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禾1941出生於壹個小商人家庭。他出生的豫西南小縣城,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積澱,出了馮友蘭、許、宗璞、等眾多文化名人。活躍在小縣城城鄉的漢劇、曲劇、大曲、三弦書、古爾詞,給了他豐富的文化營養和藝術熏陶。田中和的父親是壹位忠誠勤勞的制燈人,在他三歲時去世。頻繁的戰爭,父親的早逝,在壹次次逃亡中成長,給田中和的童年留下了過早成熟的印記,使他的作品充滿了敏感而悲涼的情調。中學時代,田中和愛好廣泛,除了文學,還喜歡藝術和音樂,甚至壹度想當天文學家。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他選擇了文學創作。高中畢業後,他考上了蘭州大學中文系。然而,他對大學的文科教學感到失望。這些課程他都在課余讀完了,比如文學史,文學理論,有自己的見解。1961年春,大三學生田中和為了實現自己的作家夢,不顧家人勸阻,決定退學,擅自將戶口遷到農村,成為鄭州郊區的壹名農民。之後他回了老家,做了私塾老師,辦了個街邊小廠。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他完成了大學學業,閱讀了大量中外名著,堅持了自己的文學追求,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1980年,田中和被調到唐河縣文化館從事專職文學創作,將創作重心轉移到小說上。1985年,回鄉20年後,在《山西文學》第五期發表短篇小說《五月》。以敏銳的嗅覺,清醒的思維,生活流和心理流的敘事風格,詩意的筆調,開啟了農村題材寫作的新風格,受到文壇的廣泛好評,榮獲1985-1986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田中禾20年的藝術準備和痞子的積累在5月份壹出,他的姐妹《春日》、《秋》相繼問世,引起巨大反響。後來又發表了《葉溪》、《春谷》、《南風》、《桃樹》、《最後的秋雨》、《明天的太陽》、《轟炸》、《黑幫》等壹系列短篇小說,獲得多項文學大獎,成為當代文壇頗具影響力的作家。
65438年至0987年,田中和調任河南省文聯,後擔任文聯副主席、省作協主席。入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專家。2001退休,河南省文聯巡視員。現為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顧問、河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後,田中和的創作進入了又壹個高峰。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兩個長篇系列的創作中,同時發表了壹些短篇小說、散文和隨筆。他的小說和散文相互映襯,更好地揭示了作家對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的中國當代歷史和現實生活的思考和理解。人性的視角、個體的立場、批判意識、對自由的追求和思考使他的作品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內容。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田中和的中短篇小說可以分為兩個系列。他用兩套筆墨,在現實和歷史的領域裏探索自己的主題。他繼承了早期創作中充沛的憂患意識和情感投入,用熱情的筆觸描繪了經濟大潮中社會底層小人物的命運。與以前的作品相比,這些章節在語言上更加簡潔,在形式探索和現代敘事技巧上更加嫻熟。
2010年,田中禾出版了孕育多年的小說《父親和他們》,與他更早的小說《黑幫》形成對比。作品壹經問世,便在文學界引起廣泛關註。這部小說通過壹個知識分子的生活反映了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這是壹個自由和人性被社會制度和傳統文化壓制和改造的故事。小說采用復調敘事結構、雙後置多角度敘述、反諷風格,塑造象征性人物。被認為是“深刻審視二十世紀中國革命和個人自由的重要作品,其反思意識富有歷史感和沖擊力。”對結構形式的探索廣受贊譽。
2011出版小說《十七》。這是壹部帶有濃厚自傳色彩的情感巨作。悲傷的故事,催人淚下的細節,唯美感傷的文筆,幽默詼諧的語言,被評論界稱為“以個人視角書寫的最真實的中國當代史”。
在中國文壇向大眾趣味靠攏的整體趨勢下,田中禾堅持了文學的基本精神和藝術追求,表現出清醒的精英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