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龍舟比賽文化和習俗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龍舟比賽文化和習俗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非常流行。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同民族風俗文化的差異以及端午節賽龍舟的文化習俗壹直在演變。

很久以前,陜西安康有壹場龍舟比賽。龍舟競渡是安康的壹項民俗活動,漢水流域對此有著悠久的演繹。

相傳漢水地區以龍為圖騰的氏族,崇拜龍形之物。秦之首,楚之尾,時而隸屬楚,時而轉屬蜀秦的福祉,愈發頻繁。從東漢到南北朝,又回到荊州,有時到漢中。

相傳東漢時,安康的第壹任縣令是劉龍,湖北荊州人。因為荊州有劃龍舟的習俗,這個習俗也因為劉龍的到來和倡導而流傳到安康地區。南北朝時期安康有關於龍舟的記載。自唐代以來,賽龍舟已經發展成為壹種習俗。唐代詩人元稹在他的詩《競》中寫道:

我觀看劃船比賽,因為我測量偉大的源泉。

天地曾經爭雄,日夜繁盛。

龍蛇相怒,海黛俱崩。所有的動作都被攪拌和抓撓,變得泥濘不堪。強龍族,壹個孤軍奮戰的種族。都是螞蟻打架,龍舟不夠。

同時,唐代的劉禹錫、白居易、張劍鋒等都留下了有關龍舟競渡的詩篇。這壹習俗自北宋以來逐漸成為民間水上運動娛樂活動。

安康的龍舟比賽,由於地理和文化的聯系,特別是與楚接壤,很受當地人民的歡迎。1869年,安康龔升人劉應秋因參加反清復明的“復社”組織被捕入獄。經查,並無證據,於是赦免了他,還給了李,在貧困中迎來了端午節。那裏所有的男女老少都去看龍舟比賽。劉迎秋不想出門,壹個人在家喝酒,於是寫了壹首詩《五日》:

無聊了就會偷懶,好心也會反過來對妳。閑來無事翻開書,壹股門的味道。沒錢就忘了過節,有酒就不想餓。孩子們歡天喜地地互相呼喚,龍舟已經穿過了洛杉磯。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真實地反映出,龍舟比賽早已成為安康人民廣泛參與和喜愛的活動。隨著時代的演進,龍舟比賽開始定形定人數,由龍舟比賽引發的其他遊樂競標項目也隨之出現。

古代,安康市每年農歷五月初三至初六舉行龍舟比賽,劃四天,數十公裏內的男女老少觀看龍舟,有時形成晚上舉火把的盛況。

當時安康市的龍舟分真龍和假龍。真龍是專門為賽龍舟而造的船,形似黃瓜,雕有龍的頭、尾、鱗。它們只在每年的龍舟比賽中使用,真正的龍有6條。

假龍是用臨時的彩布裝飾在壹艘船運木船的木筏上。固定的8只,不固定的13只,壹共27只真假龍舟。小假龍,也就是多條混河龍,不算在內。

除了每年在安康市和旬陽、紫陽、高覽、白河、石泉等縣舉行龍舟比賽外,漢江沿岸的大道河、劉水鎮、蘭河口、月河口、石梯鋪、青桃灣、蘆河口、束河、瓦房店等地也有賽龍舟的習俗。賽龍舟作為壹種民俗,集祭祀、祈福、競技、鬥誌、榮譽於壹體,有壹套節目和比賽方法。傳說古代安康有兩種祭祀龍舟的方式。壹個辦法是把老龍頭放在龍頭廟裏祭祀。所有賽艇運動員都必須在獻祭前三天清洗自己。

壹般儀式程序是先開鑼鼓道場,然後龍頭拜香3次,劃手依次拜香,三叩九拜。龍頭或者鄉紳念悼詞。追悼會後要唱壹些花鼓詞,然後劃手遊街,下河保護龍頭。

另壹種是為端午節裝龍頭,只不過程序和第壹種壹樣,只是第壹年贏的龍舟要由輸的賽艇手祭拜。祭拜結束後,這條龍舟的劃手會把船繞369圈,然後帶上愛普的頭圈,再擡上龍舟順流而下。龍舟的下水儀式相當隆重,有香燭、豬頭、羊頭、香蒲、粽子和時令瓜果。從程序上來說,是先敲鼓敲鐘,然後是禮炮。

啟動儀式開始時,先宰殺壹只大公雞,在香案前滴上雞血後,投入河中,稱為“雞祭河”,以求吉祥。如果有講究,請和尚或道士念經。龍舟下水前,龍頭要喊,劃手要跟:

