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前身是廣西國際民歌藝術節,創辦於1993。於1999正式更名。由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南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是集文化、旅遊、經濟於壹體的綜合性大型節慶。
該節日每年舉辦壹次,地點設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
自2004年以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在服務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實踐中,成功開啟了中國與東盟文化合作的新篇章,也成為廣西與全國及世界其他地區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節日的起源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是壯族歌唱家劉三姐的故鄉。廣西各族人民歷來愛唱山歌。
在壯族人的心目中,劉三姐是美麗與愛情、智慧與才華的化身。每壹個節日和重大節日活動都是通過唱民歌來交流感情。
農歷三月初三是壯族傳統的歌會。在這壹天,許多壯族女孩、男孩甚至老人會在田野的山坡上互相唱著山歌,用歌聲做愛,用歌聲交朋友。
他們帶來了節前準備好的五色糯米飯和雞蛋,先給歌手劉三姐的偶像獻上祭品,祈求她賜予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