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輝的企業形象是企業綜合實力的象征,是公眾和用戶評價企業的基本依據。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極其寶貴的無形資產。壹旦形成,就能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給企業帶來很高的商業信譽,幫助企業贏得客戶,占領市場,促進發展,進而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企業形象能否被大眾認可和接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自身的主觀努力。目前,企業的市場競爭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強調法治、誠信和企業社會責任的今天,企業在發展和實現發展目標的同時,單純依靠降價等營銷手段已經無法與對手拉開距離。那麽,在當今的市場競爭形勢下,靠什麽贏得競爭的主動權,靠什麽樹立企業的公眾形象,提升企業的社會影響力,贏得用戶的信任呢?說到底還是要靠企業的科學發展,靠企業文化、社會責任、良好發展態勢、內外和諧發展等綜合因素形成的綜合競爭實力。壹、當前形勢下對企業形象的再認識所謂企業形象,是壹個企業在企業內外的整體感受和印象,是其地位的綜合反映,是其文化、背景、理念、風格、發展方向乃至規模的綜合體現,是壹個企業巨大的無形資產。企業良好的公眾形象可以幫助企業贏得市場和客戶的信任,擴大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1、企業形象要靠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來展現。企業形象的塑造是從根本上發展的。沒有自身的發展,企業形象就是海市蜃樓。目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在手段、方法、質量、價格等方面日趨同質化。如何在公眾和潛在客戶中贏得貨幣選票?說到底,企業的形象和影響力,還是要看企業自身的規模、效益、發展眼光和開展情況。只有在行業和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體現企業良好的發展水平,才能在競爭中不斷贏得主動。而擁有良好的形象和社會影響力,將進壹步擴大企業的市場和業務規模,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2.企業形象要通過外化的企業性格來宣傳。塑造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在於企業自身的發展,但必須外化才能讓大眾感知和理解。這種外化的行為包括宣傳和廣告,但不僅僅是宣傳和廣告,更重要的是企業所展示的品格,包括其社會責任、對社會的貢獻和對生態的保護。只有壹系列外化的企業角色被大眾廣泛認可,企業才能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力,獲得消費者的信任,獲得大眾的廣泛支持,幫助企業不斷拓展市場,贏得競爭。3.企業形象應該通過內化的企業文化來體現。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是基於內在的。通過願景規劃的制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各種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設,以及其他企業文化要素,如企業與員工的和諧程度、行為風格、執行力、凝聚力等。,可以促進員工對企業發展目標和企業文化的認同,使企業成為目標明確、執行有效、內部和諧同心的競爭主體,從而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凝聚員工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展示的形象必須是最好的,得到大眾的認可。4.塑造企業形象必須走出誤區。企業形象的培育必須註意克服幾個誤區:壹是效率優先論。這種觀點認為,企業是利潤的追求者。只要有利益,就有形象,有社會影響力。所以壹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企業綜合能力的提升、社會責任、環境責任、文明建設、和諧發展。這種企業最終不可能有好的社會形象和社會影響力。二是廣告支持理論。這種觀點認為,企業的公眾形象和社會影響力主要取決於宣傳和廣告效果。所以在塑造企業形象上,不是整體考慮,而是單方面創造新聞效應和廣告效應。市場經濟發展初期,企業並不講求內涵。在強大的廣告效應掩蓋下,假冒偽劣產品也讓個別企業獲得了壹定的社會影響力。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和市場的質量意識和維權意識的提高,金玉其外,敗家的企業將難以為繼。沒有質量,沒有信譽,沒有社會責任感,沒有良好發展的企業及其形象,自然是被社會和用戶唾棄的。三是終端客戶理論。這種觀點認為,企業的社會影響力無關緊要,只要產品得到自身用戶的認可,尤其是壹些不直接面對大眾消費或終端客戶的企業,比如汽車零部件,只要直接得到用戶的認可,其他人知道不知道都無所謂,不需要塑造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社會影響力也無所謂。這種片面的觀點忘記了直接用戶也是大眾的壹部分。從邏輯和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當大眾不認可壹個企業的時候,直接用戶自然不會信任他。第四,不是關於妳自己。這種觀點認為,企業形象的好壞是管理者的事,與員工個人無關。這是對企業利益的機械理解,忽視了企業的長遠利益和可持續發展,沒有認識到全員參與是塑造良好企業形象的群眾基礎。對於壹個企業來說,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能反映出企業文化的面貌,並會對企業的形象產生影響。第二,在推動和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塑造企業形象是壹個事物的主次方面,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實現企業自身的良好發展,塑造企業形象,提高社會影響力。發展為主,塑造為輔。只有努力實現企業的年度目標和由年度目標組成的發展願景,塑造企業形象,提高社會影響力,才能源頭活水。1,定義良好的發展願景,凝聚員工心智,塑造社會形象。企業發展願景是企業為之奮鬥的目標,凝聚著企業美好的未來,是凝聚員工力量贏得員工和社會信任的基礎。實現願景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展現實力的過程。積極實現和展示企業願景有助於塑造企業的公眾形象。對外,願景可以反映形象,展示企業實力,讓公眾了解企業未來的規模、理想目標、發展水平和社會責任,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公眾形象。對內,願景可以激勵人們奮進,使員工明確目標,增強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激發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還能形成和諧的組織氛圍和強大的凝聚力,讓員工對外部環境產生優越感和自豪感,從而在任何崗位都能獲得最大的精神滿足。對於企業來說,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五個文明的要求,建立員工普遍認可的企業發展願景,是樹立企業良好公眾形象,提升社會影響力的前提和基礎。2、突出“四個培育”,在實現年度目標中展示企業形象。從某種意義上說,願景實際上是由年度目標組成的。要實現企業發展願景,就要紮紮實實地實現每年的生產經營計劃,最終實現企業發展願景。要通過實現年度目標來展示企業公眾形象,提升社會影響力,必須在實踐中努力做好“四個培育”。(1)在目標的開發和推廣中,培養良好的執行力,展現企業的管理水平。