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三美影響後世。

三美影響後世。

如果說聞壹多先生是新格律詩派的理論奠基人,那麽徐誌摩先生就是新格律詩的倡導者和辛勤實踐者。在徐誌摩先生的很多詩裏,都透露出他對美的要求。尤其是《再別康橋》,這是他的經典之作,也是他詩歌對“三美”要求的綜合藝術體現。這首詩語言清新,具有通俗流暢的突出特點,但也是經過深度錘煉的,沒有雕琢的痕跡,充滿了音樂美。其中首段和末段是重復的,“輕輕”和“靜靜”兩個字也是重疊的,加強了節奏感。每首詩都隨著感情的變化而變韻,很符合聞壹多先生的《死水》的韻。此外,壹三首排在前,二四首排在後,空靈而有章法,壹三首較短,二四首較長,都表現出建築對稱之美;“金柳”、“柔波”、“壯麗”、“軟泥”、“綠草”等詞,既生動又柔美,都給人以繪畫美的享受;至於詩中的比喻,都是清新、準確、生動,猶如流水,沒有當時新詩的歐化傾向。總之,《別了,康橋》是壹首音節抑揚頓挫、音調反復、格式對稱、文字中有女性意象的詩,達到了完美的藝術境界。此外,還有劉半農、冰心、朱湘、陳、饒孟侃、孫大雨、劉、戴望舒、曹、沈子漫、艾青、王景之、、何其芳、何景之、郭小川、卞、、袁水排、袁可佳、臧克家、王亞平、余冠英。

10月28日1992,165438+新文學史上第壹個文學社團現代格律詩社經深圳市民政局批準成立,1993年9月更名為“深圳中國現代格律詩社”,龔牧任名譽會長。艾青、邊、李穎、、吳松英、吳本興、楊自民、林祖繼、何景之、徐遲、屠安、臧克家擔任顧問,擔任會長,黃淮擔任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第壹屆理事會由丁國成、丁次然、石祥、劉錚、許可、張萬樹、彭幾、何火仁、汪國真、錢廣培、劉、劉章、郎波、申申、馬金幹、張成新、李青、王忠範、黃錦清、於忠信、劉震、阿紅、鐘申、朱雷組成。桑恒昌、丁芒、江希全、、、周度、盧德軍、羅、董培倫、龍彼得、劉欽賢、陶寶喜、陳、熊、、範芳、刁永全、白宇、石和、馬新超、張永健、鄒建軍、潘大華、丁璐。王、等300名會員組成,第壹次會員代表大會於10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雅苑飯店召開。60多位詩人和學者出席了大會,這是新文學史上第壹次如此大規模地專門研究現代格律詩的盛會。中國作協書記張默專程來賀會,收到來自祖國各地的賀電、賀詩、賀畫、賀信50多封。研討會上發表了30多篇學術論文,與會詩人學者壹致認為,發展和建設中國現代格律詩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五四以來中國新詩發展的必然。通過討論,會上首次就中國現代格律詩的發展現狀和方向達成了帶有“最低綱領”性質的* *諒解,即中國現代格律詩應具有“節奏鮮明和諧、音韻形式自然有序”的藝術特征,既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格律詩的優秀傳統,又要吸收自由詩的靈動品質,借鑒外國格律詩的某些優點,創作出絢麗多彩的詩歌。會議期間,他還提出建立“中華詩詞塔”和“中華詩詞書法博物館”,引起了詩詞界的廣泛關註。截至目前,學會已出版《現代格律詩刊》11冊,編輯出版多部選集,包括《中國新格律詩選》、《雅苑詩選》、《虹鸚鵡詩選》、《雅苑詩選》等。,並編輯出版了《雅苑詩集》。新時期,壹批熱衷於現代格律詩事業的老、青、中年詩人、學者相繼加入,初步完成了新舊交替,為現代格律詩的振興註入了新鮮血液,為中國詩歌園地的籌建增添了強大動力。

新世紀以來,隨著大量網絡傳播平臺的出現和《新國風》、《世界漢詩》、《格律新詩》、《東方詩風》、《格律詩報》的及時出版,湧現出壹大批新格律詩的實踐者。他們和前人壹起,明確反對詩歌脫離現實、脫離大眾、脫離傳統,強調詩歌要貼近現實。編輯出版了《中國現代格律詩選編》、《中國現代格律詩選編》、《新世紀格律詩選編》、《2006格律詩與現代詩人選編》以及《秦艽集》(王端成編著)、《風雲集》(王端成編著)、《夢》。著有《齊(朱/朱)詩選》、《我的詩(蔔白/朱)》、《秋水律詩選》、《(朱)湘聲律詩選》、《(蕭/朱)視線內外》、《在雨中》等,出版有《新詩:詩風重建》(呂進)、《中國新詩格律概論》(孫朱明)、《格律新詩論綱》(萬龍生)、《中國新詩格律學》(文成)、《格律與格律新詩研究》(徐婷)、《格律詩自律》。《論格律新詩的藝術屬性》(喬)、《詩的符號》(於水)、《中國詩歌的節奏》(劉從美)、《中國自律的新格律詩》(李長空)等許多關於新格律詩的詩學論文。2005年,雖然有詩歌理論家提出將原“新格律詩”和“現代格律詩”更名為“新格律詩”,並且東方詩歌論壇和中國格律新詩網的大部分成員都做出了響應,但該提議未能在新格律詩界廣為人知,原“新格律詩”和“現代格律詩”的名稱仍然活躍。2007年6月20-265,438+10月0日,在新格律詩之父聞壹多先生的經典著作《格律詩》出版80周年之際,由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中國現代格律詩學會、常熟理工學院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共同主辦的“新詩節奏與格律新詩理論研討會”在常熟召開。2008年底,為了“發現、推廣和培養格律新詩創作、研究、批評、編輯和翻譯的生力軍”,由該雜誌編委會成員余曉渠、李長空、張獻鳳發起成立了中國格律新詩創作研究會。截至2012年底,創始會員數量增長至120多家。2010為了“高舉詩歌節奏大旗,走詩歌節奏之路,研究、宣傳、普及、普及、振興詩歌節奏”,中國節奏詩社由於水等詩人創辦,並取得了壹定的成績。

新格律詩理論和創作的發展體現了對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和對民族文化傳統的頑強回歸。相信隨著民族自信的重新發現和新詩螺旋式發展的軌跡,未來新格律詩的創作會逐漸繁榮,理論會進壹步發展、普及和逐漸固定。壹個當代詩、自由新詩、格律新詩三足鼎立的局面終將形成。

註1:“格律新詩”這個名字最晚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國詩歌宇宙》(第1980期,第1期)編發《格律新詩概論》,《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編發陳·《格律新詩發展前景初探》,《文學爭鳴》(第5期)(第1992期)。

(作者李長空。《詩評》原刊2006年第3期、2012期收錄於劉海濤教授和宋立民教授共同開發的“大學寫作”課程體系——文學寫作數字化教學資源庫。2013對原文進行修改完善後,以書面形式發布全文(最後壹期),2014。

  • 上一篇:論節約糧食和杜絕浪費
  • 下一篇:著名作家關於校園生活的文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