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南旅遊接待能力的不斷增強,旅遊產業規模的逐步擴大和旅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旅遊業對相關產業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越來越大。海南旅遊業以觀光為主,度假、會議為輔的發展格局初具規模。
(壹)旅遊發展水平。
壹個地區的旅遊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水平是判斷該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重要量化指標。2004年,海南共接待遊客654.38+0402.88萬人次,其中國內遊客654.38+0372.02萬人次,占來邛崍所有遊客的97.8%。接待境外遊客30.86萬人次,占遊客總數的2.2%。2004年旅遊總收入111.01億元,其中國內旅遊收入10424億元,占旅遊總收入的93.9%。
(2)旅遊業的規模。
由於看好海南旅遊業發展的良好前景,社會各界對海南旅遊業越來越關註,投資不斷增加,旅遊業規模迅速擴大。根據經濟普查數據,2004年海南省從事旅遊經營的法人企業有845家,占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數的7.78%。從業人員49325人,占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18.64%;主營業務收入38.365438億元,占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數的4.94%;總資產196.49億元,占第三產業法人單位的2.98%。其中,全省住宿單位604家,共50334間;103305床位。住宿業旅遊飯店296家,共有客房37119間,床位78705張。旅遊飯店從業人員365,438+0,297人,總資產65,438+0,654,38+0,665,438+0億元。旅行社184家,從業人員2729人,總資產1365萬元。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198家,占旅遊企業總數的23.4%;私營企業275家,占32.5%;71外資、港澳臺企業,占8.4%;有限責任公司137家,集體企業55家,股份制企業22家,合資企業22家,股份公司45家,其他企業20家。這說明海南旅遊企業中的民營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呈現出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格局。
(3)旅遊產品開發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海南省在旅遊業發展中不僅逐步整合優化傳統旅遊項目,還根據旅遊資源特點和市場需求變化精心打造旅遊熱點,突出開發能夠充分體現海南自然、文化和歷史特色的各類特色旅遊產品,有效提升了旅遊產品競爭力。壹些特色旅遊項目在國內產生了壹定影響,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應。比如南傘,它是壹個品位高、特色鮮明的旅遊景點,融合了海南的生態文化和歷史文化。以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為代表的壹批建築風格各異的度假休閑酒店社區,成為國內遊客冬季避寒的首選。博鰲亞洲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海南會議旅遊的興起和會議水平的提高樹立了典範。包括三角洲、亞龍灣、博鰲,16各具特色的濱海、山地高爾夫球場分布密度在國內省市名列前茅。景區(景點)建設明顯加快。目前,全省* * *共有49個景區(點),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遊區等7個景區(點)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點)。與此同時,全省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特別是旅遊發展的交通“瓶頸”制約進壹步緩解,旅遊景區可達性顯著增強。在交通、通訊、水電供應等方面,基本能滿足現代旅遊業發展和國內外遊客的需求,初步形成協調配套、功能齊全的旅遊設施供應體系。海口、三亞等五個城市榮獲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4)旅遊法律和產業政策。
旅遊法制建設走在全國前列。65438-0992海南省旅遊局組織制定了《海南省旅遊規劃綱要》。65438-0995,海南率先推出全國第壹部旅遊地方性法規《海南省旅遊管理條例》。65438-0998海南省修訂《海南省旅遊管理條例》,頒布《海南省旅遊市場管理條例》。2002年3月1日,《海南省旅遊條例》正式頒布實施。海南省旅遊總體規劃目前也已通過。同時,為了加快海南旅遊度假資源的開發,國家也給了海南很多優惠政策,鼓勵旅遊業的發展。比如,對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公民,持普通護照參加5人以上旅遊團,15天內可免簽;國家還特許海南省擁有第三、四、五類國際航權開放政策。這些法律和政策措施為海南旅遊業的加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海南旅遊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從旅遊業的宏觀功能來看,旅遊業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業,更是壹個關聯度高、覆蓋面廣、帶動性強的綜合性產業。它在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中處於產業集群的核心地位,對其他產業的發展起著核心推動作用。旅遊消費直接投入到吃、住、行、遊、購、娛六個部門。旅遊業的相關帶動作用不僅體現在直接為交通運輸、酒店餐飲、商品貿易、景區景點帶來客源和市場,還間接帶動和影響農業、工業、城市建設、文化等產業的發展,進而拉動金融、保險、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的加速發展,從而優化產業結構,加速城市化進程。2004年,海南旅遊業增加值48.84億元,占全省GDP的6.0%,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65.438+04.6%。
其次,從旅遊業的波及和連帶效益來看,海南的旅遊業發展是建立在國民經濟較低水平的基礎上的。旅遊業作為主導產業,與其他產業相比,其效益不僅體現在旅遊收入上,還體現在社會效益上。也就是說,利用旅遊經濟的綜合特性,通過對旅遊業的投資和開發,可以在壹定範圍內促進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的全面發展。“旅遊搭臺,經貿唱戲”是這種模式下旅遊功能的形象化解釋。比如海南這幾年旅遊業和房地產的互動就相當明顯。許多經濟條件優越的國內遊客利用黃金周在三亞和海口購買了房地產,這導致了當地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經濟結構的歷史性變化。旅遊地產逐漸成為海南房地產業在國內推廣的品牌和優勢。
再次,從旅遊業的特殊性來看,旅遊業因其廣泛性和豐富性而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2004年,全省旅遊企業直接從業人員49325人,占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的18.64%。由於旅遊業的強大帶動作用,許多相關產業可以借助旅遊市場的持續繁榮而活躍起來,開拓消費領域,吸引大量就業人口,形成當地就業的主渠道。
此外,與其他產業相比,旅遊業需要的技術含量低、資金投入少、見效快,適合文化技術相對落後、資金缺乏的中西部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旅遊業的發展,與外界進行人員、信息、技術、資金的交流和溝通,可以促進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山區其他經濟產業的發展和建設,可以直接幫助以少數民族為主的中西部偏遠山區的貧困人口,弘揚民族文化。
因此,可以說旅遊業是壹個關系到整個社會的行業。旅遊業的發展和衰落不是旅遊業本身的問題,而是影響國民經濟整個產業發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