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集結號》之後,還沒有壹部純歷史題材戰爭影片能像《八佰》這樣成為熱議話題(不要和我扯《戰狼》系列,那是虛構的動作片),上映近兩周以來票房已經超過20億,毫無懸念地成為疫情之後暑期檔的票房擔當,線上線下熱度不衰。姑且不論這部影片的質量優劣如何,能夠讓大眾關註這壹段歷史已經算是壹種成功了。作為多年軍迷,筆者自然不會錯過《八佰》,約上三五好友去久違的影院貢獻了100多元的票房。?觀影歸來,感觸有些復雜,第壹印象是本片對於戰爭場面和歷史氛圍的營造相當到位,在裝備道具的考證方面還算用心,除了槍械、服裝、單兵裝具等細節外,還對壹些比較少見的日軍車輛進行了還原,比如日軍的軍用吉普?九五式小型乘用車。不過,最讓筆者感興趣的還是影片前半段出鏡的壹款日軍履帶式運兵車。從影片中看,這款軍車采用全履帶底盤,動力前置,車首及駕駛室外形酷似老式卡車,車體後部車廂搭有帆布車篷,人員和物資從車尾出入車廂。 這款軍車筆者在之前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從未見過(也可能在某些抗日神劇中出現,但本人極度排斥神劇),要知道日本在二戰前汽車工業相比歐美差距明顯,陸軍的機械化水平也相當有限,不要說坦克之類的履帶式車輛,就是普通卡車的裝備量也不多,很多主力師團還大量配備騾馬,這種全履帶運輸車在日軍中可以說是壹種奢侈品。那麽,日本陸軍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裝備這種軍用車輛?是何型號?有網友稱該車是日軍九八式6噸牽引車,筆者依據這個線索查找了資料,與影片中的怪車還真有幾分相似,仔細研究後卻發現並非如此。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下這款罕見的日本軍車。 1937年,日本陸軍技術研究所著手開發取代九二式5噸牽引車的新型火炮牽引車,以提高野戰重炮兵部隊的戰場機動能力,並指示東京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進行試制,原型車於1938年完成,在經過測試後於1939年制式采用,命名為九八式6噸牽引車。此車全長4.3米,寬2.05米,高1.9米,全重6.9噸,采用全履帶底盤,其行走裝置和懸掛系統借鑒了九七式中型坦克的設計,每側有6個負重輪和2個托帶輪,采用動力後置布局,以縮短車首長度,為操縱席提供良好的駕駛視野。車體中部的駕駛席和載員艙采用敞開設計,可以搭設帆布車篷,設有三排座位,其中兩排為背靠背布局,最多可以搭載7名乘員,相當於壹個炮組。 九八式6噸牽引車采用敞篷設計,最多可以搭乘7人。 九八式6噸牽引車安裝壹臺110馬力DD6型水冷柴油機,在牽引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或九六式150毫米重型榴彈炮時,最大速度可達24公裏/小時,易於操縱,無懼惡劣路況。比較特別的是該車在車尾還安裝有壹部動力絞盤,牽引力可達5噸,可以提供額外的拖力,也可用於回收故障車輛。九八式6噸牽引車可以調整變速箱的傳動裝置,將行駛速度提高到45公裏/小時,作為高速機動牽引車使用。日本陸軍對於九八式6噸牽引車的性能相當滿意,唯壹感到遺憾的地方就是生產成本較高,單車造價幾乎與九五式輕型坦克相當。不過,日本陸軍的野戰重炮兵規模有限,需求不高,因此九八式6噸牽引車僅少量制造,在1941年到1943年間生產了149輛,後期生產型換裝了百式柴油機,修改了誘導輪的形狀。
《八佰》中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是不是基於九八式6噸牽引車設計的呢?筆者以為兩者並無直接聯系。首先,影片中的日軍運兵車是壹款運輸車輛,而九八式6噸牽引車是壹款炮兵牽引車輛,並不具備大量運輸人員的功能;其次,片中的日軍運兵車明顯帶有封閉式駕駛室,與九八式牽引車敞開座艙設計明顯有異;最後,日軍運兵車的車體後部為帶有車篷的車廂,人員由車尾出入,而九八式牽引車為動力後置布局,車體後部安裝發動機,就算改裝為運輸車型,人員物資也不便於從車尾進出。實際上,已有網友爆料稱,《八佰》中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其實是利用國產GSL 131爆破掃雷車改裝的!所以在歷史上並不存在。既然《八佰》中的日軍履帶式運兵車是子虛烏有的,那麽歷史上日本陸軍是否裝備過類似的車輛呢?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詫異,二戰日軍確有履帶式裝甲運兵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