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大的老年人對晚年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上,還需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活力,延長壽命,進而提高幸福指數。以下是我給妳整理的,供妳參考。
粉絲文怡:1。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
在荊門市城區隨機抽取老年人樣本。本次調查共240人,回收有效問卷221份。根據基本情況調查的項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大的老年人對晚年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上,還需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活力,延長壽命,進而提高幸福指數。以下是我給妳整理的,供妳參考。
粉絲文怡:1。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
在荊門市城區隨機抽取老年人樣本。本次調查共240人,回收有效問卷221份。根據基本情況調查的項目具體包括:
1居住地:城市150人,農村71人;性別:女115,男106。
婚姻:148配偶,73喪偶。
3妳和妳的孩子住在壹起嗎?有111人,沒有110人。
4年齡:64歲以下57人,65歲至69歲73人,70歲至79歲68人,80歲以上23人。
學歷:無47人,小學83人,初中53人,高中18人,大專9人,本科及以上學歷11人。其中,在婚姻狀況的情況下,有兩項:未婚和離異。因為這兩項在調查中所占比例太小,所以只保留了兩項:已婚和喪偶。
第二,研究方法
1.調查工具:問卷由兩部分組成。
1使用壹套基本信息問卷,包括10個小問題,涉及年齡、婚姻、學歷、職業、愛好等。
2SCL-90問卷。癥狀自評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壹,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精神障礙和精神疾病門診檢查量表。測試者可以從十個方面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1】。本測試適用於16歲以上的個人。測試目的:該測試的目的是從感覺、情緒、思維、意識、行為、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角度,評估壹個人是否出現某些心理癥狀及其嚴重程度。測試結果評定:量表包括90個條目,***9個子量表,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並有附加條目作為第10因子進行處理。評分方法:分為5個等級:0 ~ 4,0=從不,1=輕度,2=中度,3=相當重,4=嚴重。
2.調查方法對參加《老年心理學》公共選修課的荊楚工學院本科生進行統壹培訓。2013年3月至5月,對荊門市調查對象進行了壹對壹的調查指導,現場回收問卷。對於文化程度較低的,調查人員當場詢問答案並記錄。發放問卷240份,回收240份。經過對有缺失信息的問卷進行整理剔除,得到22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2.1%。
3.統計方法采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數據輸入和校正采用雙輸入法。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描述和方差分析。p & lt0.05,對照組之間差異顯著;p & lt當0.01時,對照組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2]。
第二,結果
總分和因子分分析
根據全國常模的結果[3],如果總分超過70分,或者任何壹個因子超過1分,就可以考慮篩查陽性,說明有問題,需要進壹步檢查。在本次調查中,荊門市221老年人平均總分達到94分,超過70分。在所有因子中,有5個因子的平均分大於1,為正。分別是: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他人、人際關系。這個因素的平均分也達到了0.96,接近1。從總分和積極因子分來看,荊門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與全國老年人相比,荊門老年人普遍存在軀體疾病,心理層面的壹些強迫性思維或行為,伴有抑郁、焦慮等情緒,伴有睡眠、飲食等困擾,人際交往帶來的困擾也很明顯。
老年人心理癥狀影響因素的統計分析
1.性別、婚姻狀況、與子女同住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沒有顯著影響。在差異的統計分析中,性別、婚姻狀況、與子女同住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沒有顯著影響,這些因素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沒有顯著影響。
2.居住地、學歷、年齡、興趣廣度四個因素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在差異的統計分析中,居住地、學歷、年齡、興趣廣度四個因子對心理健康狀況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與老年人的軀體化、抑郁、偏執、恐怖、敵對因子高度相關。
不同地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老年人10心理健康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居住在城市和農村的老年人在軀體化和抑郁方面達到了非常顯著的差異水平,F軀體化=10.032,P = 0.002f抑郁=7.503,P=0.007,P
2 .不同學歷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老年人10心理健康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學歷老年人的偏執得分存在顯著差異。f偏執=2.548,P=0.029,P
3不同年齡段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老年人10個心理健康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齡的老年人在抑郁、恐怖、偏執三個因子分上存在顯著差異;f抑郁=3.500,P = 0.016;f恐怖=3.837,P = 0.010;f偏執=2.910,P=0.035,P
三。討論
荊門市老年人量表平均分為94分,比全國常模高24分,說明荊門市老年人健康存在問題。主要問題有:到了老年,很多身體機能會明顯下降,身體機能的下降會使老年人更容易患各種疾病,思維和行動會明顯不如青年時期。此時,他們更容易對很多事情感到無用和無力,形成抑郁狀態;老年期發生嚴重生活事件的概率高於其他年齡階段,老年人會因為害怕疾病和死亡而產生焦慮情緒。退休後收入減少,經濟窘迫的實現也會引起老年人的焦慮。嚴重的焦慮會影響人的正常睡眠和飲食,進而損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不同地區對老年人心理狀況的影響
發現不同居住地的老年人心理狀況存在差異。城市老年人在軀體化、抑郁、偏執方面的心理狀況好於農村老年人,這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與醫療水平和保健機制有關。城市的醫療服務和保健機制比較健全,醫療水平比較高,看病方便,確診率高。老年人普遍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由此帶來的疾病困擾比農村要少得多。而農村醫療保健機制不健全,容易導致農村老年人的軀體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療,從而增加老年人的心理負擔。
與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關。城市老年人在這兩方面的生活都很豐富,大部分都有穩定的收入。城市地區的社區活動和老年大學為老年人提供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與外界和人們的交流更多,接受的信息更多,生活水平也更高。農村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明顯低下,容易產生抑郁和偏執。
