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三峽民間藝術的色彩美

三峽民間藝術的色彩美

三峽民間美術教學芻議。

教育部新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我國美術教育要“引導學生參與文化傳承與交流”,要求“教材編寫要開放靈活,鼓勵教師積極大膽開發地方課程資源。”“感受並熱愛環境、生活、藝術中的美”,還強調要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讓學生對家鄉、環境、生活形成感性認識,“從不同角度觀察、欣賞、感受生活之美。”指導學生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通過利用身邊的物品或者廢舊物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兒童成長的環境對其藝術認知、表達和文化身份認同起著重要作用。然而,中國絕大多數城市、城鎮甚至農村的孩子,除了接受視覺和聽覺上的壹切文化產品外,別無選擇,幾乎所有的精神空間都被視聽刺激和新奇潮流所占據。他們知道畢加索、梵高,卻幾乎不知道吳道子、齊白石;那些代代相傳的具有濃郁傳統文化和深刻思想的優秀鄉土藝術產品,幾乎已經被人遺忘。這種孩子因為偏向西方藝術和流行文化,輕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而缺乏本土文化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校大膽嘗試利用鄉土材料開展藝術教育。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利用當地的材料進行藝術造型活動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很有價值的。

首先,探索三峽的地方藝術

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燦爛的花園裏,壹朵美麗絢爛的三峽民間藝術之花正在綻放。三峽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傳承了巴蜀文化,啟迪了荊楚文化,有其自身的思想基礎、歷史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源。以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三峽歷史文化發展,向世人展示了古老三峽藝術的真諦和現代藝術生命的延續。三峽民間藝術以其純凈、深邃、豐富、神奇、動人的造型和審美展示了三峽獨特的民間文化魅力,賦予了三峽文化藝術重要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導向。她是三峽文化中的珍貴遺產,散發著濃郁的藝術芬芳,在三峽藝術長廊中展現出非常誘人的藝術魅力。從三峽的民間藝術來看,形成了豐富的門類和多彩的藝術風格,形成了地域遼闊、民俗風情濃厚的藝術造型特色,尤其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三峽風光

雄偉的長江三峽以其雄偉、奇特、險峻、秀麗、幽僻的景色而聞名於世。是長江旅遊線上最精彩、最集中的景觀長廊。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駐足三峽,緬懷三峽,為三峽作詩。遊過三峽的人,常常被矗立在河岸上的歷史人文景觀的自然藝術造型美所吸引,贊嘆不已。隨著三峽水庫的建成,三峽河段和庫區兩岸的山谷、深溪出現了壹些新的風景。古老而神奇的三峽是壹幅美麗的風景畫。隨著三峽大壩水位的升高,關註峽江美景的人們擔心大自然創造的三峽風光會被淹沒。“三峽蓄水後,雄偉的山峰還在。雖然蓄水對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有壹些影響,但平湖的峽河風光會更迷人。”山清水秀、峽壁陡峭的自然畫卷,與高峽、平湖、碧波的美麗畫卷相得益彰,創造了三峽新的壯觀景色。

三峽石

長江三峽的石雕藝術,從自然的尋、選、構思、加工、塑造等。,浸透著“精神”的造型理念。三峽民間藝人巧妙構思生動靈動、活潑有趣的意象,創造出具有豐富思想內涵的藝術形象,明明白白、誇張含蓄、深刻雋永,從而揭示了象征吉祥如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滿、和諧美滿的三峽民俗風情,達到了情感靈動的藝術境界。首先,藝術家要以創造性和豐富的形象思維去尋找,經過反復觀察和考察,確定峽石的寓意,或形似人物、動物或植物,或富有詩意和文藝,或繪畫形式豐富,或奇形怪狀,內涵深刻。其次,有些峽石需要巧妙的描繪、加工、組合成壹種造型優美、寓意深刻、意趣無窮的“精神美”,高於自然美。例如,在壹塊僅22厘米高的深藍色峽石中,露出壹塊與峽石輪廓十分吻合的乳黃色,展示出壹尊別出心裁的深藍色雕像,仿佛是壹位儒雅、典雅、穩重的孔子在向聖人微微鞠躬、說教。這塊三峽石與底座的色、石、形完美結合,形似壹個整體,表現了作者寓意生命的藝術思想。

