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故事 - 與牛有關的習俗

與牛有關的習俗

中華民族牛文化賦予的各種象征意義的神話、風俗、典故廣為流傳,深受百姓喜愛,其中民間的“鞭春牛”風俗流傳甚廣,並由此產生出許多“春牛”民俗民化。據史書記載,自春秋戰國時起,凡立春前壹日,全國各地都在城南門,以統壹的制式用泥塑壹具春牛,天子王公、平民百姓都必須來鞭打春牛,三鞭後衙役再把泥塑春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塊,並放入田中,以祈莊稼避蟲害、得豐收。自古以來人們就愛牛、敬牛,我國有些民族還形成了傳統節日習俗。貴州遵義、仁懷、鎮寧壹帶的仡佬族,每年農歷十月初壹舉行“敬牛王菩薩”“祭牛王”活動,據說這天是牛的生日。壯、漢、布依、瑤、侗、土家、仫佬等民族的“牛王節”又稱“牛魂節”“牛王誕”或“開秧節”,時間不壹,壹般在農歷四月初八舉行,這壹天更牛免除勞役,把牛放出欄,牽到河邊給牛洗刷身體,用篦子梳去牛虱,用茶油為其擦塗傷口,精心護理,使耕牛保持強健的體魄。有的地方還在堂屋供桌焚香並擺上酒肉瓜果,牽壹頭老牛繞著供品行走,唱著春牛歌,酬謝牛的辛勞與功德。在貴族榕江、東江壹帶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舉行“洗牛節”,人們把牛牽到河邊洗澡,祈禱耕牛平安健壯。苗族特別器重牛,認為“牛年”是最為吉祥的年頭。苗族服飾中的蠟染、刺繡品都蘊藏著豐富的牛文化。貴州西北壹帶流行苗族搶牛尾來確定婚姻的風俗。在歷史發展長河中,我國很多少數民族都創造出別具壹格的牛文化,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容。

  • 上一篇:汽車點火系統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 下一篇:浪琴大師系列屬於什麽檔次的手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