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溫州有哪些戲曲?

溫州有哪些戲曲?

溫州南戲最遲產生於宋光宗王朝(1193),距今已有800年。溫州人寫的趙貞女、王魁,算是“第壹戲”。明代《永樂大典》所收張協狀元,也是南宋溫州人所作。誕生於宋元時期溫州的九三書社,是我國最早從事戲劇創作和演出的民間藝術團體。1968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刊本《劉知遠大白兔》也是“永嘉書社人才”所撰。最早將真實故事搬上舞臺,利用輿論的力量促使地方官員“殺死江心寺惡僧祖傑”,是元代溫州人的壹大創舉。《琵琶記》是元初瑞安人高則成的作品,是中國戲曲史上的壹顆明珠。它的誕生將中國戲曲劇本從內容到形式都推向了壹個全新的階段,對後世中國戲劇的發展和完善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溫州戲劇的歷史優勢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壹是溫州人率先創造了唱唱結合、以故事表演為主體的“南戲”。這種獨特的戲劇形式,把中國民族文化的表達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二是溫州人首先利用“書友會”這壹社會文化團體從事戲劇創作和演出活動,湧現出壹批優秀的劇作家和戲劇活動家;第三,早期的南戲作品大多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深刻的社會意義,這使得中國戲曲在幼年時期就具有強烈的戰鬥性和大眾性;第四,溫州南戲的出現,特別是高則成《琵琶記》的出現,從內容到形式都為中國戲曲的進壹步發展和完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清末民初瑞安洪仁秉文創作的戲曲作品多達36種,其中大部分都滲透著“愛國主義”的創作思想。同時,他也是中國寓言劇和科幻劇的開創者。溫州人善於利用豐厚的歷史積澱,於上世紀末啟動了“南戲新系列工程”,改編了壹些南戲經典劇目,在改編中註重現代意識的運用,使壹批古老劇目重獲新的輝煌。2000年,舉辦了為期六天的“南戲國際研討會暨南戲新系列展覽”。讓全國同行刮目相看。第二是戲劇優勢。清代以後,溫州地方戲經過長期的篩選和演變,形成了高腔、昆曲、甌劇、和聲四大劇種。就曲調而言,有正反亂奏、和聲調、徽調、灘黃調、時調。外國戲劇包括京劇和越劇。高腔因其因循守舊而早逝,其他劇種基本都還存在。比如甌劇、和劇,都是多聲部劇種。上述兩種劇種中也存在壹些曲調高亢的小劇種。直接繼承溫州南戲的永嘉昆曲,在發展過程中壹度消亡,但最終起死回生。張協冠軍在首屆中國昆曲節上的演出引起轟動,出現了“到處和大家談永恒的昆曲”的熱鬧局面。此後,歷屆中國昆劇節上演的《殺狗破桂冠》均獲得大獎。上世紀50年代,溫州甌劇上演《高集》《吳三春》等劇目,楊和挑印,壹度冷清。90年代中期,參演的《餐廳殺人》獲得文化部組織的“天下第壹團”南方電影最佳劇情片獎和最佳男演員獎。上世紀90年代出道的方汝江、蔡曉秋,如今已成為甌劇的中堅力量,並多次獲獎。越劇是壹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劇種。溫州越劇團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上世紀末《柴靜集》的演出轟動了全國,並在此後的歷次戲劇節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樂清市越劇團曾憑借《文奴歸來》迷倒了壹批越劇迷,而華·拉腳曾被評為浙江省最受歡迎的演員。上世紀末,因壹部新編的南戲《洗馬橋》而走紅。懷仁堂曾經赫赫有名的瑞安越劇團壹度蟄伏,如今卻在充實實力,準備東山再起。溫州木偶戲歷史悠久,明代成化年間就有關於木偶戲表演的記載。80年代初,平陽木偶劇團的《發條》在全國木偶戲中獲得優秀表演獎。1992創作演出的《水金曼山》再次獲得全國優秀話劇獎和優秀表演獎。