三峽根藝

長江三峽的根藝非常豐富獨特,是三峽河水千百年的沖刷、浸泡、擠壓、腐蝕形成的。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奇特奇妙的造型根源。有的光滑細膩,有的粗糙斑駁;有的手勢很容易精彩,有的很簡潔;有的大如磐石,有的小如彈丸;有的顏色鮮艷;顏色是白色、黃色、紫色或黑色...三峽的藝術家們把這些天然的樹根作為感情的載體,賦予它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神奇地構造了三峽根雕之美。比如根雕《孔雀》是三峽的根雕藝術,壹只栩栩如生的孔雀,美麗的翅膀和尾巴張開,單腳直立,向下凝視,像壹只開著屏風的孔雀,像壹只在鏡子表面反射的孔雀,或者在尋找食物。讓妳從造型中體會到更多的藝術精神。這些都顯示了三峽民間藝人運用這種造型的審美意義。

其他三峽民間藝術,如藍印花布、刺繡、編織、皮影燈、年畫、竹簾畫、根雕、石雕等。,都是造型實用美觀的傑作。這些民間藝術取材精美,造型生動,表演精彩,寓意深刻,直接服務於三峽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成為趣味鮮明的三峽民間藝術。

二、利用地方藝術和地方材料開展藝術教育活動。

開展美術造型活動,妳要收集大量的運營素材。因為當地的材料種類很多,不會因為時間的流失而減少,所以壹年四季都可以收集到不同的當地材料,比如小石子、黃泥、橘子、棕櫚葉、樹葉、樹根、果實等等。就地取材具有自然美的特點。在許多鄉土材料中,大多具有自然色彩和藝術美的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首先,色彩漂亮,如白色、灰色、赭色、紅色、黑色、白色、綠色、黃色等顏色,可用於拼貼圖案和點綴;此外,蔬菜和水果的天然顏色讓學生愛不釋手。其次,形象突出了藝術美的特征。比如在巖石中,有的表面粗糙,但卻有質感的魅力。它奇形怪狀,隨便撿起壹塊石頭都能讓妳想起另壹種動物或者其他東西。我們是這樣操作的:動員所有家長參與收集,老師利用假期親自收集整理,家長和學生壹起出去收集,比如帶孩子去三峽采風,去茶葉之鄉五峰的茶園參觀;去大詩人屈原的故鄉秭歸實地考察;遊覽昭君故裏興山;去大壩拍三峽迷人的景色。收集各種關於三峽的詩詞書畫,去江邊撿石頭,去附近的農村田野采樹根,挖黃泥,橘子園橘子熟了就去摘橘子,逛果蔬批發市場,買便宜的果蔬做造型。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根據大小、形狀、類型進行分類,學習分類的知識。同時,在對材料進行分類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觀察,初步了解到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形狀特征和紋理,為開展造型活動做準備。學生在收集整理當地資料的過程中,學會了分工合作,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當地的材料來自自然和日常生活。這些材料的可塑性很強,可以讓學生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它們可以根據材料的特性進行建模。它們可以用筆來畫和裝飾,可以剪,可以撕,可以貼。壹種或兩種材料可以連接,多種材料可以綜合使用。它們可以放在平面上,三維造型,單個變換或多個組合。比如小石頭可以用來拼搭、點綴、造型;表面平整的大石頭可用於裝飾畫,黃泥可用於簡單的陶器、茶具、花瓶等。吃剩的橘子皮可以做橘子皮貼,橘子小燈籠,還可以就地取材綜合利用。美國醫學生理學家rougier sperry博士指出,手部動作越復雜、越高級,大腦就能發展得越充分、越完美,使人變得更聰明。學生在觸摸材料和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各種感官,手、眼、腦、口並用。在鑒賞、拼讀、擺姿勢、剪、貼、畫、印、雕的訓練中,激發大腦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力。

當地的藝術和材料起源於家鄉,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學生在利用當地材料開展造型活動的過程中,增強了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了解自己家鄉的優秀藝術和特色資源,感知自己的地域、風土人情,同時也促使學生萌發對家鄉、祖國的熱愛。

三峽的民間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繹了許多優美的造型和深邃的藝術精神。這裏揭示的三峽民間藝術只是其中的壹小部分,還需要我們繼續探索。

  • 上一篇:七年級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答案)
  • 下一篇:福建省高級法院工作報告(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