二,學歷對老年人心理狀態的影響
發現受教育程度對老年人偏執心理因素的影響存在明顯差異。筆者列出的學歷分為六種狀態:無、小學、初中、高中、大專、本科及以上。總的來說,心理狀態中的偏執因素隨著學歷的增加越來越低。學歷越高的老年人看問題、做事情越傾向於全面、綜合,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高。學歷越低的老年人越偏執,這與以下原因有關:
1受教育程度低意味著文化水平低,不利於疾病的預防和健康的促進,而身體疾病又會進壹步誘發心理上的困擾。
受教育程度在壹定程度上制約著經濟水平,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經濟獨立,進而容易產生片面的判斷思維。
受教育程度直接影響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農村老年人獲取資源的途徑少,解決問題的途徑單壹,面對問題容易偏執。
三個年齡對老年人心理狀況的影響
研究發現,年齡是影響老年人心理狀況的重要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抑郁、恐懼、偏執三個心理特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基本呈上升趨勢。剛步入老年的老年人,上述負性心理明顯增多,其心理活動有壹定波動,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除79歲以後恐懼有明顯下降趨勢外,波動趨勢趨於平緩。這可能與老年人逐漸適應角色和環境,對生活的要求降低到安於現狀有關。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疾病數量和種類增加,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下降,減少了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從而使老年人開始退出角色或失去角色。這些因素容易導致抑郁、恐懼、偏執等心理變化,使老年人產生壹定的心理健康問題。此外,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經濟狀況、社會支持和生病後的醫療護理都在下降,這也是老年人心理變化的重要因素。四種興趣對老年人心理狀態影響的研究還發現,興趣的廣度在老年人的敵對性上有顯著差異。利益越廣,感情越不敵對。到了老年,老年人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主要角色變成了依賴角色,工作角色變成了家庭角色。重心不再放在工作上,很容易產生壹種衰退感。這個時候,能適應這種角色轉變的老人,大多興趣廣泛。經常參加興趣相關的活動,可以持續讓老人有成就感,有壹個相對平和的情緒狀態。有壹些老年人已經完全回到了他們的家庭。他們雖然沒有具體的興趣愛好,但大多是幫助子女做家務,全身心地投入家庭,照顧兒孫,這也能幫助壹些老人順利適應晚年的角色轉換。中國老年人的這種傳統生活狀態,可以解釋為什麽沒有興趣的老年人的敵意低於只有單壹興趣的老年人。還有很多老年人,子女不在身邊,興趣不大,在社會角色轉換上沒有相應的銜接,容易出現不適應老年人生活的現象,進而出現敵意,影響心理健康。這就需要老年人多參加集體活動,多交朋友,激發興趣愛好,避免消極心理。
四。結論和建議
荊門市老年人普遍存在壹些心理困擾。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於農村老年人,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也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來越低,同時興趣的多少也成為衡量其心理健康的標準。興趣越廣泛,心理健康狀況越好。前期研究的結論為有效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了依據。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壹是加強管理,重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加強對老年人的服務,努力為老年人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在充分利用市財政建設資金的同時,出臺了老年人和社區心理危機幹預、農村老年人心理援助等特殊優惠甚至免費政策。加強對社區心理咨詢師等老年工作者的培訓,模仿大、中、小學每個學校都有專職心理健康老師的模式,在社區按照壹定比例配置相應數量的心理咨詢師,統壹培訓上崗,保證專業水準,進而保證服務質量。其次,依托社區或老年服務站,為老年人提供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務:以教育為主的講座、以解決性問題為主的團體咨詢、以解決具體問題為主的個別咨詢。還可以發展更多老年人的心理熱線,建立心理危機幹預中心熱線和情感關懷中心。第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正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觀,從社會到家庭,從子女到自己,讓老年人心理健康成為常態。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主動適應的能力,學會求助。不僅追求“健康老齡化”,更追求“積極老齡化”。第四,豐富社區和農村老年人文化活動,滿足老年人高層次需求。在社區和老年服務站,開設書法、繪畫、音樂等培訓課程,豐富老年人的興趣;組織老年人學習健康知識和老齡知識;讓壹些高素質的老年人參與到社區年輕人的道德教育中,在與下壹代互動的過程中,真正發揮社區的作用,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比如學、教、做壹些事情。壹個懂得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支持的社會,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關鍵。21世紀是老年人的世紀,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加強精神衛生工作,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實現健康老齡化。
範:中國1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多階段、分層、PPS抽樣的方法,將山東省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劃分為三個區域,每層隨機抽取3個地級市和6個地級市,10月2014至15至2月2065438+20。* * *發放問卷1564份,回收問卷1564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1524份,有效率為97.4%。
1.2研究方法
在查閱大量文獻和相關量表的基礎上,設計了福建省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問卷,問卷包括四個部分:
1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經濟狀況、過往職業、養老方式等。
2.健康狀況,包括健康自評、慢性疾病、認知能力、日常活動和心理健康狀況,五個維度,30個條目。
3醫療條件。
4.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相關問題。問卷內容由相關專家審查,並在預調查後進行修訂。經過專門培訓的調查員到住戶或養老機構與調查對象進行面對面調查,老人填寫訪談表格,保證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1.3數據整理和分析方法
使用Epidata3.0進行數據雙機錄入。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統計分析,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描述性分析,對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進行T檢驗、T’檢驗、f檢驗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個結果