石的《藍星之歌》(後改名為《幻雀嶺》)把布袋戲的操作技巧提高到了壹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京劇在溫州民間的普及程度,在其他城市並不多見,相關章節會有詳細介紹。第三是受眾優勢。雖然戲劇的觀眾每年都在減少,但是青少年和戲劇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但溫州的劇場觀眾畢竟是歷史積澱,看戲已經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壹部分。所以雖然數量有所下降,但也不會完全拋棄他們熟悉的民族文化傳統。只要引導得當,失去的觀眾還是可以回來的。溫州市有20多個京劇、越劇的業余組織(票房),每周都有活動。溫州京劇、越劇愛好者在各類全國性比賽中頻頻獲獎。永嘉山區還有壹個歐居村,正逐漸向周邊擴展。本世紀以來,溫州CPPCC和溫州藝術研究院聯合舉辦了多次戲劇進校園活動。溫州電視臺還開設了專門的戲曲頻道;文化行政部門還特別支持有關劇團開辦周末劇場。這些措施對促進戲曲的普及和培養觀眾起到了重要作用。第四是市場優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戲劇危機”的呼聲中,溫州農村逐漸形成了壹個戲劇市場。在溫州農村巡回演出多年的民間專業劇團約有60個,全國各地許多知名的資深演員都來溫州演出。中國傳統戲曲市場的出現也催生了壹個新的行業。溫州人稱之為“表演者”,即中介或經紀人。民間專業劇團大多靠“表演者”帶路。65,438+070多名“演出人員”經有關部門批準進行了登記,並頒發了“農村演出聯絡員證書”。由於市場需要,農村還有專業戶專門裝卸露天舞臺。他們有壹套舞臺設備為演出服務。根據表演者的需要,他們可以用專車把設備運到目的地,搭建舞臺只需要幾個小時。第五是人才優勢。溫州民間有句諺語:“瑞安是天才,平陽是戲子。”演員和才子並列,可見溫州人對演員的重視。從清末到民國,溫州的優秀演員,如葉(蒲門生)、楊勝濤(阿桃兒)、邱壹峰(小聖水)、高玉慶(大)等,壹直為老壹輩所稱道。傑出的演員如劉寅生、(京劇)、、黃(越劇)、陳茶花、(甌劇)等至今仍很受歡迎。《當代溫州》在編劇、導演、演員、舞蹈家、作曲家等多個藝術門類獲得省級以上獎項數百個。值得壹提的是,溫州還有壹支老中青結合的作家隊伍,如遊文貴、俞宗堅、張思聰、張烈、、石等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溫州* * *創作、改編和編排了100多部戲劇。在戲曲理論研究方面,溫州人才濟濟。中山大學已故教授董梅侃和王緝思是中國戲劇史研究的絕對權威。鄭、孫崇韜、葉長海、等研究溫州戲曲的學者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溫州藝術研究院編輯出版的《南戲討論集》於10年分七輯出版,約60萬字,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註。1987、2000年,溫州兩次舉辦“南戲學術研討會”;2007年還舉辦了“高則成誕辰700周年暨琵琶國際研討會”並出版了論文集,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關註。結論。上面說的五大優勢,總結起來只有兩個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資源優勢的四個方面是外部條件或有利因素,而人才能否最大限度地保持和發展現有優勢是主觀條件,是決策的關鍵問題。展望未來,應充分利用上述優勢,珍惜歷史,繼續挖掘和整理優秀傳統劇目;同時,大力開展優勢資源的總結、評論和研究;加大力度培養各類戲曲人才;繼續辦好國劇進校園活動,培養新層次觀眾;扶持民間專業劇團,使溫州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戲曲之鄉”。
  • 上一篇:關於消除傳統商店商機的論文
  • 下一篇:中國潮汕地區的元宵節民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