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清朝慈禧太後最喜歡的京劇叫什麽名字?

清朝慈禧太後最喜歡的京劇叫什麽名字?

《四郎探母》是慈禧最喜歡的京劇,也是譚鑫培的代表作。

慈禧太後與京劇

京劇,中國的傳統戲曲,形成於道光年間,最初被封建統治者斥為庸俗文化。隨著京劇藝術的日臻完善和京劇社會地位的日益提高,清朝統治者逐漸對京劇產生了興趣,使京劇進入宮廷。京劇在宮廷的興盛是在光緒年間,與慈禧太後關系密切。

光緒當政時,慈禧迷戀娛樂。慈禧原本是鹹豐帝的妃子。陪鹹豐的時候,她愛京劇。壹旦掌權,京劇就成了慈禧在宮中的主要娛樂。因此,京劇在清朝宮廷中盛行。光緒九年(1883),為慶祝慈禧太後50大壽,破例選拔了壹大批京劇演員,他們不僅唱歌,還在宮裏給太監們教授京劇。慈禧不僅愛聽愛看,有時還會關起門來和太監們唱壹首歌作為消遣。據《居布叢談》記載,“慈禧太後畫書法而知旋律,命老樂師及知旋律者作《四面觀音》等曲,惟慈禧太後詞句有增無減。”同治到光緒九年前,皇宮裏新成立了壹個戲曲組織,叫“慶天下”。這個機構不列入升平司的編制,直接歸慈禧管轄。是專門選拔年輕太監學習京劇藝術的專門班。人們習慣稱它為“這座宮殿”。這個班的演員都是太監。如果壹個宦官有超群的技藝,就會得到慈禧的賞識,從而能夠在人間崛起。當時的小太監張蘭德(小)因為在升平司唱歌,又有雙重才能,得到了慈禧的賞識,提升了官位,最終讓她當上了太監總管。

另有記載說:慈禧對京劇最大的貢獻是對京劇劇本的修改。比如清廷的話劇《昭朝少少》,240場,是昆曲。在慈禧的親自主持下,它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開始被翻譯成京劇(皮黃)劇本。光緒二十六年(1900),被義和團運動打斷,* * *修訂了105部劇本,這是清廷最大規模的劇本改造和抄寫工作。有壹本書叫《趙少三書》,裏面記載:

根據慈禧太後臨摹黃本《趙氏小韶》時所目睹的,將“太醫院”“如意閣”中略懂文理的人,都宣布到便民殿。分別跪在廟裏,王太後會拿著昆曲原驅逐的指示,百姓會把話記錄下來。退壹步講,大家都會記住,把寫好的文字拼湊起來,渲染出來,然後提交到最終版本,由“壹家人”排練,也就是105出劇本。因此,105冊的出版也可稱為普禧太後禦制。

在清朝,從慈禧太後到王公大臣,幾乎都熱愛京劇,他們的行為有時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最著名的是軍務大臣那桐。軍務尚書相當於宰相的職位,國民大會必須事先在軍部取得壹致意見,再向皇帝和皇太後請示批準。所以人們在背後稱那桐為“那相”。這個那個都有壹個愛好,就是愛京劇。即使平時地位那麽高,架子那麽大,遇到京劇演員也突然忘了自己是誰。如果遇到自己欣賞的演員,甚至會自謙奉承。有壹次,慶親王在家給福晉祝壽,請了著名的京劇演員到家裏演唱。譚鑫培也在受邀之列。當時,譚鑫培已經是“內廷進貢”(代皇族)了,所有的王公大臣都以看到他的風采為榮。老譚到了慶親王家,主人出來迎接,然後滿臉笑容地提出:“今天能不能請妳給我唱壹出雙簧?”老譚聽了說:“好吧,不過要哪位大臣給我磕頭呢?”青太子以為老譚在開玩笑,但他看起來不像開玩笑。正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突然從外面進來壹個人,走到老譚面前,雙膝跪地,虔誠地說:“請譚老板出席。”老譚大吃壹驚,擡起頭。不是別人,正是軍務尚書那桐。這位和那位相,在譚鑫培演出時,忍不住站起來向舞臺鞠躬以示欽佩。

可見當時宮廷內院對京劇的癡迷。慈禧太後作為京劇愛好者,精通旋律,熱情更是超乎尋常。老壹輩京劇藝術家王瑤卿先生說:“上戲,西太後,很聰明,有時候吹毛求疵也很有說服力。”慈禧對入宮演員的藝術要求非常高。有時甚至近乎苛刻,即要求演員按照“弦連”表演(在宮中,每出戲都有每出戲的弦連,還有劇名、表演時間、人物出場、歌詞、武打套數、眼神、指法、四音節奏、尖團發音等。).唱三分鐘就不準唱四十分鐘,唱上聲的不能唱平,發團字的絕對不準發尖字。

