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虎鎮森林資源豐富,有山核桃、用材林、竹子、蠶桑、茶葉等。其中山核桃面積13.3平方公裏,山核桃分布最集中在平陽村,並以每年0.67平方公裏的速度向全鎮擴展,是寧國山核桃生產重點鎮之壹。樂虎鎮有用材林40平方公裏,竹林10.67平方公裏,桑園0.67平方公裏,蠶繭產量占全市三分之二。
葫蘆鎮名稱考辨
千年古鎮承載了很多文化積澱,在古徽州文化的熏陶和滋養下,蘊含著千年夢想。
說到Hulu,很容易想到Hulu司,是Hulu檢司的簡稱。據明代李東陽《明史》卷138《關津錄》記載,葫蘆檢署成立於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距今已有616年的歷史。
關於樂虎的名字,壹直有壹個美麗的傳說:“江西的胡明樂壹家七口,遷居到了黃山腳下,也就是現在的樂虎。當時這裏荒無人煙,他們以開墾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繁衍後代為生。後來其他的姓氏也搬到了這裏。因胡氏興盛,成為當地有名的宗族,故名。”
當然,這只是壹個美麗的傳說,因為在壹些文獻中,樂虎並不是第壹個名字。
據《宣城沿溪胡氏源流》祁門始祖:“第十代:(胡):遷會慶鄉紅岸。”(今葫蘆鎮龍池村赤岸組)其同時代是同宗。"第十名:(胡):字汝登木真宗天竺元年,丁雨生娶洪為妻,求壹子。懷壹安鄉遷到朱穆宋仁宗治平,去世兩年。“可以知道,在北宋禧年間,公元1017年左右,並沒有樂虎這個名字。只有壹個機構,會慶鄉,但可以看出會慶鄉和今天葫蘆鎮的面積大致相當。
楊萬裏(1127-1206),南宋著名詩人,名廷修,號翟成。楊萬裏壹生對山水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二首過虎落坑》壹詩中,寫了他到會慶鄉虎落坑旅遊的所思所想。
在皖南山區的地方口音中,羅虎和樂虎的發音基本相同。
《四庫全書·七墩集》九十三卷中記載“早到樂虎鎮過黃木嶺,鄉民來相會”提到了樂虎鎮。作者程,黃山人,生卒年1445至1500,黃山市屯溪人。
經過壹番梳理,大致可知。樂虎檢署成立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但更有可能是由會慶鄉葫蘆坑壹詞的音變轉化而來的壹個樂虎。時間大致在南宋到明朝之間,至今還是個謎。但也正因為如此,樂虎這座千年古鎮的文化日益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