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老齡化社會的問題與對策

老齡化社會的問題與對策

根據我國第壹次至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統計和預測數據,從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上半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82-2000年是人口老齡化的前期。在這期間,70年代生育率下降對整體年齡結構的影響才剛剛開始,所以老齡化的速度不是很快,老齡化的程度也不是很高。老年人口從7700萬增加到1.28億,老年人口占比從7.63%增加到9.84%,年均增長0.1.2個百分點,接近老年型的標準。2000-2030年是快速老齡化階段。在此期間,生育率下降對人口年齡結構的作用和影響已經充分顯現,因此老齡化速度加快。預計老年人口將從2000年的6543.8+0.28億增加到2030年的3.35億,年均增加668萬。老年人口比例從9.84%上升到21.93%,年均增長0.39個百分點。2030-2050年是高水平人口老齡化階段。在此期間,老齡化速度開始放緩,老年人口增長率降至每年364萬人。同時,由於兒童和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同時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從21.93%上升到27.43%,並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

人口老齡化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影響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實現這壹戰略,需要良好的人口環境,包括合理的人口年齡結構。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領先於經濟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壹定的制約作用。為了消除和減輕其不利影響,將老齡化的壓力轉化為動力,有必要分析人口老齡化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從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歷史和現狀來看,其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將導致中國勞動力短缺。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的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是勞動力來源的基礎,在總人口中處於核心地位。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及其占總人口的比例是壹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人口老齡化的初始階段,勞動年齡人口的比例不會減少,而是增加,因為兒童的比例大大減少了,而老年人口的比例略有增加,甚至還不如兒童。壹旦總和生育率達到更替水平,兒童比例會上升,而老年人比例只會上升,勞動年齡人口比例會立即下降。

從現在到2020年,中國15-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不斷增加。預計2065年增加到9.268億,438+00,2020年達到9.345億。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2022年以後會有減少的趨勢,2030年、2040年、2050年分別減少到8.879億、8.654億、8.357億。從1970開始,兒童比例下降幅度大於老年人,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上升,從1970的53.5%上升到2000年的65.1%,預計2010年將達到67.9%。此後逐年遞減,2020年、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分別為64.5%、59.2%、57.0%和55.1%。

上海經歷了前幾年的“少子化”,到2010,也會出現勞動年齡人口超過勞動年齡人口的情況。

2.人口老齡化會導致贍養系數和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必然導致贍養系數和老年人贍養系數的增加。中國老年人贍養系數從1970開始不斷上升,預測2010年為17.4,2030年為37.0。2050年進壹步上升到47.5時,勞動年齡人口與老年人口之比將接近2:1。70年代中期以前,由於兒童撫養系數高,總撫養系數也高。此後,隨著子女撫養系數的降低,總撫養系數降低,1990年為56.5,2010年僅為47.3。隨後,子女撫養系數上升,老人撫養系數上升,總撫養系數也相應上升。2030年和2050年將分別達到68.9和865,438+0.4,大大超過目前發達國家的水平(48-55)。從100的勞動年齡人口中供養70-80個非勞動年齡人口,不僅會使社會不堪重負,還會大大增加勞動力成本,降低產品的競爭力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

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退休人員逐年增加,養老金支出也相應增加。根據相關數據,1984年我國退休人員總數為1478萬人,1990年為2301000人,1997年為3351000人,1999年增加到3727萬人。預計2030年和2050年分別達到91.27萬人和1.0303萬人。我國退休人員保險待遇總額1061億元1984,2068.3億元1997。預計2030年和2050年分別達到73219 5億元和18265438+。