顯然,慈禧對演員舞臺表演的提神、唱腔準確、不穿薄底靴等要求,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她的戲劇審美觀和表演技法。另壹方面,為了滿足宮廷歌舞的需要,對演員在肢體動作、唱腔、著裝、場景甚至跑龍套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使得清宮京劇表演的規則更加嚴格,追求壹種更加嚴謹的規範化。皇權的威嚴和大有造詣的藝術追求,使京劇在唱、念、做、演等方面都極為老練和精湛。

晚清著名京劇藝術家楊小樓最大的機會,就是在清宮唱戲,被供奉在皇宮裏,受到慈禧太後的賞識。慈禧看了楊小樓的戲,說:“這猴子真行!”“猴子”指的是楊小樓。雖然慈禧的愛並不等於廣大戲迷的愛,但楊小樓的社會地位卻提高了。有壹次,楊小樓在宮中演出《連環套》,劇中有壹句臺詞叫《兵熱河》(今承德市)。這話讓慈禧極為氣憤,因為鹹豐帝死在熱河,這是“忌諱”。但慈禧確實很喜歡看楊小樓的戲,所以並沒有封殺,只把《兵熱河》改成了《口外兵毛河》,敷衍過去。

慈禧能說出很多京劇名家的優劣。王桂芬和譚鑫培都在向法庭獻祭。如果他們演《長沙會戰》,王演關羽,譚演黃忠。看過這部戲的慈禧說:“貴妃入宮,似乎(譚在內廷時的稱呼)略遜壹籌。”但如果譚金培演主角,往往會受到慈禧的稱贊。

慈禧喜歡譚鑫培的技巧,甚至欣賞他的為人。譚鑫培是壹個既沒有壞心眼也沒有麻煩的著名人物。維新思潮興起後,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後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明顯,矛盾日益尖銳。有時候,他們通過看壹場戲來發泄情緒。這壹年,光緒過生日,在宮裏演戲。慈禧太後特意吩咐“做壹件白袍”(也就是“連營寨”),整個大殿的服飾,包括桌圍、椅被都是新做的,嶄新潔白。譚鑫培扮成劉備出場,看到白色的舞臺,心裏不停地嘀咕:“妳怎麽點這個戲給妳祝壽?收到《白帝城》該有多沮喪啊。”認為盡管光緒皇帝不喜歡自己,但譚欽佩光緒,贊成光緒皇帝實行新政。這壹天,譚鑫培播放了張觀被殺、劉備偷襲吳棟、魯迅火燒連營、蜀軍大敗、劉備皇帝白蒂退位的故事。火燒連營被掀翻時,他故意用額頭觸地,鮮血直流。他淡淡的出場,想用這種表演來震懾正在看戲的慈禧,產生聯想,喚起惻隱之心,包容做皇帝的光緒。

機警的慈禧早就從他的眼神和舉動中領略到了譚鑫培的苦心和用心,但她依舊鐵石心腸,裝作不解,不為所動。

慈禧只稱贊了譚鑫培的表演很好,並在戲後給了他200兩銀子讓他康復,其他的只字未提。但是,慈禧在心裏欣賞譚鑫培“良言”的古風和智慧,被她的忠誠所感動。因此,她越來越喜歡,並呼籲譚入宮表演更頻繁。

清廷的劇本、場景、服裝、服飾、雜技、表演的布景都有詳細記錄,不允許隨意增減。如果在指定場合表演,遇到禁忌語,可以臨時改壹下。這只是個別單詞和短語的變化,不會影響整個劇本。比如有壹次譚鑫培在宮裏表演《戰和平》,因為是為了贏得好運的慶典表演,所以譚鑫培臨時把歌詞“將軍難免壹死”改成了“將軍臨陣退縮也要賞風景”,只改了這句話就收到了慈禧的四問。而《十三個窩點》(侯君山)在宮中唱《玉堂春》,有壹句“我如羊入虎口”,但我沒有改,還是照原話唱。因為得罪了慈禧這個羊,被逐出宮。他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麽錯,遭受了這樣的命運。後來才知道慈禧生氣的原因,讓我哭笑不得。

