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網絡上突然出現了這樣的聲音。以至於中國男性在與女性的日常交往中遭受了極大的不公。
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女性每周花6.4小時打扮自己,而男性只花4.5小時(其實中國男性花的時間更少)。男人和女人對穿衣的態度完全不同,這明顯體現在穿衣時間上,尤其體現在外表的精致上。
這些年來,有些女生迷戀哈韓、哈日、歐美的風格。他們壹方面對歐美男性的陽剛之氣充滿敬佩,壹方面又對日韓男團的女人味贊不絕口。很少有人認同中國風,這讓廣大男同胞感到很迷茫。原因是什麽?
中國的時尚產業起步較晚,開放前我們的時尚產業沒有基礎,主要是吸收國外的潮流,這也是為什麽我們普遍認為上海人最懂時尚,因為他們是最早接受國外潮流的人。慢慢的,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時尚的概念逐漸滲透到了我們整個國家,從沿海到內陸,從女人到男人。
那為什麽女人比男人先來?
目前,在我們的社會中,大多數家庭仍然遵循著“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觀念。相對於在外奔波的男人,家庭主婦在付出努力和家庭的同時,有時間去了解和追隨時尚。隨著社會進步的加速,女性在時尚觀念上慢慢領先於男性。直接的結果就是,近年來壹些覺悟不高的女性,在吹捧自己的同時,還不忘嘲諷男性的直男毒瘤和直男審美。
多年來,在傳統文化中,我們整個民族都要求男人註重內在修養,所以對成功男人的描述很少摻雜他們的外貌特征。但是,無論成功與否,人們首先會對女性的外貌做出主觀評價,然後再去鑒定其是否有內在修養,這對女性是極其不公平的。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中國男人在穿衣打扮上確實不夠精致。除了時尚素養,他們普遍對生活品質要求不高。
微博中有壹個高頻詞匯:“油膩”,百度百科定義為“油膩的中年,壹個網絡流行語,其中所謂的“油膩”無非是壹些討厭的、沒有吸引力的特質。這個詞多是形容那些油嘴滑舌、世故、邋遢、沒有真才實學、喜歡裝腔作勢吹牛的中年人。”
我們都知道本質上是指那些油膩的中年男人。正如去年《中國的男人配不上中國的女人》壹文中所描述的那樣,我國的街頭女性普遍衣著光鮮,而男性大多不修邊幅。
眾所周知,外表得體與否很大程度上是由著裝決定的。男性對衣服的不重視,促使他們選擇網購買衣服。這樣,網購平臺的審美也會影響他們的審美。我們來看看網上的男裝。這是分別搜索“男裝”和“女裝”後按銷量排名的衣服。
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直觀的發現,與女裝相比,男裝款式單壹,設計普通,即使是帥氣的模特,似乎也不能給衣服加分。我們也可以註意到,圖中男模的姿勢其實是壹樣的。
或許,男性男性審美某種程度上和淘寶的爆款有關。要知道爆炸的形成過程並不總是大多數人的選擇。飛凡雨的經營者說:“現在男裝的爆款,在上架的前期需要大量的促銷活動。壹般商家會采取直通車和刷單兩種主要方式。他們用錢買人氣,買銷量,買好評,很容易把自己的商品推到爆款頁面。此外,男性壹般不會花太多時間選購衣服,大多數人會在前幾頁就下單。”
淘寶造爆款還有壹個外行不知道的秘密:在銷售旺季前造爆款(熱銷前壹定要有銷量和好評,旺季什麽時候來,什麽時候季節合適,提前準備)。爆款成功後,他們以提高轉化率為首要目標,商品的價格、描述、圖片都做了非常用心的優化。
另外,男性本身對購物也缺乏主見。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夫妻的購物意見通常由妻子主導,這使得男性對價格、質量和性價比不太敏感。
慢慢的,在很多街頭愛好者中,男生樸實無華,女生很精致,看著像“美女與野獸”,能理解網絡上的不和諧聲音。妳覺得值嗎?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