通過年度計劃的制定和對生產經營過程的管理控制,可以更好地展示企業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企業管理制度的框架及其運行效果,管理者和經營者執行制度和上級決策的執行力,員工的工作作風和精神面貌,客觀地展示企業的整體形象。因此,完成生產經營計劃的過程就是展示企業形象的過程。每年按節點實現經營目標,就是向股東、客戶、員工、社會提交壹份合格的答卷,是企業形象最好的展示。(2)在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中,培養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展示企業的綜合實力。壹個發展良好、負責任的企業本身就是壹所學校。它不以實現經營目標為唯壹目的,而是通過經營目標的實現來促進企業的科學發展和員工的成長。在東風公司的歷史上,“以駕育人”的理念對培養員工、樹立企業形象、促進企業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要在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同時,通過培訓、鍛煉、鍛煉和崗位實踐,培養大量的經營管理人才,讓員工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得到學習、鍛煉和升華,讓員工在完成自身工作任務、實現企業年度目標的同時,實現個人成長。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員工的歸屬感和使命感,員工才會盡心盡力,壹心壹意為企業的發展和目標的實現做貢獻。企業和員工成長的效應所帶來的競爭實力和影響力,也會大大提升企業的公眾形象。(3)在維護合法權益的過程中,培養和諧的勞動關系,展示員工的精神面貌。企業形象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在管理的過程中,通過企業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和關懷,逐步培育和成長起來的。在實現企業發展目標的過程中,要十分註意切實維護企業和員工的合法權益,既要積極促進經營計劃的實現,又要切實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避免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讓員工享受到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凝聚員工的智慧和力量,讓員工自覺以企業的發展為己任。通過每壹位員工的壹言壹行,將企業的文化信息傳遞給員工家屬和公眾,從而樹立企業良好的公眾形象。這種口碑效應遠比任何廣告更直接,更有說服力。(4)在管理的改進中,培養良好的創新精神,展示企業的新形象。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應該也必須是壹個持續改進和自我超越的過程。因此,在實現經營目標的過程中,應積極進行產品、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的改進和創新,積極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管理理念和新管理工具,促進和保障經營目標的實現。只有讓客戶不斷看到企業的新產品,讓公眾不斷看到企業的新面貌,才能為提升企業形象提供有力支撐。三、圍繞企業願景和年度目標的實現塑造企業公眾形象應註意的幾個問題在實踐中塑造良好的企業公眾形象圍繞企業發展願景和年度目標,企業應註意“四個率先”。1,發展是第壹要務。沒有企業的發展和年度目標的實現,企業的公眾形象和社會影響力就無從談起,甚至是負面的。如果壹個企業長期達不到年度目標,它的存在就沒有意義。因此,企業必須有強烈的目標意識,並能團結全體員工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只有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形成“百年老店”的發展態勢,才能取信於大眾,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力。2.效益是第壹目標。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和經營的經濟組織。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並保持其持續盈利能力。因此,企業的發展必須把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培養“效益最大化”的理念。要建立健全經營規範和管理流程,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效益為導向”的經營模式,通過改善管理、降低運營成本,努力實現效益最大化。同時,要認真處理好利益最大化與願景和理想化目標的關系、利益最大化與企業科學發展的關系、追求企業價值與客戶價值和成長的關系,做到在不損害他人和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實現利益共贏。3.質量是第壹追求。產品是企業形象的載體,質量是企業形象的體現。質量就是品牌,是企業的形象和信譽。質量效益能促進企業和諧發展;優質的產品才能贏得市場的信任,幫助用戶增強使用本企業產品的信心。沒有質量的效益是脆弱的,不僅會傷害企業的發展及其社會影響力,也會傷害社會和自然。因此,企業在實現經營目標的過程中,要想維護自己的形象,就必須牢固樹立“質量就是形象,質量就是效益”的理念。通過壹系列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持續形象塑造工程,促使企業全體員工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都註重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從而創造消費者信任,使消費者對企業及其產品產生信任和依賴,從而增強消費者信心,使其願意接受和參與企業的壹切活動。4.社會責任是第壹責任。它已經成為全球化時代的必然趨勢和國際潮流,成為公眾評判企業形象的標準和標尺,成為企業進入全球市場的“入場券”。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指出,壹個長期守法、善待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除了直接的市場機會外,還可以提升企業形象,增加無形資產,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所以,有勇氣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壹定是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企業公民”。當然,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時,也要防止過度追求社會聲譽和公眾形象,以自身的承載能力,避免承擔過多與企業所在行業發展方向不協調的社會責任。彼得·德魯克說得好:企業先做好,再做好事。總之,企業的持續和諧發展,年度目標的順利實現,是企業塑造良好公眾形象,不斷提升社會影響力的基礎和前提。企業要調動壹切積極因素,努力實現經營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培育企業形象,提升企業形象。只有提升企業形象,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拓展市場,實現又好又快持續發展。(作者是東風汽車電氣公司黨委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上一篇:武隆白馬山:山“仙紅”為農旅融合鋪路下一篇:別墅入口怎麽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