在精湛的演技方面,慈禧也很欣賞田紀雲和劉趕三的表演藝術。田紀雲光緒十八年入宮唱戲,扮成仙女,在當時的北京上海是有名的壹隅,但在變法前後,他同情維新派。他聽說太後對光緒皇帝有意見,光緒愛讀書,就到處買新書贈送。康有為和梁啟超知道田紀雲膽大心細,見多識廣,就通過他傳遞消息。戊戌變法失敗後,田紀雲因參加“起義”而逃往上海。保守黨大臣非常討厭他。慈禧視變法為死敵,在菜場殘忍地殺害了六位先生。原諒田是很不尋常的。

劉趕三,著名的醜角,曾是精忠殿(戲曲領域的領軍人物)的掌門人,位列清代“同光十三絕”之列。他有勇氣,有毅力,在梨園的戲劇圈裏以敢於談論時事而聞名。盡管如此,它還是因為精湛的演技和出眾的小玩意,真正贏得了慈禧的青睞。有壹天,劉趕三被叫到宮裏祭祀,慈禧命他打十八拉,以除掉三皇。落座後,他念道:“妳看,我還能有個假皇帝的位子,他的真皇帝卻天天站著。我坐過嗎?”追到三是有道理的。原來慈禧太後與光緒結怨,對光緒極為苛刻。每次看戲,慈禧坐在後廳,光緒皇帝站在壹邊,把她當仆人。劉趕三在臺上抱怨光緒。為了掩人耳目,慈禧每次看戲都給光緒讓座,讓皇帝坐下來看戲。有時有人評論此事,說“劉趕三的吊田話編得好,巧妙刺死了慈禧,使她憤怒,不負責任。《捉三》有壹股優萌古風!”壹般人真的不可能在劇中插入戲謔和諷刺。後來,雖然劉趕三的話有損,但她的藝術功底真的很驚人,很有感染力,光彩照人,每次都能讓壹個慈禧開心。劉趕三還破例得到了這位藝術家想都不敢想的禮物——他演奏了《拜訪家》,騎著壹頭真的驢走上舞臺。當慈禧高興時,劉趕三被允許騎著驢進入紫禁城。這種禮遇是連大臣都得不到的特權。

慈禧太後最崇拜的京劇藝術家是楊月樓。楊死後,其子入宮,扮作英雄,風度翩翩,儀態萬方。慈禧愛楊小樓是因為她想念楊月樓。不要叫他蕭樓,而要叫他“小楊猴子”。因為,像他的父親壹樣,楊小樓也擅長表演猴戲。中日甲午戰爭清朝失敗,《馬關條約》簽訂。壹天,楊小樓在宮裏為慈禧和光緒表演“長阪坡”。看著趙子龍在千軍萬馬中獨自騎著救世主的神威,她想到國家形勢越來越糟糕,朝中無人。慈禧不禁擔心起來。她回頭看著皇帝,光緒也壹臉悲傷。看著看著,慈禧流下了眼淚。

京劇大師不愧是京劇大師。即使在緊急情況下,他們也能自如、完美地扮演其他角色,從而贏得了大家的敬佩和口碑。譚鑫培就是這樣壹位京劇大師。有壹次,慈禧譚旋心血來潮,入宮先演《魂鐘》,飾豬八戒,再反演《西皇莊》,飾賈良。譚壹直沒演過這兩部劇,想換劇,又覺得不合適。這是老佛爺訂的劇。如果他說不,他就不能做。那叫違旨。老佛爺真的要火了。不是鬧著玩的。沒辦法,他只好硬著頭皮行動了。所以他有更多的時間。情急之下,譚鑫培想到了經常扮演大獅子的王長林,問他《盜魂鐘》裏八戒演得怎麽樣?兩人互相交換了意見,但他剛說了壹個大致的想法,他就來報告說,戲劇即將開始,譚鑫培急於立即打扮。

盜魂鐘是九獅嶺的壹個片段,是壹部以烏丹為主體的制妖劇。據說九獅嶺有九只獅子。他們煽動邪惡的靈魂,傷害生靈。他們聽說唐僧路過,就準備用“魂鐘”劫持唐僧,吃他的肉。這是壹場以豬八戒為主角的鬧劇,小醜應該為此而努力。這對譚鑫培來說很難。他還沒演過小醜戲,所以沒什麽好考慮的。上臺後就是東壹句西壹句的原唱。只要押韻,不管是什麽劇都會唱。再加上表情、人物、手柄的配合,聲情並茂,別具壹格。

看到“獅子”後,譚鑫培又加了壹句“先看頭,再看腳,再看外形”。後面的開場就更搞笑了,從三張桌子翻下來,讓所有人都發抖。因為譚長得醜,又有武俠背景,所以唱的是老歌,想唱就唱,想打就打,真的給了表演壹個徹底的了斷。

