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造船技術在漢代已經成熟。“造船”最能說明漢代高超的造船技術。造船是海軍的代名詞,也是軍艦的總稱。比如水兵叫造艦兵、造艦兵,海軍會把學校叫“造艦將軍”、“造艦艦長”。元壽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下令在長安城西南距方圓四十裏處修建昆池,並在池中造舟。這艘船能舉起高樓,所以它被稱為建築船。這是漢代重要的戰船類型。樓船在秦朝就有,但在漢代,其規模和形制都比秦朝大得多,其厚重的外觀是漢代造船業高度發展的重要標誌。據《史記》記載,“越是要與中國船只作戰,越要大修昆明池,造造舟,高十余尺,上有堅旗。”這座建築的外殼很高,上面有三層樓。第壹層叫“魯”“像魯社”。二樓,即“上面的寶叫飛,在地上,所以叫飛”;到了三樓,“我又去了玨(麻雀)室,像鳥的警告壹樣在中間等著”(劉茜《人名解釋》)。魯、和礐石,這三層樓各有壹道女墻,用以防禦敵人的箭矢,女墻上有壹個射窗。為了防禦敵人的刀劍和火焰,有時船上會覆蓋皮革和其他東西。樓和船裝備齊全,繩、槳、帆等運行工具都已使用。在建造艦周圍,依然掛滿了戰旗,威武雄壯。有時,昆明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船只。在漢朝,壹場戰鬥可以出動200多艘船只和20萬海軍。在戰鬥中,艦隊配備了各種戰鬥艦艇。最前方的軍艦叫“首登”;還有又窄又長的戰艦沖擊敵艦。有壹種像奔馬壹樣輕盈快速的紅色剪子叫“紅馬”;此外,還有壹種重型武裝船叫“檻”,從上到下用雙層木板,四面都有木板來防禦箭石,其內部就像檻壹樣。還有主力戰艦,比如暴露棧,突變,戰艦。樓船和葛船都是大船,都在500箍以上。船上還有艙室,叫“偵察兵”,觀察敵人的進退。300叫“■”。200箍以下的船叫船,行為好,壹個人就行。還有“船尾■”和“■”(■),都是大帆船。除此之外,還有更大的船,比如張羽大船(Xi ā ng鄉,也讀chuān船)上面的宮殿,可以載壹萬人。“萬人”可能太誇張了。即使搭載“千人”,載重量也達到了90-100噸。
漢代建造了大量的船只。當時造的船都是以“張”的長度來計算的,有的大商人的船是1000張。
考古發掘也可以證明漢代發達的造船業和先進的造船技術。1973-1974年間,湖北江陵鳳凰山西漢墓葬中出土了壹件木船模型。它長71厘米,中間最寬的部分為10.5厘米。頭窄,尾略寬,底部扁平呈紡錘形,兩端呈流線型上翹。與船模同時出土的木簡也包含了船的信息。
1951—1952長沙出土的203號西漢墓葬中發現了16槳、兩頭小中間大的船模。船模兩側和前後甲板上都有規則的釘孔。說明這種船采用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打釘技術。
1955年,廣州市郊的壹座東漢墓葬中出土了壹件陶瓷船模型。船分為前、中、後三個艙,每個艙都有屋頂,船頭兩側各有三只槳,艙中有八根橫梁,船兩側有供撐桿和舵錨用的側走道。是壹艘中型內河客貨船,只有部分甲板。
1975年,在廣州發掘了壹個巨大的古代造船廠遺址,發現了三個大型船臺,可以同時建造幾艘重50-60噸的木船。據考證,這是壹處秦漢時期的造船遺址。此外,還有四川、陜西、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的秦漢造船作坊。
西漢時期有許多海軍基地。海軍常備軍駐紮在沿江和海邊的各個重要地方,屬於郡守管轄。西漢時期主要的海軍基地有張羽(江西南昌)、潯陽(江西九江)、廬江(安徽安慶)、會稽(江蘇蘇州)、張炬(浙江余姚錢塘江入杭州灣)、博昌(山東博興,入萊州灣)。廬江、惠濟等縣也是重要的造船基地。
