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禮、智、信,就是善良、忠誠、禮和、智慧、誠實。溫良恭儉讓就是五德:溫柔、善良、尊重、節儉、謙虛。
忠、孝、恥、勇,就是忠、孝、誠、恥、勇。它指的是人們應該遵守和實踐的五種高尚品質。
仁、義、禮、智詮釋
1,仁:中國古代壹個含義非常廣泛的道德範疇。這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互愛。
2.意思:這是指應該做的事情是公正合理的。
3.禮儀:中國古代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春秋時期的政治家子產首先把“禮”作為人們行為的規範。
4、智慧:“智”,即智慧、聰明、才華、智謀。孔子認為,只有智者才能認識到“仁”對自己有利,並加以實施。
5.儒家的倫理範疇。意思是誠實,值得信賴,不虛偽。“信”既是儒家實現“仁”的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壹,也是其道德修養內容之壹。
6.忠義:儒家倫理。孔子說“忠”是指與他人的關系,而盡力幫助他人就叫“忠”。
7.儒家的倫理範疇。主要是指對父母的尊重,好父母。儒家認為,孝是各種道德中最根本的。
8.嘿:儒家的倫理範疇,指的是愛和服從自己的兄弟。常與孝並列,稱之為孝。
9.節操:正直、節操。
10,寬恕:中國古代倫理。“寬恕”要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強加給別人。
11,勇:儒家的倫理範疇。意思是果斷勇敢。孔子把“勇敢”作為“仁”的條件之壹
12,屈服:指謙恭禮讓。對人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