慈禧壹邊看壹邊笑,對公主們說:“這個真有意思,大臉傻。捏起來真好玩,真好玩,以後還得吃兩碗面!”有人告訴太監李:“以後誰要看戲,壹個算壹個,每人十二兩銀子,壹條宮綢。”他還囑咐:“妳替我守著譚鑫培,我會再給妳壹份賞賜。”所有的戲演完後,李把叫到慈禧的住處。

譚鑫培跪在臺階下,聽慈禧說:“今天真是難為妳了。兩部劇都不是妳的工作,但我覺得聽起來不像。八戒是妳的原角,賈良的白口、空氣、武功,都很精彩。”譚鑫培感謝上帝。除了金銀綢緞之外,慈禧現在還送給顧兩個鼻煙壺,四件紅藍絲綢長袍,兩塊四喜白玉手指和壹個炭筆信箋。

這種在《盜魂鐘》中的獨特表現得到了慈禧的稱贊,而不是說譚鑫培“狡猾”。這樣,這種表現就固定了。後來我們就唱譚鑫培,宗法制,八戒打工為生,而《九獅嶺》只打折唱《盜魂鐘》。就這樣,壹部以吳丹為主的戲,變成了壹部以老學生為主的戲。

七月(1900),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光緒逃往xi安。壹年後,我回到了北京。國慶節,慈禧依舊自娛自樂,宣布藝人入宮。當問到時,譚的兒子回答說:“我父親病了,所以不能來。”壹個月後,她沒有再來。慈禧聽不到譚鑫培的戲,也聽不到沒見過他的人。她很生氣,對李說:“的病還沒好嗎?就算當不了警察,也要來請個安!”李實在無奈,給打電話。譚無奈,當即讓兒子背自己入宮見車夫。慈禧太後見此情景,動了惻隱之心,安慰譚鑫培說:“我不會讓妳死的。妳以後要好好當警察,讓我多享受幾年。”說完,他立即拿出幾十顆新配制的極其昂貴的藥丸給了譚鑫培,並說:“服後休息半個月,百病皆愈。”譚鑫培磕頭致謝。

譚鑫培患病後,為了報答慈禧的恩情,自告奮勇用整本《四郎訪母》來孝敬她。慈禧早就想聽譚鑫培的《訪母》,現在想彈整本書,自然很高興。

《四郎探母》是慈禧最喜歡的京劇,也是譚鑫培的代表作。在這次演出中,譚鑫培扮演四郎,工作非常努力。壹首西皮慢板,其中楊延輝坐在宮殿裏思考和嘆息,以獨特的音韻和更優美的聲音讓所有聽眾感到驚訝。許多人擔心他大病歸來後很難唱到最後。沒想到這次演出是史上最棒的。

慈禧高興,立即下令賞銀。

慈禧太後到底看過多少戲,得過多少京劇藝術家,很難說。然而,在這些藝術家中,除了早逝的楊月樓,譚鑫培最受青睞,入宮時間最長。光緒三十三年(1907),最寵愛的小女兒與徒弟王結婚,慈禧特意贈送了壹個彩盒。這種寵愛是藝人從來沒有得到過的。

慈禧直到去世還在聽譚鑫培唱歌,譚鑫培的戲劇幾乎成了她壹瞬間的精神享受。譚柔和的嗓音適合她的女性口味。她對譚恩十分寵愛,賞了他六頂禮帽,讓人們稱他為譚百麗、譚冠軍、譚大王、譚領袖。譚鑫培可以自由出入宮廷,他與王公大臣們關系密切。譚鑫培低沈、委婉、變幻莫測的唱腔,既符合慈禧的口味,又寄托了中國人世紀末的心情,宣泄了他們的憂郁和迷茫。

“如果世界上有好人,那就很尷尬了。”在京劇的初創和發展時期,最高權力的實際控制人慈禧太後非常喜歡京劇,京劇的研究和發展無疑為其輝煌的擴張提供了條件和溫床。慈禧在京劇發展史上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有優越的皇宮演出物質條件,演出規模巨大。同時也使京劇吸收了許多曲調和鑼鼓,使京劇音樂伴奏更加豐富。其次,大批優秀藝人進宮演出,陣容擴大,名家聯手提高了京劇的表演質量,也給了名家們互相促進的機會。這些成就的取得,為京劇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可靠的精神和物質保障,促進了京劇保持其鮮明的藝術魅力,經久不衰。

  • 上一篇:七夕送女友的情話表情包(80句常用語)
  • 下一篇:烤鴨加工方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