漢武帝憑借強大的海軍,完成了對東甌(今浙江省東南)、福建、越南(兩廣部分地區)封建割據政權的統壹,鞏固了沿海地區,為東南和南方沿海航線的暢通奠定了基礎,從而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
漢武帝也七次下海,不僅很近,有時壹年壹次,而且壹直到去世前兩年,69歲。
第壹次海巡:元豐元年(公元前110)春天的正月,漢武帝第壹次海巡到東方。到了東萊(今山東省葉縣),齊人趁機講海的故事。他派出了相當於徐福東渡江的千人艦隊,去探索日本的道路。甚至親自率領船隊去蓬萊求仙。經過大臣們的努力。隨後遊渤海至碣石,東至遼西,後於五月回到首都長安。
第二次海巡:元豐二年(公元前109年)春正月,距第壹次海巡僅半年,武帝巡視東萊數月,希望神仙們什麽也不見。四月回長安。秋,左將軍荀弼【知止】從遼西發兵,造船將軍楊仆率領五萬水軍從山東渡渤海,水陸夾擊朝鮮。這種雙向行軍路線,和漢武帝第壹次東來和遼西之行是壹樣的。可見這次海巡還是要開壹條去日本的航線。次年,由於朝鮮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尉氏朝鮮滅亡。漢武帝在尉氏朝鮮統治區設置了範縝(朝鮮開城附近)、臨屯(朝鮮鹹鏡南道以南)、樂浪(朝鮮平壤以南)、玄土(遼寧清原附近)四郡,以開辟海外航路。從此,中國和日本(朝鮮)之間的中間屏障被打開,大量漢人遷移到韓國和日本,日本人也可以經由朝鮮來到中國。
第三次海巡:元豐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漢武帝先巡視江西、湖南長江中下遊造船基地,再率領龐大船隊從潯陽(今江西九江、湖北黃梅)出發,“自潯陽浮於江面,射入椒江取之”。順流而下,到安慶視察安慶以下菜子湖口的樅陽(安徽樅陽)造船基地,補充船只和水兵。然後,我順流而下,出了長江口,進了東海,沿著海岸北上到了浪謝。三月,回泰山,四月回長安。對於長江下遊和沿海地區,廬江(安徽安慶和樅陽)海軍基地比旬陽(江西)海軍基地更重要。
第四次巡海:元豐六年(公元前105年)十月,梁武帝向東巡海,尋找元豐元年派出出海的尋仙船的下落。由於沒有人回來,他把第二支艦隊派往東方。
第五次海巡:太三年(公元前102年)春正月,梁武帝又壹次海巡,在海上尋仙,了解船隊情況,仍然沒有回來。四月,封泰山,禪石亭(泰山下,方士以為是仙人亭)還長安。
第六次巡海:太史三年(公元前94年)二月,武帝又壹次東遊,尋仙辟邪,再渡海至成山、芝罘,“渡海而歸”。
第七次海巡:鄭和四年(公元前89年)春正月,梁武帝最後壹次海巡到東萊,想自己浮海求聖山,群臣不聽。偏偏海上刮起了十多天的大風,海面沸騰,船無法離港,只好返航。三月,漢武帝後悔自己過去的錯誤,采納了田的建議,取消了所有方士對神仙的要求。後來,武帝的每壹對大臣都感嘆道:“我也曾愚蠢,被方士欺騙。世界上有神仙嗎?都是瘋話,還是節食吃藥,少生病就好了。”
漢武帝極力開辟海上交通,致力於海上各國的交流。在漢武帝的努力下,漢朝終於開通了三條重要的海上航線。
1.北起遼寧丹東,南至廣西白侖口南北沿海航線。
2.從山東沿海經黃海到朝鮮和日本。
3.海上絲綢之路:徐聞、合浦航線。
漢武帝在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和元壽四年(公元前119年)兩次派遣張騫。-公元前114)到西域。它開辟了中國與西方之間的運輸和貿易通道——陸上“絲綢之路”。
中國自古以來就以絲綢聞名。古希臘人稱絲綢ser,來源於“絲綢”壹詞的發音。Seres(制造絲綢的人)後來擴展到中國,絲綢的產地。古希臘人曾稱中國為塞勒斯。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國絲綢出口到大秦(即羅馬帝國),卻不得不由西亞某古國(有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的商人轉賣。羅馬人希望找到壹條通往中國的海上通道。漢武帝時,大秦國進貢。元豐三年(公元前108年),大秦國向花蹄進貢。它的顏色很帥,它有六英尺高,尾巴環繞著身體,角肉肉的,蹄子像蓮花,善於用更大的力量行走。
