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又叫江東話、江南話,是江南城鄉地區的方言,代表語言為蘇州話、上海話,吳語源自周朝,有著三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目前主要在浙江、江蘇、上海、福建壹帶使用,而且吳語和吳越文化連接緊密,是越劇、評彈等多種傳統曲藝的載體。
古代會將“幫滂並、端透定、見溪群”的語言稱為吳語,而現代社會中,吳語是江南城鄉各地的方言,又叫江東話、江南話,是漢語中的七大方言之壹,以蘇州話、上海話為主要代表。
吳語的衍變歷程
1、形成。商末,長江下遊江南古越語與上古華夏語融合成上古吳語。
2、擴展。四百多年漢朝江東語言連片成型。“漢高帝十二年,壹吳也,後分為三,世號三吳,吳興、吳郡、會稽其壹焉。”東吳之語是東南之語源頭。
3、變革。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剛烈驍悍的古吳越精神儒化,上古吳語衍變成中古吳語。自此崇文。
4、發展。唐宋吳越經濟發達,文化昌盛。
5、國音。南宋,成為文脈嫡系繼承者。“四方之民,雲集二浙,百倍常時”“富商大賈,往往而是”“號為士大夫淵藪,天下賢俊多避地於此。”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北方始失入聲除晉語。兩浙是南宋文明區,吳語以韻書為參照。?
6、繁榮。“善操海內上下進退之權,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之而雅,俗者,則隨而俗之。”明朝以說蘇白為榮。
7、衰落。太平天國戰亂及亂後非吳流民湧入、強制推普使吳語臨危。
8、堅守。語言為文化載體,為壹地人標誌。堅持吳語本位,傳承古老吳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