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面引用的《李周》壹書中也有記載:“玉作六遺址待州:王持,公持桓圭,後持新桂,伯持公桂,子持古璧,人持璞璧。”是針對“六遺址”的,其實只涉及兩種禮玉:圭和璧。“六器”,即“圭、璧、琮、黃、張、胡”,是我國古代禮器玉器的核心,也是古代玉器收藏者夢寐以求的藏品。
1,圖形用戶界面
下端直,上端尖或平,上端平,形似石斧的長方形玉器,稱為“平首龜”;上端尖,呈三角形,類似葛頂,稱“尖首圭”。很明顯,平壽龜的造型起源於壹把石斧;尖頭簋起源於葛,也是由兵器演變而來。作為禮器,壹方面是皇帝和大臣地位的象征,同時也是宮廷儀式所必需的。
2.鉍
壹種帶孔的圓板玉,有的是扁圓而不是圓形。還有與畢同類型的“元”和“環”,形狀相同,區別僅在於中孔大小。大洞叫“元”,小洞叫“璧”,兩者之間的洞叫“環”。
玉作為禮器,在李周只列出了蒼璧、古璧和璞璧。淡玉是壹種藍色的素玉。顧比是溫孤比,樸比是樸文比。紋飾形似“の”,戰國時發展為“の”。它的形狀更像壹顆發芽的種子,所以應該和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有關。普文是普西的圖案,由三條不同方向的平行線組成,形成近六邊形的圖案。普文來源於古人的“席地而坐”,與人類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璧雖然是古代主要的禮器之壹,但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來裝飾,也可以佩戴在身上,也可以掛在墻上。在古代,因為玉是圓形的,有和平的意思,所以它仍然是和平的象征。根據歷史學家項羽的記載,在鴻門宴上,沛公劉邦逃脫了,張亮把它和玉壹起送去,意思是報告和平。
3、嚴
這是壹種外圓內空的圓柱形玉,有的高有的矮。《李周》註:“顏字也祖,八寸也祖。外八向如地之形,中間虛圓應無窮,如地之德,故以地為祭。”關於它的來源,考古界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來自車的釷頭,有的說是來自煙囪,有的說是來自手鐲,或者是作為祭祀儀式使用。
顏除了作為禮器,還有母女陰的象征意義。從可知,璧、簋等禮器為王、公、伯、侯、子、門所擁有,且均為男性,而琮則為宗侯、諸侯之妻等女性的蕊玉。同時,天空是禮物,天空屬於太陽;禮,地屬陰;可以知道,男性和陽性的人都用畢和歸,女性和陰性的人都用從。據此可以推斷,叢是象征女性生殖器的壹種器形。
4.黃(形式)
壹塊弧形的玉。壹般認為“半壁如黃”。事實上,大多數黃只有三分之壹的墻,有些甚至是四分之壹,只有少數接近壹半。黃雖然是弧形,但也呈現出多樣的風格。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黃有扇形、半圓形、半月形、拱橋形等。
黃的用途之壹是祭祀北方的神玄武,正如前面引用的《李周》中所提到的。玄武是龜蛇形的神,涓的形狀似乎是其高度抽象化的結果。黃更廣泛的用途是作為裝飾品,這壹點從古遺址、古墓葬出土的文物中可以得到證明,而且黃的這種用途已經從禮儀用玉演變為裝飾用玉。壹般來說,大型黃是禮儀用玉,中小型黃是裝飾用玉。
5.張(姓氏)
從圭頂斜切壹個斜角,剩下的就是張的形狀,所以《說文解字》說:“半圭為張”,鄭玄說:“半圭為張”。
張的用途如下:1 .祭祀南方之神(赤張——;二、皇帝巡祀山川(張達、九寸張中、邊章);三、諸侯聘女(大昭);四、起兵衛兵(牙,中七寸);也許有兩種形式的張忠:壹種是九寸的“天子巡”,壹種是七寸的“從軍”。
也許張的造型並沒有那麽嚴格,因為根據《禮記》“古貴七寸,天子聘女”,亦然,諸侯聘女”;大張至少應該有九寸。九寸大張用於諸侯聘女,七寸古規用於帝王聘女。可見九寸大張還沒有七寸顧桂高。
6.胡(漢語拼音)
刻有老虎圖案或雕刻成老虎形狀的玉器。在中國古代,老虎被認為是百獸之王,這是他印象最深的。因此,用玉雕刻虎形或在器物上雕刻虎紋是很常見的。
除了祭祀西方神靈,胡還用於出兵。《說文解字》:“胡,出兵瑞宇,為虎。”納智良先生認為“這是不對的,胡不能用來發兵,虎符卻用來發兵”。
其實“虎符”的使用直到漢代才開始流行,是從“胡”演變而來的:“胡”只是單個的,而“虎符”分為兩部分,需要驗證是否壹致才有效,而後者顯然更細致合理。但也不能否認“虎符”之前的“胡”作為瑞宇出兵方式的作用。在古代,白虎作為西方七大宿主的總稱,最初被稱為“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