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壹些專家告訴《田野科學》,斯蒂芬森的評估可能是沒有根據的。
“如果妳在礦石附近呆了很短時間,可能沒什麽可擔心的,”愛荷華大學職業和環境健康教授比爾·菲爾德在壹封電子郵件中告訴《生活科學》。
安全還是不安全隨著時間的推移,鈾會分解成鐳等放射性物質,釋放出氡等有害氣體。對鈾礦工的研究表明,長期接觸鈾衰變產物會增加患癌風險。然而,菲爾德說,“幾桶鈾礦石的風險與鈾礦開采生涯的風險非常不同。”根據放射生態學專家、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退休教授F.Ward Whicker的說法,鈾礦石釋放三種類型的輻射——α粒子、β粒子和γ粒子。其中,只有強伽馬射線才能穿透密封容器,影響室內旁觀者。
幸運的是,惠克爾告訴《生活科學》,在常規劑量下,人類可以在小範圍內承受這種輻射。
“來自地球的自然輻射源和來自銀河系的宇宙射線對生活在任何地方的人的輻射劑量都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要高得多,”惠克爾說。生命在這種持續的輻射環境中茁壯成長,因為DNA修復機制在細胞中高效快速地運行——只要輻射強度在壹定水平內。
大峽谷漏鬥的危險性,如果有的話,取決於壹長串因素,包括個體與礦石的距離、暴露時間、桶中礦石的量、礦石中鈾的量、礦石本身的巖石部分以及容器提供的屏蔽。
這種礦石的相對無害性反映在公園管理局的報告中,斯蒂芬森在電子郵件中也提到了這壹點。
2018年3月,在壹名少年用蓋革計數器意外發現博物館裏的礦石桶後,公園管理局展開了壹項簡短的調查,測試建築內部和周圍的輻射水平。根據他們的報告(斯蒂芬森引用亞利桑那州的話說),直接接觸礦石導致的輻射水平大約是核管理委員會允許的安全年劑量的兩倍——然而,距離桶5英尺(1.5米)的讀數顯示輻射為零。
健康物理學會(HPS)2月20日發表的壹份聲明對礦石事件作出了回應,也表明健康風險可以忽略不計。鈾礦石是低風險物質,除非攝入體內,否則不會釋放足夠的輻射。根據HPS聲明,
接下來,鈾礦石已經在附近的鈾礦中處理掉了。與此同時,公園管理局、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和亞利桑那州輻射控制局目前正在調查博物館及其建築。據大峽谷國家公園的官員艾米麗·戴維斯(Emily Davis)稱,現場的輻射水平是正常和安全的。
最近對大峽谷國家公園博物館收藏設施的調查發現,輻射水平處於本底水平,即環境中始終存在的輻射量低於人們關註的水平。“公共健康和安全,”戴維斯告訴NPR,目前對公眾和公園員工沒有風險。博物館收藏設施開放,日常工作壹直正常開展。
18年礦石在博物館工作的任何長期影響有待確定。菲爾德告訴《生命科學》,雖然可以忽略,但礦物質確實可能在壹定程度上增加建築物中的氡水平。
“設施應該進行氡檢測,”菲爾德說。“然而,從長遠來看,設施下的土壤和巖石中的天然氡源的潛在暴露可能是公眾和工人的最大輻射源。
斯蒂芬森沒有立即回應《生活科學》的置評請求。
照片中的十大死因:大峽谷國家公園中的殺手化學:第壹次世界大戰中的化學武器(照片)編者按:本文經過更正,澄清鈾礦石釋放α、β和γ輻射,並包括健康物理學會的聲明。
最初發表在《生命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