2.1調查老年人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調查1524人,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年齡最大的97歲,最小的60歲,平均年齡73.39±7.49歲。婚姻狀況配偶比例無顯著差異,有配偶者占47.8%,無配偶者占52.2%;文化程度以未受教育和小學為主,占7%,高中以上學歷僅占7.8%;大部分居住在農村,占70.9%;大部分家庭經濟狀況中等偏上;農民在職業中占比很大,占67.5%。
2.2老年人心理健康評分問卷
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涉及十個問題,如抑郁、睡眠不好、孤獨等。小於1的禮物分成4,1-2,3-4分成2,大於4的分成1。老年人心理健康總分由十道題相加得出,滿分為40分,最低分為10。分數越高。得分10-19,心理健康差,20-29心理健康壹般,30-40心理健康好。山東省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最高為38,最低為12,平均為28.31,標準差為4.54。55.3%的老年人得分在20-29之間。山東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總體處於壹般水平。
2.3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2.3.1單因素分析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以養老方式、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經濟狀況、婚姻狀況、職業、居住地、生活滿意度、慢性病數量為自變量,與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進行單變量分析的結果顯示P & lt不同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經濟狀況、婚姻狀況、職業、居住地、生活滿意度、慢性病數量、養老方式、健康自評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不同。0.05。
2.3.2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老年人心理健康總分為因變量,以養老方式、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配偶、職業、健康自評、生活滿意度和慢性病數量為自變量,擬合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所有變量均以虛擬變量的形式納入,選擇標準為0.05,排除標準為0.1。最終進入模型的變量有年齡、性別、配偶、健康自評、生活滿意度和慢性病數量。如表3所示,只列出了具有統計意義的自變量,對回歸模型進行統計檢驗,F=19.034,P < 0.01,可見模型具有統計意義。研究結果表明,年齡、性別、配偶、健康自評、生活滿意度和慢性病數量是影響山東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高於女性老年人;有配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高於無配偶老年人;年齡越小,慢性病種類越少,健康自評越好,生活滿意度越高,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越高。
3討論
大量研究表明,我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身體健康水平、社會支持水平等。這和這項研究的結果類似。從結果可以看出,山東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處於中等水平,這與我國老年人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是壹致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的社會角色喪失,社會交往減少,容易引起心理和情緒的變化。同時,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降低,智力和記憶能力下降,會產生失落、悲傷等負面情緒。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女性,這可能與男女之間的人格特征有關。女性屬於社會弱勢群體,具有脆弱的人格特征。其次,女性普遍比男性長壽,患各種慢性病和損傷的機會更多;此外,女性喪偶率相對較高,這是心理狀態性別差異的原因。是否有配偶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本次調查中,無配偶老年人的比例高達52.2%,無配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低於有配偶老年人,這與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結果是壹致的。通常情況下,配偶是老人心理支持和贍養的重要來源,失去配偶會對老人產生較大的精神* * *並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生活滿意度和健康自評越好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越高。生活滿意度反映的是主觀幸福感,健康自評是對自身健康水平的主觀感知,兩者都與個人的主觀感受有關。主觀評價越高,感受者的情緒越積極,心理健康越好。患慢性病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隨著慢性病數量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來越低。以往的研究表明,軀體疾病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疾病不僅給老年人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會對他們的精神和情緒產生不良影響。本研究中,山東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在養老方式、經濟狀況、職業、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差異,但養老方式、經濟狀況、職業、居住地、受教育程度並不是山東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這與相關研究的結論不壹致,可能是因為山東省養老機構的發展正在逐步完善;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選擇機構養老,入住機構養老也不是完全強迫,不會產生太多負面情緒;同時,由於經濟文化和地域背景的差異,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也會有所不同。在這項研究中,考慮的影響因素是有限的。除了基本的人口學特征和身體健康狀況外,社會支持程度、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體育鍛煉等因素也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需要今後進壹步研究完善結論。21世紀中葉之前,人口老齡化及相關養老保障將是中國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積極關註我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促進健康老齡化、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
4結論
因此,要積極引導老年人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促進他們調整因喪偶或患病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提高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加強老年人健康教育,重視老年人保健,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和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