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我們過去經常會有糾紛、吵架、誤會甚至很多冤假錯案。哪件事與懷疑無關?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關於猜疑的教導,比如“疑人盜斧”、“人心離腹”、“知人面不知心”、“要害人心防人”等等。
多疑的人,不僅壹味的揣測和懷疑別人,還常常神出鬼沒的懷疑自己,白日做夢擔心災難降臨。
懷疑是自我憂慮的毒瘤。我的脈搏跳了壹下,懷疑是心臟出了毛病;有的人得了小兒麻痹癥,脖子有點僵硬,嚇得要死;妳要是有點熱,就會愁眉苦臉。幸運的是,大多數人的擔憂並不持久。但真正多疑的人,總是擔心自己有病。他們四處求醫,反復進行各種體檢。雖然檢查結果不支持任何軀體疾病的診斷,但他們並不相信這種無病報告,仍然堅持把自己軀體癥狀的自我感覺作為患病的證據。甚至還隨便買了壹些我認為是對癥的藥,大量吞下,讓我很安心。
“杞人憂天”這個成語用來諷刺疑神疑鬼的人。古時候齊國有壹個人,晚上走路總擔心天會塌下來,星星會掉在頭上。所以心裏總是忐忑不安,晚上不敢出門。非洲聖地麥加的壹群穆斯林總懷疑星球大戰即將爆發,人類毀滅迫在眉睫。為了避免以後聽到和看到殘忍的“莫須有”的壹幕,他們逃到山裏集體自殺。懷疑壹切,相信壹切,在這裏已經進入了壹個極其絕對的境地,極其容易以假亂真,以至於鬧出了這麽壹個莫名其妙的荒唐笑話。
某大學曾經對3200名男女學生做過問卷調查。其中壹個問題是:“生活中妳最害怕什麽?”2800多名學生回答:“我害怕別人在背後議論我自己。”如此高的比例表明,大多數年輕人總是懷疑別人對他們的看法。事實上,另壹方面,年輕人在社會交往中總是懷疑別人。
我們再來看看。如果生活中兩個孩子在外面打架,出來兩個媽媽,壹個是中國的,壹個是外國人。中國的媽媽很可能會指著對方問:“妳為什麽打我的孩子?”外國媽媽可能會說,“什麽?妳不友好嗎?”
這說明兩個文化不同的媽媽會說兩種不同的話。也可以看出,懷疑對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這是我們民族心理的自卑。如果我們的“理解萬歲”是建立在懷疑的基礎上,那就永遠不可能理解,所以萬歲。因為我們每個人從小就受到懷疑的教育和影響,可以說每個人都有懷疑。
要擺脫懷疑,就要對懷疑有深刻的認識。什麽是懷疑?
猜疑是建立在壹種不信任他人、不符合事實的主觀想象之上的,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絆腳石。懷疑是各種不準確的信號匯聚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下的懷疑。有時它能幫助和完成事情,有時它能拖延和做壞事。對壹些難以把握的事情有壹點懷疑,讓自己對生活中的壹些突發災難有心理準備,往往可以避免壹些盲目魯莽的行為。
但嚴重的問題是,有些人看起來很神經質,總是懷疑別人,懷疑很多不該懷疑的人和事,相信很多不該相信的人和事,絕對懷疑壹切,相信壹切,陷入了涉足社會的心理誤區。陷入這些誤區,也很可能陷入人生的失敗。
懷疑作為壹種復雜的社會心理,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因為心理沒有健康正常的發展,沒有樂觀可及的生活態度和強烈的自信心,所以憂心忡忡,步步內向,經常處於自我封閉的狀態。他不知道每個人都有壹個獨立完整的人格世界。大家哪裏有閑情逸致說妳閑話?他總是用自己狹隘的偏見作為衡量所有人的標尺,也就是認為所有人都和他想的壹樣。
其次,“自私導致懷疑。”這裏的“私”主要是指自我意識,對周圍人的評論敏感,害怕別人在背後說對自己不利的話,所以多疑,陷入壹種自我恐懼的自我防衛。渴望得到尊重和評價,卻又害怕得不到,患得患失,無端猜疑。
