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吳在歷經磨難後從未放棄,願意獻身繪畫事業。

吳在歷經磨難後從未放棄,願意獻身繪畫事業。

吳同誌家很窮,但他最清楚,作為壹名人民警察,他應該過窮日子,享受幸福。他的精神世界豐富而充實,家庭的負擔並沒有壓垮他,反而讓他樂觀豁達。生活的艱辛沒有摧毀他,反而激發了他對生活無比的眷戀和對工作的無限熱愛。

吳同誌的愛人已下崗多年,每月900多元的工資要養活有父母和壹個兒子的五口之家。日常生活的壹切開銷都靠它,重病的父母靠它支撐,兒子上大學壹年壹萬多塊錢都靠它...生活太緊張了。吳的父親在“文革”中受到刺激,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癥。他需要每年去北京醫院治療兩次。我媽得了膽囊癌,在沈陽化療和手術花了8萬多。吳有三個兄弟姐妹,弟弟下崗了,妹妹沒有工作,妹妹生病了。吳只能獨自承擔治療父母的全部責任。2002年和2004年,有兩位老人因病去世。為了給老人治病,吳同誌不僅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了6萬多元的高額外債。

吳同誌參加工作近30年來,已經換了三次房子。1994年以前,我待在金華工廠職工醫院的壹個背陰處置室。房間的三分之壹被醫院的大水池占據。房間陰暗潮濕,南墻常年綠毛。樓上是刑警隊的辦公室,木地板。樓上人走動,樓下如雷。壹杯水倒在樓上,每壹滴都會掉到樓下。這是吳生活了11年的房子。1994年,因為搬遷,吳的林家搬到了金華工廠老幹部活動室壹樓——原來是壹個18平米的小鋪子,沒有給排水。房間中間砌了壹堵木墻,還建了壹個室內廁所。這個簡單的改動,讓它變成了“兩室壹衛”。1999年企業轉制後,吳不再是金華工廠的員工,壹家人只好暫時搬到壹個個體小作坊裏的16平方米的警衛室。同誌們實在看不下去了,想幫他籌點錢換個地方。吳同意佟誌的觀點。2004年,為了解決員工住房困難,金華工廠在興城郊區建設了1000多套經濟適用房,每平方米只需要900元錢,並提供3萬元無息貸款。只要拿出不到2萬元,就能買壹套60多平米的房子。但是孩子還在上大學,以後還得找工作。6萬元的債還得還,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吳只好無奈地放棄這個機會。

吳的妻子以前在金華機械廠工作。後來工廠改制,她下崗了。她不讓丈夫利用關系托人找“好工作”,找了壹份手工織毛衣的工作。每天從早到晚織各種毛衣,指尖磨出壹層厚厚的老繭。壹個月能掙200多。2004年夏天,市場上的羽絨服大幅降價。老婆對老吳說:“現在羽絨服便宜了。我給妳買壹件冬天穿,200塊錢。”吳聽了很著急:“我們為什麽要談那個‘譜’?那是200元的錢。妳得織壹個月的毛衣,不黑不白的。我每天都穿警服,根本不需要羽絨服。”直到老吳去世,老伴也沒有實現他讓老吳穿上羽絨服的願望。

2000年,吳同誌從金華市公安局調到興城市公安局。從壹個企業公安局中層領導,到壹個地方公安機關的普通民警,角色落差巨大。吳同誌沒有抱怨,服從了組織的分配,他很滿足於繼續當壹名警察。領導考慮到他年齡越來越大,安排他在考核辦工作。在局裏工作期間,他很滿意。因為離家遠,他經常回不了家,就對其他同誌說:“我在家沒事幹,就把班都給我管了。”03年警察體制改革,要求警力下沈,基層沒人願意下鄉。就在領導們為此發愁的時候,吳同誌找到領導,主動提出我當刑警,去基層派出所。在派出所,吳同誌是最年長、最有經驗的,但他並不假裝老。除了辦案,他還在派出所做管家和勤務員。他要操心壹日三餐,還要整理各種表格和資料。他還把站裏的壹塊荒地改造成了菜地,種上了辣椒、白菜、蘿蔔等蔬菜。只要吳知道同事家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他總是不請自來,忙個不停。當有人有困難時,他總是傾其所有去幫助,和他壹起工作過的同誌都說他是個熱心腸的人。

吳同誌清正廉潔,淡泊名利。在榮譽面前,他總是把榮譽讓給別人。在利益面前,他從不張嘴,也不伸手。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無怨無悔。

吳帶著同樣的雄心離開了。他用自己平凡而閃亮的壹生,書寫了人民警察對人民公安事業的無限忠誠。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期的人民警察精神。他用生命履行了警察的職責。他把他不朽的信仰傳給了他的戰友。他用自己短暫而偉大的壹生,譜寫了震撼世界、催人淚下的不朽樂章。他將是我們公安隊伍中永不退休的壹員,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上一篇:古玩收藏市場的主要騙術?
  • 下一篇:唐開元鮑彤什麽時候開始傳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