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民間小調的發展

民間小調的發展

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東北地區湧現出壹批反映新政權領導下的新社會、新生活的民歌。吉林民歌《生產繁忙》是流傳於東北地區最有影響、最優秀的曲目之壹。歌詞以“月令”的形式,按月順序描寫人們忙碌而又精彩的生產活動。

整首歌有五段,前三段是分段歌,歌詞和歌曲都壹樣。第四段改成七言四句,旋律也展開了。前面段落中的14部分擴展為19。第五段後“哀”字略有發展,由原來的12段延伸到16段,使整首民歌完整、完整。

這首民歌篇幅不大,但調性關系比較復雜,調性色彩也比較豐富。整體來說是以G宮為主的商模式。但5-7、15-18、23-26段似乎被臨時挪到了E商(5-7段)和壹個標誌音上,在旋律的不斷推進中我們能感受到兩種調式的交融與交替。第四段前半段(9月)旋律多次出現與Do(1)和Si(7)同調,有時又在重音位置,導致音調再次遊走,音調顏色再次變化。

總之,在變調和壹些移調、混聲的影響下,成為壹首旋律、聲調豐富的民歌,尤其是15-18這壹段結尾的聲調,前後出現了五次。它應該具有概括的功能,但卻可以有兩種解讀方式(壹根羽毛和壹個標誌),其語氣的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2010 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新入選項目)名單。青海省西寧市申報的“漢族民間小調”入選傳統音樂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上一篇:武威有哪些好吃的?
  • 下一篇:求深圳所有汽車運輸公司的聯系方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