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到了,又要吃好吃的粽子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包粽子,在壹些地方,我們還有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人們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主張廣納賢才,授權,富國強兵,主張聯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革職,趕出京城,被流放。當秦軍入侵楚國京都時,屈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痛不已,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報效國家。最後,他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愛國樂章。
今年端午節到了,媽媽特意從超市買了各種口味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推開粽子的葉子,大口地吃了起來。蘆葦葉的香味撲鼻而來。這時,我不禁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著我,感染著我。我們是生活在祖國懷抱中的孩子。我們應該像我們的祖先屈原壹樣,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集中精力努力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很興奮。每當端午節來臨,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和香囊,給孩子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壹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軍入侵楚國的首都。當屈原和楚國的壹位醫生得知這個消息時,他們感到悲傷和憤怒。最後,他們抱著壹塊大石頭跳進了河裏。當地人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粽子,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
所以有吃粽子的習俗。每年端午節,老百姓都會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到河裏,於是就有了賽龍舟的習俗。家裏掛艾草菖蒲,掛香囊,給孩子寫“王”字怎麽樣?原來古代沒有蚊香,沒有花露水,沒有紗窗,所以人們在門口掛艾草和香囊,給孩子掛香囊,防止蚊蟲叮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之王,蟲子咬不到他。喝雄黃酒也是為了防蛇咬,所以有這個習俗。
然後我媽讓我吃粽子。餃子裏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等。剝開粽子的綠葉,裏面是美味的粽子,就像壹個穿著綠色棉襖的粽子精靈!我壹口咬下去,啊,粽子好吃!這種又香又甜的味道壹直在我心裏,讓我陶醉。我真的很喜歡粽子!
端午節在我們國家也不是壹個重要的節日。就我所記得的,我們沒有在那裏慶祝所謂的端午節。沒有其他地方舉辦的龍舟賽等活動!只是到了那壹天,大家都忙著包粽子,沒別的事了。
小時候對端午節沒有太多的記憶。不知道怎麽跟大家說。只是近幾年,我們村很多人才開始關註端午節。
在那壹天,家家戶戶都會掛起菖蒲、艾葉、劉樺、大蒜和人形的龍船花,這就是所謂的艾仁。大廳掛艾葉,用剪刀或剪彩做成老虎,上面貼艾葉。女人們競相佩戴它們來驅走邪靈。用菖蒲作劍,插在門楣上,有驅鬼的神奇功效。
當然,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現在大多數家庭都自己包粽子。壹家人都很忙,忙著過節,感覺很幸福。
自從在學校出來工作,就很少回家,端午節也沒有在家過,所以不知道我們現在家裏有什麽風俗習慣。但總之,賽龍舟,吃粽子,插艾是絕對不行的。
以上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沒有太多的活動,所以在我的記憶裏沒有什麽值得思考和告訴妳的。可能我們家鄉太落後了吧!這個我也不知道。再加上農村的人不太重視這個節日,所以大家有時候會忘記。所以請其他朋友告訴我們他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供妳參考。也許我們會擴大妳的習俗!