又壹次,這是壹場誤會。世界上的壹切都是復雜的,即使雙方的感情和友誼再深厚,也難免有時會產生誤會。因此,人們錯誤地理解他人的言行,相信流言蜚語,引起猜疑,形成裂痕。
簡而言之,對人、對世界的無知和缺乏判斷力是導致猜疑、緊張、誤判和誤解的主要原因。
壹位偉人曾說過,“懷疑就像蝙蝠,它總是在黑暗中起飛。”有懷疑心理的人在與人交往時,往往會抓住壹些不能反映本質的現象,發揮自己的主觀想象進行懷疑,對他人產生誤解,或者在交往前對某人產生壹定的印象,並利用這種刻板印象在交往中處處聯系對方。對方壹有動作,他們就會確認原來的偏見。雖然懷疑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我們可以發現它有壹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沒有事實依據,僅僅依靠自己的主觀想象;抓住“皮毛”,忽略本質,片面臆測;不要懷疑自己的判斷,只要相信自己,懷疑別人,批評別人。有懷疑的人把自己置於苦惱的心態,對別人采取不信任的態度,甚至對自己的感情產生懷疑。
懷疑往往導致偏執。這樣的人往往敏感、固執、謹慎,凡事都要求完美。這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
人們曾經對妳有好感,或者曾經是好朋友,但是妳懷疑別人在捉弄妳,議論妳,說妳的壞話,並因此對他產生偏見,中斷他的交往,或者斷絕他的友誼。妳也可以把壹個很正常的男女交往看成是外遇。
妳可以懷疑所有女人寫給丈夫的信都是情書,也可以懷疑所有男人寫給妻子的信都是情書。如果沒有把手,就懷疑是精神戀愛。所以,對於壹個家庭來說,猜疑往往是導致婚姻不和、家庭分裂的原因之壹。因為丈夫對妻子或者妻子對丈夫的無端猜疑,在什麽都沒有的時候發生了壹些事情,而因為被懷疑不忠而忠貞的事情往往發生在後來。或者,因為壹方受不了另壹方長期無端的猜疑,產生厭惡和困擾,以至於最後決裂的事情經常發生。
很少有人願意和壹個可疑的人交往。他們大多因為怕引起壹些不合理的麻煩而避開妳。所以,多疑的人大多是孤獨的,但妳的孤獨不是哲學家那種優雅的孤獨——如果妳想在世俗之外尋找新的生活和想法,妳是沒有他人幫助的孤獨,壹種卑微的孤獨。妳會處處在難去,生活的能量得不到發揮,妳的聰明才智得不到發展,事業上也很難有所成就。
疑神疑鬼,行動大膽的人極其少見。培根曾經說過,亨利七世就是這樣的人。多疑的人多伴有膽小怕事的性格,更致命。如果妳不克服這種性格缺陷,妳只能以壹種悲慘的方式經營妳的人生。
我們必須認識到懷疑是壹種心理上的罪惡。懷疑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血管裏。如果不采取解毒措施,其後果將像毒品壹樣把我們整個民族推向悲慘的深淵。哪裏來的精力去發展?猜疑是“內鬥”的克星;猜疑是化友為敵的障礙;懷疑是導致自殺和殺人的毒品!
懷疑者的思維方式是不言自明的,因為他丟了東西,看他最近的反常舉動,壹定是偷的。
所以,無論是調整自己,還是對待可疑的朋友,調整自己的思維方法都是極其重要的。
如果妳懷疑某個人或某件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和那個人對話,坦誠友好地和他交流妳的觀點,獲得真正的理解,從而達到理解。壹旦妳明白了,妳就不會再掛在心上討厭那個人了。
消除誤解的方法就是面對面的交流。這比任何含沙射影、迂回了解、間接道聽途說都方便有效。多疑的人往往目光短淺,沒有遠大的目標,沒有真誠善良的心。調整自己的心態,與懷疑者相處的方法如下:壹、培養愛心。從對小動物的愛到對人的愛,猜疑總是從不好的壹面去猜測,這是沒有愛的表現。
其次,培養寬容的心理素質。寬容意味著承認差異,減少對他人的要求。能夠包容他人是與人坦誠相處的首要條件,因為包容是壹種深思熟慮的修養,是去除心中荊棘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