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塔勒布的《反脆弱》,這本書的前幾章闡述了關於壓力存在的必要和意義,讓我們有了另壹個視角來觀察壓力這個東西,會得到壹個不壹樣的看法和認知。
對於現實的世界,塔勒布根據事物對壓力的接受程度,將世界分成壹種三元結構。
1 、脆弱類
脆弱類事物喜歡安寧和不變的環境。就像家裏辛辛苦苦拼好的樂高玩具,最怕幾個熊孩子過來,分分鐘給妳搞得七零八散、心如刀絞。
2 、強韌類
強韌的事物基本上不太在意環境。就像《權力的遊戲》中的龍母壹樣,坦格利安家族(House Targaryen)成員,無論在火中怎麽燒,只能把衣服燒掉,人是壹點兒問題都沒有的,還能順帶孵化三條龍。
3 、反脆弱類
反脆弱的事物從混亂和壓力中成長。就像馬斯克打造特斯拉的過程。今年初,他在和歐洲最大的數字出版社CEO深度訪談中,透漏他賣房賣車睡工廠,只為了特斯拉和Space X。最終成為了沒有藝術收藏品、沒有汽車、沒有房產的非正常富人。先不說這個人到底怎麽樣,他在混亂和壓力中表現出來的韌勁兒,值得我們學習。
當然,這些分類都是相對的。但是,塔勒布提倡我們在壹定的範圍內保持反脆弱性,才能更好的成長,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這些跟我們的生活到底有什麽樣的關系呢?
這時候,想起來壹個我學生時代的女神,那還是在初中的時候。雖然那時候俺學習也還不錯,但是真的是比不上這位女神。性格好、人緣好、人也漂亮,關鍵還是經常名列前茅。甚至,在全校家長會上,連校長都誇她是“考不倒”。那時候心中只有無限的敬佩,驚訝於人家怎麽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然而,中考的時候,她考砸了。當然,這是和她自己比考砸了,總體上也算可以。但是,不知道什麽原因,最終沒有在我們縣城的高中繼續學業。而是去了遠處的壹所更好,或者說要求更嚴格、競爭更激烈的壹所高中。後來,聽說因為學習壓力大等原因,最後中途休學了,再後來就沒有了消息。
不是說壹直成績好就不好,但是在學生生涯,缺少了壹些挫折或者意外所造成的波動,可能會減弱我們自身的反脆弱性,最後在步入社會的初期,更容易遇到更大的不適應或者挫折,並且在自己看來,這些挫折更大更難受。
《冬吳相對論》裏都討論過,吳伯凡老師就是屬於學霸型的。吳老師人已到中年,晚上卻偶爾做噩夢,夢到的竟然是第二名考過了他,壹下子都能從夢裏醒來。作為中等生的梁東老師,壹下子就釋懷了,還笑著說“原來考試第壹名的人心裏的壓力這麽大!"
後來,還碰到有位同事壹晚上沒睡好,只為夢見語文考試有道題壹直都寫不完,這位同事已經大學畢業十來年,孩子都上幼兒園了……
從壹定角度來看,失去了壹些外在的可控範圍內的壓力,事物就會變得更脆弱,還可能會失去更好得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例如,空調降低了人的冬夏季節的適應能力,甚至很多人得了所謂的“空調病”;在冬天,理論上最能抗凍的東北人,其實最怕冷。因為冬天裏的東北,采暖設施無處不在,人也基本不外出;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長期坐在電腦屏幕前,連站立的時間可能都達不到1小時壹次的要求,甚至中午吃飯都不想下樓,反而越來越不想站立和行走(可查閱世衛組織《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physical-activity ,獲取相關活動建議)。
雖然我們討厭壓力,不理解壓力,不喜歡波動性和隨機性,然而,如果沒有了壓力的存在,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可能抵禦不了某些意想不到的更大的挫折。
比如,當我們遇到看不懂的電影情節,或者不會做的題目,經常會體驗到挫折感和失敗感。然而,根據《學習與教學》(Learning and Instruction)裏的壹項研究表明,困惑反而會激勵我們加倍努力去理解問題,最終更深刻和全面地掌握知識。
另外,對於人的身體來說,隨機性和波動性可能還會帶來壹些好處。作者馮唐,之前在協和醫院院學醫的時候,老師告訴他們,想長壽就要這麽辦:去街邊找壹些蒼蠅館子,衛生條件不好的那種攤子,吃個壹兩次飯。然後,就會拉肚子,也不用擔心,過壹陣身體就自己恢復了。如此這般,每年壹兩次,身體自然會長壽。
所以,壓力來的時候不要慌,讓我們平靜的接受它,靜下心來去解決和處理它,這樣,等待我們的就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