中國是壹個文化遺產豐富的國家,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和中秋節。今天我將告訴妳關於端午節的事情。
為什麽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慶祝端午節?那是因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壹天遭到迫害,被迫投江自盡。為了紀念他,人們把他死在河裏的那壹天定為端午節。
在我國,端午節有許多民俗。包粽子是每個人都喜歡的習俗。這壹天,壹家人會坐在壹起包粽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等餃子熟了,大家再坐在壹起吃。美味的粽子會飄得滿屋都是。賽龍舟也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活動。親戚朋友在河邊看龍舟比賽。看,壹艘龍舟快速駛來,激起了沿河觀眾的熱情。大家為之鼓掌歡呼。
在我的家鄉,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壹些艾草,貼在門窗上。我問奶奶為什麽要貼在門上。奶奶說這是我們這裏的習俗。如果插上艾草,蚊子,蛇,螞蟻就會遠離我們的房子,讓我們的家庭健康。如果家裏有孩子,也會把五毒葫蘆掛在衣服上,祈求孩子健康。雖然這些只是壹些習俗,但是在我們家鄉已經形成了壹種文化。
雖然端午節只是眾多節日中的壹個,但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增長了我的知識。希望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傳承下去。
語文課學了壹首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插艾葉,放在香囊上。吃粽子撒糖。龍舟愉快地沈入水中。但是我不明白這些習俗的原因。老師讓我們做壹個小調查。端午節就要到了。安徽省合肥市的居民根據傳統習俗購買艾葉並貼在門上,以吸引祝福並趕走邪惡的靈魂。
在合肥淮河路的壹個菜市場,我看到壹個女人買了壹些艾葉,準備回家做飯。她說,根據傳統,人們會在端午節期間在門上掛艾草來辟邪。合肥城隍廟市場路邊,家住郊區的王大爺推著三輪車賣艾葉。他的苦艾酒是從附近的山上采來的,幾根樹枝和其他草葉紮成整齊的捆出售,四捆壹美元。艾葉散發出壹種特殊的香味,不時有人上前采摘購買。
不明白為什麽要用艾草。爸爸告訴我,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羽狀裂深,表面綠色,葉上有濃密的白毛,莖葉有特殊的香味。在中國古代,艾蒿被用作藥物。針灸的艾灸方法是將艾葉在穴位上灼燒治療。古人也相信艾草可以用來驅邪。我和父親還在壹本古書上看到,雞不叫的時候,拿艾條的人就像人壹樣拿著,收起來艾灸,證明很有效。這壹天,人工智能以人形掛在門上,消除有毒氣體。在古代,人們認為端午節後天氣開始變熱。蚊子滋生,易患傳染病。因此,在這壹天,五種植物,如所謂的天竺吳銳菖蒲,艾葉,石榴花,大蒜和山丹,被用來消除各種毒素。
沒想到端午節會有這麽多關於艾葉的知識。傳統節日文化的確博大精深。
端午節前後,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壹片艾草。這是人們的習俗。還有壹個故事,讓我慢慢為妳解決這個問題。
唐朝末年,發生了壹場戰爭。普通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沒有足夠的食物、衣服和睡眠,他們的生活很悲慘。黃巢將軍想推翻王朝,於是準備了壹支軍隊,想發動壹場大戰。開戰前的壹天,黃超在中午看到壹個女人抱著壹個23歲的孩子和壹個5、6歲的孩子。他深感困惑和驚訝。他說:“妳為什麽抱著壹個大孩子,帶著壹個小的?”女人回答,最大的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如果最大的孩子丟了,每個人都會難過。但是如果孩子丟了,只有我難過。我不想讓更多人難過。
黃超聽到這裏很感動,說:“只要妳把艾葉掛在門上,我保證每壹個有艾葉的家庭絕對沒事。善良的女人壹聽,馬上告訴了其他人,於是大家都在門口掛艾葉。
第二天,黃巢出門,路過壹個小鎮。看到每扇門上都有艾葉,他想起了自己的諾言,從大路繞道走了。
這就是端午節掛艾葉的由來。同時艾葉有防蚊辟邪的作用。艾蒿太神奇了!
端午節前後,家家戶戶都在門上掛壹片艾葉。這是人們的習俗。還有壹個故事,讓我慢慢為妳解答這個問題。
唐朝末年,兵荒馬亂,百姓生活水深火熱,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夜不能寐。大將軍黃巢當時想推翻王朝,於是準備兵力,想大打壹場。開戰前的壹天,黃巢中午看到壹個女人抱著壹個兩三歲的孩子,懷裏抱著壹個五六歲的孩子。他深感不解,驚訝地說:“為什麽要抱老大,領孩子?”女人回答:“老大是我哥的孩子。如果老大丟了,大家都會難過的;”但是如果孩子丟了,只有我難過。我不想讓更多的人難過。"
黃巢很感動,說:“只要妳把艾葉掛在門上,我保證家家戶戶有艾葉,絕對沒問題。”善良的女人壹聽,馬上告訴了其他人,於是大家都在門口掛艾葉。
第二天,黃巢領兵打仗,路過壹個小鎮。看到家家戶戶門口都有艾葉,他想起了自己的諾言,從大路繞道走了。
這就是端午節掛艾葉的由來。同時艾葉有防蚊辟邪的作用。艾葉太棒了!
