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這些知識目前有幾種主要的途徑,第壹種辦法是通過看收藏類的節目,現在各個電視臺都有有關鑒寶內容的節目,在娛樂的同時普及壹些基本的常識。目前這種節目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古玩的,當代藝術藏品賞鑒的節目較少。第二,那就是通過讀書獲取相對較為專業的知識。當收藏者為了獲得自己藏品更多的有關背景,例如年代、流派,他如饑似渴地獲取相關知識,與此同時會突然發現自己生活方式產生變化了,仿佛變成了專業讀書人,家裏都是書,包裏也是書,枕邊還是書,看書成了娛樂休閑,讓自己愉快地在知識的海洋裏徜徉。第三,僅僅從書上獲取知識遠遠不夠,還需要理論聯系實踐,搞收藏必須要去看實物。需要逛畫廊、美術館、博物館,將自己學到的書本知識認真對照實物,培養藝術直覺和獲取藝術感受力。有的剛入門的藝術愛好者曾問過我壹個問題,那就是審美與知識是否有關系,他們的疑惑是不學習的人不是也知道美和不美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這二者是有必然聯系的。壹個人的審美層次與感受力壹部分取決於他天生遺傳的部分,壹部分取決於他生活長大的環境,這兩部分是不可選擇的,還有壹部分則取決於他主動獲取的知識,是主體能夠選擇的。相同基因和相同生長環境的兩個人如果在後天學習上態度不同,那麽他們對於美的把握和感受必然不壹樣,所以他們藏品的質量和層次必然是不同的。第四,除了以上提到的獲取知識的渠道外,還有壹個不容忽視的途徑,那就是社交方式—朋友圈。因為搞收藏是需要交流的,對於沒有現成答案的問題,有時候壹個人的知識不足以解決,唯有找到有相同或相似的追求的朋友們***同交流探討相關知識,達到壹個互相提高,互相幫助的目的。最後,是去哪裏購買藏品的問題。民眾需要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去什麽樣的場所購買自己喜歡類別的藝術品。例如宮津大輔專門收藏當代藝術品,他不找藝術家,不去拍賣行,他只在各個畫廊裏購買。他認為藝術家,畫廊和藏者這個三角關系是最穩固的,而且經過畫廊的初步過濾,他也可以更直接快速地找到自己心儀的作品。如果是買古玩可能需要去拍賣行、古玩城、民間市場等地購買,畫廊裏肯定沒有。收藏少數民族刺繡的則除了拍賣行,專門的市場外,還可以親自走到原產地去搜集和購買。當然,收藏者還必須認真工作,來保證穩定的收藏經費的來源。
其實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作為壹個真正收藏愛好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即使是所有消磨時間和消費的方式乃至社交方式都圍繞壹個目標而形成壹種生活的模式。這種生活方式積極充實,在物欲橫流的市場經濟中,能夠讓壹個藏者通過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過上有品質有文化的生活。可以說藝術收藏其實不只改變民眾的生活方式,也會改變其價值觀與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