漢代的帆船開辟了從南海到印度洋的航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條遠洋航線,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外貿易。
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比較完整的關於南海和印度洋航線的記載見於《漢書·地理》:“從日本出發,南漳塞(今越南順化陵江口)、徐聞(今廣東徐聞縣)、合浦(今廣西合浦縣)五月可航,有杜源國(蘇門答臘);四月,船又出航,陸毅(今緬甸勃固附近)無國;航行20多天,出境(今緬甸伊洛瓦底江沿岸);可步行十多天,有富幹都魯邦(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中遊北木附近);從富幹都魯國到二月,有黃誌國(今印度馬德拉斯附近);民俗與朱雅略有相似。其邦廣大,戶口多,異物多。它們自漢武帝以來就壹直存在。有壹個翻譯,是黃門的,和申請人壹起下海。城市明珠、城墻、奇石、黃金混雜在壹起。我們所到之處,國家依賴於食物、蠻族和船只,他們被轉移到那裏,這也有利於交易、殺人、淹沒在風暴中。不然幾年都要還。大竹四周不足兩寸時,平帝在元朝,王莽輔政。他要炫耀,給黃留下厚厚的遺產,命使臣生下壹頭犀牛。8月從黃芝川到皮宗(馬來半島克拉地峽的柏強河口);船可二月開航,到達日南(今越南中部)與香林(今廣西南部、渭川南部)邊界。黃之支以南,有壹程到國(今斯裏蘭卡),中譯本自此歸還。”
這是中國船只通過南海和馬六甲海峽航行在印度洋的真實寫照。即從廣東徐聞和廣西合浦到南海再到印度和斯裏蘭卡,以斯裏蘭卡為中轉站。中國可以從這裏買到珍珠,琉璃,奇石,異物。中國的絲綢可以運到羅馬,從而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
據古羅馬知識淵博的科學家普林尼(公元23-79年)所寫的《自然史》記載,斯裏蘭卡的拉奇斯等4人乘船前往羅馬。根據拉奇斯的說法,他告訴羅馬人,他的父親曾親自去過中國。也有人說,中國和羅馬都和斯裏蘭卡有直接聯系。普林尼還說,羅馬貴族“投身河海深處去抓珍珠”。羅馬貴族不僅將珠寶據為己有,還用它們“去居魯士(中國)換取布匹(絲綢)”。“按照最低的計算,我國(指羅馬)的貨幣每年流入印度、色雷斯、阿拉伯,不下1億屆。”(1)只有多次往返,才能把大量的絲綢運到羅馬,換取“奇石異物”,才能達到壹億公司的貿易額。
到東漢顏夕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丹頓遣使,在日南徽外獻象牙、犀牛角、玳瑁。”這是中國與歐洲國家直接友好交往的最早記錄。這種友好交流突破了斯裏蘭卡的中轉,直接通過連接東西海上航線進行。
漢代造船和航海業的發展也顯示了航海知識的豐富。在指南針不能應用於航海的漢代,航海家只能根據經驗,通過觀察星星,尤其是北鬥七星和北極星來確定航向。“如果丈夫被船弄糊塗了,他就什麽都不知道了。如果他看到打架,他會很尷尬的。”(《淮南子·齊風俗》)氣象變化方面,漢代就知道觀察判斷風向,知道利用季風航行。風很重要。順流航行,加上順風,又快又安全。如果逆水航行,加上逆風,航行緩慢,容易發生危險。水手們非常重視這種季風,它隨季節改變方向,有規律地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