端午節到了,奶奶門前掛著壹束艾葉,濃郁的艾香蔓延開來。
房前屋後都能聞到香味。有壹個端午節掛艾葉的小故事!
據說唐朝末年,戰火紛飛,百姓水深火熱。有壹個農民叫黃巢,他想推翻朝廷。有壹次,他要進攻這座城市。前壹天,他去查看地形,突然看到壹個女人在熙熙攘攘的難民人群中格外引人註目。她懷裏抱著壹個五六歲的孩子,手裏拿著壹個兩三歲的小男孩。
黃巢過去問:“為什麽要把大的抱在懷裏,把小的抱起來?”女人說:“因為老大是我哥的孩子,老三是我的孩子,老大更重要。要是最年輕的能和我們壹起逃走就好了。如果沒有,就只能聽天由命了。”黃巢說:“妳在門口掛艾葉,是為了家人平安。”
回去後,好心的婦女們讓整個城市都知道了這件事。第二天,黃巢來攻城。他看到每所房子上都掛著艾蒿。結果他遵守諾言,決定放棄攻城。這樣,全市人民都會安然無恙。
其實艾葉的用處可以多得多,可以驅蚊辟邪,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每逢端午節,吃粽子、插艾草是奉化人不可或缺的習俗。我知道我知道我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但是為什麽要插艾草呢?大人說艾草是用來祛瘟疫辟邪的,我也知道艾草的作用很大。既能驅蚊,又能讓人神清氣爽。我不想停留在表面。我越不明白,就越想知道。我是個好奇的孩子,知道艾草的來歷,就去問了爺爺,爺爺把艾草的故事講的很清楚。
傳說很久以前,天上有個老仙女來到人間打聽民風,因為那時候人們生活無憂無慮,無憂無慮。老仙女來到人間,變成了壹個衣衫襤褸、窮困潦倒的老乞丐。他右手拿著壹根棍子,左手拿著壹個破碗,來到壹個普通農民的門前。家裏有個小姨在餵豬。豬吃雪白的面條,不吃糠。老人看著它,但他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他伸手拿過破碗,在農婦面前晃了晃,懇求道:“嫂子,行行好,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請給我點吃的!”大嫂瞪著老神仙說:“去吧,去吧,臭要飯的,給豬吃也比給妳好!”豬吃了還會長肉!"老仙女懇求道:"好心的嫂子,別給飯吃,給點水喝吧!"大嫂聽了,順手把掛在墻上的破木勺取下來,扔給老仙女,惡狠狠地說:"妳自己舀吧!"“老神仙看見了,這東西怎麽會舀水呢?老仙女生氣了,把袖子往墻上壹擦。墻上立刻出現了十個大大的顯眼的字:全村人都染上了瘟疫,三天就死了。它變成了壹縷青煙,升上了天空。女人嚇得臉色發白,過了好壹會兒才反應過來,知道自己闖了大禍。
第二天,老神仙駕著雲,正要在村裏撒瘟疫藥。突然,她看到壹個女人壹手抱著五六歲的大兒子,壹手抱著兩三歲的小兒子。老神仙百思不得其解,怎麽抱大抱小!然後他變成了壹個老人,倒在路上,呻吟著。那婦人見了,便問:“老人家,妳怎麽了?”"我的腳被樹枝戳了壹下。"女人看到老人的腳上沾滿了血。她壹把孩子抱在手裏,就在路邊的草叢裏摘了幾片艾葉,放在老人的傷口上。不久,血止住了。老人問:“妳這麽急著去哪裏?”女人說:“我村裏有個嫂子,脾氣不好。昨天,她得罪了壹個仙女,仙女生氣了。她說不出三天,全村人都會染上瘟疫,我們急著逃跑。”她壹邊說著,壹邊把老人扶了起來,說:“老人家,妳可以跟我們壹起逃命啊!””“那妳為什麽不帶那個小的呢?”“老人家,不瞞妳說,大兒子是我丈夫和前妻生的。現在老公死了,我想留下他們的命根子,好好保管。”“哦!”老神仙聽了壹楞,以為自己差點做錯了事!世界上好人還是很多的,但壞人畢竟很少!他看著苦艾說:“妳們不用擔心,也不用逃命。這種艾草是防瘟疫的。只要妳把它插在屋頂上,妳就不會死於瘟疫。”說完,他跳上雲端,帶著塵土把母子倆送回了村子。壹到村裏,女人們就到處找蒿草,把消息傳遍了全村。後來老神仙雖然往天上扔了瘟疫藥,但也沒事,因為天下到處都是蒿草。