龍舟在水中劃槳劃水,令鬼神害怕;龍舟用力劃入水中,使對手喊幹。劃啊劃,劃啊劃,直到河水開出銀色的花朵;劃啊,劃啊,劃啊,直到滿地都是金黃色的瓜...劃手們喊好下水的號子後,把龍舟推入水中。龍舟比賽正式開始。比賽分為水上賽、水上賽、對岸賽、繞圈賽、冠軍賽、鴨子賽等。

冠軍賽有兩種。壹種是在河裏插壹面竹旗,先搶到就贏了。壹種是往河裏扔浮標,很滑。誰先上船誰就贏。還有人搶鴨豬的尿泡。

抓鴨,就是把鴨頭上的毛拔下來,撒上鹽粉,把鴨子扔到河裏。鴨子遇到鹽疼就往水裏鉆。所有玩家下水抓鴨子。誰搶的多誰就是勇士,哪條船搶的多誰就是贏家。

抓豬尿泡,即泡若幹新鮮豬尿,放入銀幣等。,所有的玩家都下水去搶。贏的方法和抓鴨子壹樣。

安康龍舟賽是我國歷史上最長的龍舟比賽。安康與荊楚龍舟有關,尤其是屈原曾經被流放到漢水流域,使得安康漢江龍舟賽更具紀念屈原的文化色彩。

蘇州也是端午節的發源地之壹。農歷五月初五,在古老的徐門城墻下,蘇州以紀念伍子胥命名的徐江上,彩旗飄揚,龍舟等待下水,吸引了許多蘇州人揮舞旗幟,為運動員吶喊助威。

這裏壹年壹度的龍舟大部分都是隔年留下來的,只是不放在水裏,因為船體容易腐爛,但是有專門的房間存放。

端午節的前兩個星期,龍舟出屋,露天倒掛,雨天刷漆。我們還應該準備壹面用豬皮做鼓面的傳統鼓,在比賽中使用。

端午節那天,胥江兩岸人潮湧動,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觀看龍舟比賽。蘇州人叫龍舟下水龍,提前迎神就叫“下水”。

他們在河邊搭起5米高的彩臺,舉行舞龍的龍舟節儀式。祭拜完道神伍子胥,比賽正式開始。

蘇州自古以來就是絲棉布的重要產地,機器用戶密集,形成了產業鏈和專門的染坊。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工匠們平時低調,但在這壹天的龍舟賽上,他們團結壹心,爭奪冠軍。

溫州歷史悠久,孕育了獨特的龍舟文化。端午節劃龍舟在溫州人中間很流行,代代相傳。《溫州古代民俗》壹書記載:

溫州各地都有龍舟,寺廟裏都有香官。傳說香官是專門劃龍舟的神。

據說在端午節期間,壹些地方會建造新的龍舟。在四月的第壹天,會敲鼓打開寺廟的大門,向官員和神獻祭,造船也將開始。

各地農村習俗壹般在五月初壹打開廟門,祭神後立即劃船,俗稱“上水”,龍舟返回時稱為“接香”,龍舟結束時稱為“散河”或“洗巷”,將龍舟翻轉,第二天再翻轉搬運到廟中保存,也要祭祀官神。

在龍舟競渡區,家家戶戶都要交龍舟費,請龍舟手喝酒,放鞭炮,設祭歡迎,稱為“放香案”。龍弓到處都差不多。有的在船體上畫了龍林,活動的龍頭龍尾放在頭尾,造型較小。有的在船體上畫了幾條龍林,而且是無頭無尾的,但形狀較大。

每個鄉鎮的龍舟都有自己固定顏色的旗幟。如果壹個鄉鎮有幾艘龍舟,也要用旗幟來區分標誌。

過去溫州南郊南塘河的古習俗是,藍旗、龍頭、龍尾、船身都是藍色的,稱為“青龍”。相傳東方黑龍只有七家叫龍,所以綠色是正色。黃色的叫黃龍。旗幟是白色的,船的顏色也是白色的,俗稱“白龍”。

如果是紅旗,船身也染成紅色,稱為“紅龍”。龍船裏沒有黑龍。有說烏龍兇的,也有說北方玄武是龜,爬得慢贏不了的。所以溫州沒有黑龍船。

龍舟賽剛開始,兩船比拼,水追浪飛,兩條龍爭冠。各鄉河流分段,龍族互不幹擾,有大龍地、小龍地之名。每艘龍舟壹般包括壹名舵手和20名劃手,配有大鼓、嗩吶和鑼。鼓手、鑼手和嗩吶手各自為龍舟吶喊。

