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簡單介紹蒙古族的習俗和傳統節日。

簡單介紹蒙古族的習俗和傳統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農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裏阿”,即白月。夏天,草豐美,牛羊肥美,草原上會舉行那達慕大會。具體時間自定。這種節慶活動可大可小,甚至壹家人都可以舉辦。屆時,方圓方圓幾十裏、幾百裏的牧民都會帶著家人騎馬(現在基本上改成了現代交通工具)前來參加。其他節日還有敖包節、馬奶節、剪羊毛節,都是從生產活動和宗教祭祀儀式演變而來的。此外,還有壹項重大的祭祀活動,那就是成吉思汗陵的祭奠。每年農歷3月21日、5月15日、8月12日、10月3日,鄂爾多斯伊金霍洛都會舉行四場盛大的紀念活動。

蒙古新年節

蒙古族的新年節也叫“白節”或“白月”,與牛奶的潔白密切相關,“白”在蒙古族心目中有“開元”之意。關於蒙古新年有不同的傳說。據史料記載,從元朝開始,蒙古族就接受了漢族的歷法。因此,蒙古族的白月恰逢漢族春節的第壹個月。這就是蒙古人“春節”的由來。蒙古族的過年雖然和漢族的春節壹致,但是吸收了壹些漢族的習俗,比如吃餃子,放鞭炮,但是也有很多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在除夕夜,農牧區的蒙古族通常會吃紅燒肉,點篝火,以示家人團聚,辭舊迎新。初壹淩晨,晚輩以“迎賓酒”向長輩行禮,親朋好友互獻哈達,祝賀新年吉祥。整個白月(正月),草原上經常可以看到身著節日盛裝的牧民在馬蹄或汽車、摩托車的伴隨下,帶著酒歌,壹起走親訪友。

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大賽”——摔跤、賽馬、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包括各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壹般在祭祀山川、軍事遠征、凱旋、皇帝登基、正月、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如今的那達慕每年在夏秋之交舉行。壹般來說,要看當年畜牧業的生產情況,有小豐收,也有大豐收。除了傳統的“男子三賽”,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種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單洽談和物資交流。

馬奶節【錫林郭勒草原蒙古族的壹個習俗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誇馬、飲馬奶酒為主要內容而得名。主要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鄂爾多斯牧區。通常在農歷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持續壹兩天。為了慶祝豐收,互相祝福,除了準備足夠的馬奶酒,我們還用全羊席招待客人,並舉行賽馬,邀請民謠歌手演唱祝福語,向蒙古老醫生贈送禮物,並在烏蘭齊木表演或放映電影。據說那達慕節就是源於此。

腳包

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祀敖包是蒙古族居住區常見的祭祀活動。

“敖包”是蒙古語音譯,又稱“鄂博”、“腦包”,漢語意為“高堆子”。原指遊牧邊境和道路上用石頭或泥土堆成的石堆或土堆,用於標記。正如《清惠殿》所記載的:蒙古“是遊牧民族相會之地,無山川為誌,為誌築石者,謂之敖包”。後來逐漸被視為神靈的居所,作為祭祀和供奉的對象。於是,原本的地標、路標就變成了供奉山神、路神、村保等神靈的地方。也可以根據需要在現場建造。以前內蒙古所有的旗、蘇木、寺廟都有自己的公敖包,富裕家庭也建幾個敖包,每個敖包都有自己的名字。

敖包壹般建在地勢較高的山丘上。多用石頭堆起來,有的用柳條圍起來,用沙子填起來。壹般來說,它有壹個圓形或圓頂方形底座。插若幹條幅或樹枝,上面掛各種經幡或綢帶。有的糧食放在袋子裏,有的放弓箭,有的埋在佛像裏。敖包大小不壹,數量不壹。壹般多為單個個體,7或13並列組成敖包群。中間的主敖包比兩邊(或者周圍)的大。

以往祭祀敖包的活動,多在農歷五月至七月水草豐美、牛羊肥美的季節進行。屆時,本蘇木、本齊乃至附近各縣的人們將扶老攜幼,給敖包帶來哈達、全羊、奶酒、奶食。首先獻上哈達和祭品,然後喇嘛誦經祈禱,每個人都跪拜。然後在敖包中加入石頭或用柳條進行修補,並掛上新的經幡和五色絲帶。最後,參加祭祀的人要圍繞敖包從左到右轉三圈,祈求上帝保佑,保佑人畜興旺。祭祀儀式後,經常舉行賽馬、摔跤、射箭、投藍球等傳統體育活動。

  • 上一篇:三教中哪壹個起源最早?
  • 下一篇:專家講座的開場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