從此,端午節插艾草的習俗代代相傳。同時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也有了新的理解。
端午節插艾草昨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插艾草,這是我家鄉由來已久的習俗。據說還有壹個神奇的故事:唐紹恩在嘉靖十四年成為紹興知府後,最讓他煩心的就是當地水患頻發。當時,惠濟、殷珊和蕭山的水都是從錢塘江、曹娥和錢清江交匯的三江口流入大海的。當時因為河口沙堆積如山,洪水無法泄出,所以“民甚苦。”為此,唐紹恩考察了山惠平原的地理水道。到了三江口,看到兩山對峙,不禁心生歡喜。他馬上對隨行人員說:這條河下面壹定有石根,是個修建水閘擋潮的好地方。經過地質調查,確實如此。因此,唐紹恩決定在三河交匯處的彩峰山和貝隆山之間修建壹座攔潮放水的水閘。
自唐知府建三江門以來,紹興風調雨順,旱澇保收,連續十余年豐收。這時候有些人奢侈浪費糧食。有壹天,太白金星下來拜訪人的感情。他來到紹興壹個叫水村的村子上空,按下雲頭,變成壹個衣衫襤褸的老乞丐。他走進壹所房子,看見壹個女人在餵豬。豬槽裏全是油膩膩的剩飯和白米飯,竈上竈下都是零散的食物。老人說:“嫂子,可憐可憐我吧,給我點吃的。我已經餓了三天三夜了!”出乎意料的是,女人撇著嘴說:“滾出去,妳這個乞丐!”!誰有東西給妳吃?給妳,不要餵豬,過年可以殺肉!"太白金星強忍怒火,說道;"我已經三天沒喝壹口水了。我能在總部喝點水嗎?”女人翻了幾個白眼,就從墻上拿了個勺子遞給老人。勺子滿是洞,她怎麽能舀水呢?這不是故意捉弄人嘛!太白金星氣得覺得這裏的人惡心,就用手指在門墻上畫了幾筆,然後留下壹團煙霧,人就不見了。餵豬的女人知道剛才來乞討的老人是神仙,她非常害怕自己的災難。
第二天壹早,金星太白拿著瘟疫瓶來到村上空,正想向下傳播瘟疫。突然,她看到村頭的河裏有壹個女人,抱著壹個大孩子,牽著壹個小孩,慌慌張張地在過河。他覺得很奇怪,就變成了壹個小老頭,來到女人面前說;“我從來沒見過過河的時候,抱著壹個大孩子,牽著壹個小孩子。”女人說老人家,妳不知道這個大孩子是我老公前妻病逝時留下的。這孩子是我的親生兒子。昨天,我們村壹個潑辣勢利的女人怒斥壹個老神仙,說是瘟疫造成了我們村的今天,所有村民都死了。我們不得不逃跑。流水感冒很容易生病。我寧願讓自己的兒子淹死在水裏,也不願讓這個大兒子受委屈!”太白金星壹聽,心想,這是個善良的人。同村的人心思不同,不能壹視同仁,於是從地裏拔出壹根艾草說;回到村子裏,把這種艾草放在妳的房子裏,這樣瘟疫就不會感染妳的房子了。”隨手壹指,河上突然出現了壹座橋。知道自己遇到了神仙,女人拿著艾草謝過老人,就帶著兩個孩子從橋上過了河。女人過了河,心想,我家怎麽躲過瘟疫?我帶著兩個孩子,拔了壹大包蒿草,匆匆回村。我在每家每戶的門框上都插上了艾草,甚至是那個不擅長餵豬的女人。
金星太白播下的瘟疫無處可降,於是隨風飄入大海。那天碰巧是五月初五。此後,這種端午節插艾草的習俗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