余數的除法。
學生操作:請每個學生用9根木棒做壹個正方形。學生演示:學生放兩個,剩下1。課堂交流:讓學生分別講壹講放壹根棍子的過程,講清楚剩下的是多余的,妳不能放壹個原始的數字,這樣就把余數的意思講清楚了。然後,我讓學生充分體驗除法公式中橫豎部分的名稱和含義。然後放壹個有十根棍子的正方形,列出橫線方程和豎線形式,進壹步體驗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最後依次列出了12、13、14、15、16可以放置多少個方塊的水平劃分方程。在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時,我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公式中的余數和除數,大膽猜測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學生們普遍得出結論,余數是除數。
3.鞏固新知識,享受快樂。
這壹部分我在教材上安排了壹些練習,讓同學們進壹步鞏固這節課所學內容,讓他們壹起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受。
余數除法的講稿3 I .教材
帶余數除法是從表內除法到表外除法的橋梁,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來看,內容抽象,概念性強。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剛學完表中的除法,更習慣用乘方公式求商,而帶余數的除法不能直接從乘方公式中求商,但學生很難理解豎式中每壹步的含義和具體寫法。總之,大三學生很難學習和掌握這樣壹個知識跨度很大的內容。鑒於這種情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通過擺壹擺,分壹點,生活中大量的例子,理解“余數”的基本概念。
2.學習帶余數除法的試湊法、書寫格式、帶余數除法的簡單計算等壹系列基本技能。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應用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和邏輯推理能力。
這節課的重點是:知道什麽是“余數”。
這節課的難點是理解為什麽“余數小於除數”
其次,談談教學過程
1,精彩介紹。我猜主要是通過遊戲。(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在紙上依次畫紅、黃、藍圈,比較誰畫得多。畫完後,把妳畫的數字寫在紙上,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妳畫的最後壹個的顏色。)這個遊戲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做鋪墊:學完這壹課,孩子可以和老師壹樣猜圓圈的顏色。
2.感受新知,探索新知。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是通過生活中大量的例子讓學生感受“余數”。
(1)讓學生分享壹個橘子。六個橘子分三份,七個橘子分三份。
分了之後,這兩點有什麽區別?同學們會說第壹個分數完了,第二個分數還剩壹個。這樣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余數的概念,觸摸新舊知識的連接點。
(2)把11個蘋果平均分給三個孩子,問:如果每人分兩個蘋果,妳能這樣分嗎?這時候會有同學回答,五個孩子可以分成三個孩子,每個孩子1,還剩兩個。這時候老師問:兩個孩子可以再分嗎?學生會回答,我分不了。通過這個壞節,學生有了“不能除盡的就是余數”的基本概念
(3)老師手裏有10顆五角星。對於今天表現最好的四個同學,他應該怎麽分?誰來幫老師分?讓多個學生上來打壹分,老師會對他們得分的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打不到的就是余數。”
3.用數學表達。用數學方法展示上壹次除法的結果,然後翻開書的50頁,參考例題,學習如何橫豎寫出帶余數的除法。在學生寫完之後,老師會給出簡短的評論,並解釋每壹部分的意思。我覺得這些同學可以自學豎除法。
接下來通過測評活動,看看動物們做的對不對。展示三個豎式,比較觀察除數和余數的關系,妳會發現其中壹個小動物不小心做錯了,余數大於除數,可以再除。這個環節讓學生進壹步明確,不能被除的是余數,即“余數必須小於除數”。
4.練習和鞏固新知識。通過直觀練習,40÷7,26÷6,讓兩個同學上來表演,其他同學在下面做。完了,給個集體點評。這個環節可以清楚地找出學生的新知識,可以根據學生的錯誤鞏固試商的方法。其實很清楚“余數壹定小於除數”,試商不是問題。
5.回到“猜”這個遊戲。這時,學生們躍躍欲試。通過學習這節課的知識,想壹想老師是用什麽方法這麽快說出圓的顏色的。我們可以試試這個方法嗎?這時候老師和學生就湊在壹起討論這個方法,從而在課堂上掀起壹個小高潮。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找到方法後,讓學生猜。然後問: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先讓同學們說說。老師可以舉個例子:我們班去春遊,去劃船。每艘船最多可容納7人。我們班39個孩子需要幾條船?這個例子把數學問題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三,說說課堂總結
讓學生談論我們在這節課中學到了什麽。
總的來說,這門課讓學生把中學和學習玩起來,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余數”的概念,提高思維和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