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自汗盜汗的發病機理是由於陰陽失調,導致汗液異常滲出。病變臟腑涉及肝、脾胃、肺、腎。病理本質是虛。自汗多因氣虛,盜汗多因陰虛內熱。肝火、濕熱等邪熱所致者為經驗性。如果病程長,或者病情重,就會出現陰陽虛實夾雜的情況。自汗久則傷陰,盜汗久則傷陽,導致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邪熱郁蒸,久病傷陰,可見虛實之證。
方毅玉屏風散
來源:世界醫生有效治療的處方
它由黃芪15克、白術10克、防風6克、黨參10克、浮小麥20克、糯米15克、麻黃10克、煆牡蠣30克(先炒)、大棗5枚、甘草6克組成。
益氣固表。
適應癥為自汗,伴有盜汗,尤其是在頭、頸、肩和背。運動很有益,精神疲勞乏力,面色蒼白,四肢缺乏溫度,容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處方中黃芪、白術、人參、甘草、浮小麥、糯米根、麻黃根、煆牡蠣收斂止汗,大棗、中脾同用,起到益氣固表的作用。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玉屏風散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和協同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格黃芪湯
來源“兒科綜合征和治療”
由黃芪9克、黨參9克、白術9克、白芍9克、五味子9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浮小麥30克、大棗3枚、炙甘草3克組成。
益氣固表。
主治:自汗盜汗。
本方用黃芪、黨參、白術、大棗、甘草益氣固表,用芍藥、五味子、龍骨、牡蠣、小麥斂陰止汗,諸藥同用。
藥理學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黃芪湯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防散桂枝湯
源《傷寒論》
由桂枝6克、白芍10克、生姜2片、大棗5枚、黃芪10克、浮小麥15克、糯米根15克、煆龍骨(先炒)20克、甘草6克組成。
協調營地和警衛的功能。
主治:自汗、全身出汗、微寒、怕風、低熱或不熱、精神疲乏。舌淡,苔薄白,脈緩。
方劑以肉桂、芍藥、生姜、大棗、青草調營衛,黃芪益氣,浮小麥、糯米根龍骨止汗,諸藥合用,起到調營衛、斂汗的作用。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桂枝湯對體溫、汗液分泌、腸道蠕動和免疫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具有抗炎、鎮痛、鎮靜、抗病毒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四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
來源:中醫實用兒科
由桂枝6克、白芍6克、黃芪9克、大棗3枚、浮小麥15克、煆牡蠣20克、炙甘草6克組成。
功能調和營衛,收斂止汗。
適應癥是自汗。
方劑以肉桂、芍藥、大棗、青草調營衛,黃芪益氣,小麥、牡蠣止汗,諸藥合用,起到調營衛、斂汗的作用。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具有調節免疫功能、鎮靜止汗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吳芳韋嘉生脈散
來源《內外傷辨惑論》
它由太子參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烏梅6克、枸杞10克、黃芪10克、桃幹10克、糯米根10克組成。
功能益氣養陰,收斂止汗。
主治:自汗盜汗屬氣陰兩虛。
該方劑由黃芪、太子參、麥冬、五味子、枸杞子、烏梅、桃子組成,糯米根收澀止汗。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加味生脈散具有提高適應性、抑菌止汗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防六七木盜汗湯
來源:臨床處方手冊
它由黃芪15g、生地15g、白芍12g、五味子10g、龍骨15g、牡蠣15g、地骨皮10g、面粉20g組成。
功能益氣養陰,收斂止汗。
主治盜汗。
該方劑由黃芪、生地、白芍、五味子、地骨皮、龍骨、牡蠣、小麥組成,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固表止汗之功。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齊木盜汗湯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止汗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防己保和丸
來源《丹溪心法》
由山楂10克、神曲10克、萊菔子10克、陳皮6克、法半夏6克、茯苓10克、連翹10克、胡黃連6克、黃芩10克、麥芽65438組成。
具有消食化積、清熱和胃的功能。
適應癥:自汗屬於脾胃積熱。
解除脾胃積熱的方子,可以化痰止瀉。該方以山楂、神曲、萊菔子、麥芽消積,陳皮、半夏理氣和胃,茯苓利水,連翹、胡黃連、黃芩清熱,甘草配伍,清熱和胃,達到止汗的效果。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保和丸能增強腸道蠕動頻率,提高排空速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八加味祛脈支竹丸
來源:中醫實用兒科
它由六神曲10克、炒麥芽10克、炒蒼術10克、炒枳實10克、山楂10克、萊菔子10克、雞內金6克、連翹10克組成。水煎服,每日1劑。
具有消食化積、清熱和胃的功能。
適應癥:自汗屬於脾胃積熱。
解除脾胃積熱的方子,可以化痰止瀉。該方劑以山楂、神曲、萊菔子、麥芽消積,白術、陳皮、雞內金理氣健脾,枳實降氣,連翹、胡黃連、柴胡清熱,諸藥合用,起到消積、清熱和胃的作用,從而達到止汗的作用。
藥理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加味祛脈支竹丸能增強腸道蠕動頻率,提高排空速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芳久止汗粉
源頭在人群或醫學界傳播。
它由等量的牡蠣粉和五倍子粉組成。
功能收斂止汗。
主治:自汗或盜汗。
處方用牡蠣粉和五倍子粉外用,達到收斂止汗的效果。
藥理學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止汗粉可以減少出汗。
使用方法:混合均勻後塗抹在出汗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