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篇:端午節的故事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傳說它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誕生的。據我媽說,端午節有的地方會有龍舟賽!雖然我們這裏沒有這個活動,但是吃用艾草和香囊包著雞蛋的餃子是壹年壹度的事情。端午節剛好放假,媽媽提前壹天包好了好吃的粽子,有蜜棗,有臘肉,有豆餡,還有我最愛吃的豆沙。
起床後,洗完就跑到廚房找粽子。看到媽媽包的粽子,我就像小貓看見魚壹樣迫不及待地找豆沙餡,就把它剝了。剝的時候發現粽子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微綠的粽子被白糯米包著,中間夾著紅豆沙,白的是紅的。壹邊觀察嘴裏時不時有口水。慢慢咬壹口,閉上眼睛,讓甜甜的糯米香在嘴裏慢慢散開。太香了。吃完粽子,我媽給我和我哥帶了壹個她在天亮前縫好的香囊,說會給我們帶來好運。各種布縫在壹起,再裝上艾草朱砂和桃葉,壹聞就有淡淡的香味。它也是壹個美麗的裝飾品。為了了解屈原,我特意讓我媽幫我找他的相關資料。屈原是戰國時期的壹位愛國大臣。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們必須發揚這種精神,繼承我們的民間文化和民族傳統。
我喜歡端午節。
第二章:端午節的故事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想出了壹個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外;他氣得跳進了古洛河。當地的漁夫劃著船,把竹筒裏的米順著古洛河撒向屈原。後來,人們用竹筒把大米換成粽子,把小船劃成龍舟來紀念屈原。人們每年都慶祝端午節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崇拜屈原,所以我們每年都慶祝端午節。
生活在戰國時代的屈原雄心勃勃,年輕時就表現出驚人的才華。他贏得了楚懷王的信任,成了“左派”。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他是壹個掌管內政和外交的大臣。
戰國本來就是齊、楚、燕、漢、趙、魏、秦爭霸的亂世。商鞅變法後,秦國越來越強大,經常攻打六國。當時能與之抗衡的只有楚、齊;鑒於當時的形勢,屈原主張對內改善內政,對外聯合秦國,侵犯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受到秦國賄賂的寵妃、上官大夫、靈隱紫嬌的排擠和陷害。
糊塗的王懷聽信讒言,疏遠了屈原,把他流放到漢北。結果,楚懷王被秦國騙去當了三年的俘虜,死在了異國他鄉。
屈原看到這壹切,極其憤怒。他堅決反對屈辱投降受到政敵更嚴重迫害的秦國。新登基的楚襄王,比他父親更昏庸,把屈原流放到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長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的精神和生活都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壹天,當他在河邊唱歌的時候,他遇到了壹個正在釣魚的隱士。隱士見他憔悴憔悴,勸他“不要墨守成規”,“要隨和”,與達官貴人同流合汙。屈原說:“不如去湖南,埋在壹條河魚的肚子裏;安能白,蒙世俗塵?”我寧願跳進河裏,被埋在魚肚裏,怎麽能讓我的白質暴露在世俗的塵埃裏?)
公元278年,楚國都城被秦軍攻破,詩人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眼看國破家亡,他無力發力。他很擔心。在極度的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以東的汨羅江邊,俯首稱臣。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是農歷五月初五。
還有壹個故事: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楚國人。楚平王殺了他的父親。他憤然跑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完成霸業,攻占了楚國。他把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裏挖出來,鞭打他三百下,為父報仇。然而,吳王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非常專橫。沒有聽伍子胥的“聯合起來抗越”的計劃,而是聽了他的。
話說,把劍交給伍子胥自殺,還要在五月五日,把伍子胥的屍體扔進錢塘江。此後,江浙壹帶的人們在每年的五月五日舉行各種祭祀伍子胥的活動,這成為端午節各種習俗的起源。
這些故事世代在兩岸民間廣為流傳,為端午節帶來了悲壯的文化內涵。
第三章:端午節的故事每當我獨自走在池塘邊,看到翠綠的蘆葦葉枝繁葉茂,我就知道端午節要到了,人們會用它的葉子包粽子。粽子好吃又黏,壹口就能結出壹個蜜棗,真的讓人回味無窮。
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麽來的?接下來我來告訴妳!有壹次無意中從多彩中國了解到,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壹天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他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從小聰明有才華。楚懷王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信任了他。盡管朝廷的壹些官員竭力陷害他,破壞他與楚懷王的關系,但他壹直公正廉潔,直到楚懷王去世。
後來,楚懷王的兒子繼承了王位。他年輕氣盛,朋黨常說屈原被罷官流放。不久,楚國日漸衰落,最後被秦國吞並。屈原痛恨世界泥濘,沒有光明,這讓他很難過。於是在五月的第五天,他抱著壹塊大石頭跳進了河裏。當地人趕到後,都劃船去救他。小船像龍壹樣在水面上起飛,但它沒能救屈原。人們聽說它被龍困在了水裏,開始往水裏扔綁著五色的餃子,希望把龍趕走。
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買綠豆糕,賽龍舟,在門前放艾條,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