鼓聲壹響,眾人劃槳,龍舟唱起,伴隨著鼓聲和嗩吶聲,節奏清晰有力,在人們面前展現出壹種粗獷而有節奏的民族風情。

溫州的龍舟數量額定為每槽36人,俗稱“三十六香官”。如果是小龍,船身是13,劃手26人,船身上壹個旗手,後面兩個,神歌壹個,鼓兩個,鑼兩個,香爐兩個,正好36人。大隆有18檔,兩邊劃船36人,鼓、尖、鑼、旗、唱神、持香桶執事12人,需要48人。

船夫穿的衣服壹般和國旗顏色壹致。在蒼南等地,壹身白衣的白帽是對屈原的紀念。在船面上,鼓在中間,兩邊劃船的人要聽鼓。兩端有尖槳,就是舵,以此來校正舵的方向。俗話說:

鼓是命令,尖是生命。

鑼是用來聽鼓聲的,也有鼓勵的作用。旗幟的顏色很明顯,以便岸上的觀眾能認出來。那些持杖唱神,持香打架的,是為了給官神上香,在比賽中沒有作用。

溫州的龍舟中,以永嘉上塘、下塘壹帶的龍舟最為著名。鬥龍壹般在水流湍急的楠溪江進行,距離5公裏,往返10公裏。

如果妳隨波逐流,中途漲潮,或者妳隨波逐流,中途退潮,妳壹定要戰鬥到底,不能停。另外沒有改變方向,要排到最後。它的尾端裝有尖槳,尖處兩人,船頭兩人,以保持船的首尾平衡。

站在龍尾末端的兩個人,壹起用36槳移動,對加強速度有很大作用。途中水長逆流,風緊浪急,鑼鼓喧天,喊聲震天,場面壯觀。

歷史上溫州賽龍舟要建水臺亭,是溫州特有的觀賞龍舟。叫“劃船臺亭”,“臺亭”又叫“彩舟”,是龍舟的壹種。這條船有幾十英尺長,十多英尺寬。龍的頭部和尾部雕刻有木頭、胡須、眼睛、鱗片等。,塗上彩漆或鍍金,外面掛紅色。在陽光的照耀下,它真的有“日照龍林萬點金”之美。

全船33個劃手,都穿著錦衣,還雇人在岸上用繩子拉。船上音樂悠揚,彩旗飄揚。最著名的“排臺閣”是烏丹、花柳堂、蟬街。

龍舟上搭起亭臺樓閣,還有戲裝和蕩秋千的樂隊,孩子們扮演著如禪禪拜月、八仙過海等戲劇角色。每到端午節,壹座新裝修的亭子在江面上緩緩遊動,十分壯觀。

畫臺亭的習俗流行於清朝同治年間和20世紀初。因為成本巨大,地方財力有限,不是每年都做。壹般每隔壹年計劃壹次,取決於收獲的質量。

龍舟賽具有振奮人心、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壹直為人民所喜愛,廣為流傳,經久不衰。

陽江的龍舟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每艘龍舟都屬於當地的寺廟或姓氏宗祠,有自己的標準和稱謂。每個龍舟都有自己的龍舟協會,負責人被稱為“龍種”,意為傳承。龍種負責組織安排年度賽事。

農歷五月初壹,各龍舟協會舉行莊嚴的“龍舟節”儀式,給龍頭畫龍點睛,梳好發髻,梳好胡須,然後劃船到附近河港的竹林裏采青,再出門參加比賽。

陽江傳統龍舟長30.6米,中間1.2米寬。它是由柚木或楊木制成的。龍首高大威猛,艇身閃亮烏黑,頭尾鱗甲五彩斑斕,胡須飄逸,極為威猛,全艇54人。

它們不同於世界各地賽龍舟的習俗。這裏的龍舟賽壹直遵循“逆水行舟”的方式,旨在體現壹種不怕困難、爭第壹的龍舟精神。世人稱之為“劃龍舟,賽精神”。

賽龍舟時,雙龍並排逆流而上,鑼鼓喧天,水花四濺,宛如龍舟河,蔚為壯觀!

每年端午節前後,東莞水鄉都有賽龍舟的習俗,其中以萬江區、道滘鎮、麻湧為最大。賽龍得了金牌,好不熱鬧。

東莞的龍舟制作很有講究,選用堅韌輕盈的昆甸木作為龍骨。壹年壹度的龍舟賽結束後,它被埋在村子附近的河底。直到明年農歷四月初八,由村裏的長輩主持,年輕力壯的農民下水挖出龍舟,扛上岸,打磨。這個儀式叫做“舉龍舟”。

各鎮龍舟觀賽的日期和地點都是歷史傳承,早已形成習慣。

  • 上一篇:空手道基本功自學(好的,加100分)
  • 下一篇: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區別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