3.人口老齡化將影響中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的結果是,勞動年齡人口群體中的大齡勞動者越來越多,比例越來越大。這種變化在人口學上被稱為勞動年齡人口老齡化。國際上把勞動年齡人口分為三部分:15 —— 29歲為年輕勞動力,30 —— 44歲為中年勞動力,45 —— 59歲(或45 —— 64歲)為老年勞動力。在勞動年齡人口中,年輕勞動力比例下降,老年勞動力比例上升,稱為勞動年齡人口老齡化。壹般認為,老年勞動力體力逐漸下降,反應不如青年人快,不能適應快節奏的生產活動,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生產,不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於自動化水平低、勞動強度大的行業,影響會更大。中國是壹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水平低,勞動密集型產業多。在這些行業中,勞動年齡人口的老齡化會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是壹項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結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制定能夠控制人口增長、避免人口過度老齡化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前提是人口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當前,中國既要控制人口增長,又要防止人口老齡化過快,老年人口比例過高。因此,必須制定兼顧二者的中長期人口發展規劃,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在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要實現2005年中國人口總量控制在6543.8+0.35億的預期目標,必須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穩定現行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0.9%以內。從2000年到2010年,如果農村總和生育率不變,城鎮總和生育率將從1.2提高到1.8,全國總和生育率將從1.89提高到2.0左右。壹方面城鎮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避免“四兩兩”的家庭結構另壹方面由於總和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可以繼續控制人口增長,使2010年總人口控制在1374億以內。2010以後,農村和城市總和生育率不變,2035年達到高峰時總人口將達到1503億。之後逐漸減少到2025年的6543.8+0.468億,在最大人口容量6543.8+0.6億之內。按照這個趨勢,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將從2025年的2.76‰下降到2030年的0.99‰。同時,經驗表明,人口增長率的下降會帶來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的上升。人口增長率為2%時,15-59歲人口比例為55.97%;當增長率下降到1%和0時,比例分別上升到57.47%和58.35%。這樣既能控制人口增長,提高勞動年齡人口比例,減緩老齡化程度,又能降低贍養系數,有利於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要制定優惠政策,支持老齡事業和產業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對市場總需求的影響必然導致市場結構的變化。因此,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調整產品結構,發展老齡產業,開拓老齡市場,已成為保持市場穩定和繁榮的重要途徑。國外經驗表明,重視老年人的消費問題,不僅有利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也是拉動內需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此,國家應對發展老年社會服務給予經濟支持和優惠政策。2.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道德體系,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和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是重大的社會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政策措施,歸根到底要體現在法律法規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上。雖然1996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但總體來看,老年人法律建設仍然滯後於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壹些涉及老年人的民事糾紛處理也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依據。切實維護老年人權益,發展老年事業,應盡快制定和完善社會保障法、社會救濟法、家庭贍養法、社區服務法、老年福利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實踐證明,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法規體系,可以更好地調整老年人與非老年人之間的關系,懲治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有利於促進家庭和諧,保障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要建立和完善與人口老齡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養老保障體系。針對我國經濟欠發達、人口老齡化速度快、經濟發展超前的特點,應建立公平與效率並重、資金來源多渠道、社會養老城鄉差別化、家庭養老與社區養老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由國家基本保險、企業補充保險和個人儲蓄保險組成。養老保險基金應采取現收現付和部分積累相結合的方式籌集,即在現收現付的基礎上,建立個人賬戶進行儲存和積累,多收保險費作為積累基金,為21世紀人口老齡化高峰時養老金的大幅增加做準備。這樣既能保證老人近期的經濟生活,又能緩解未來的壓力。同時,要大力弘揚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因為協調代際關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有賴於法制和法律的支撐,也有賴於精神文明和道德的保障。因此,有必要加強家庭倫理教育和敬老養老的精神文明建設。

3.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提高對人口老齡化的承受能力。人類社會發展史首先是生產發展史,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標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都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基礎的。20世紀60年代,隨著經濟增長黃金時代的消失,特別是石油危機之後的經濟危機,社會保障制度迅速陷入困境,導致所有發達國家都出現了社保基金入不敷出的困難局面。根據國際勞工局的研究報告,社會保障危機的主要原因不是養老金領取者的不斷增加,也不是醫療技術不斷提高的結果,而是經濟發展緩慢和失業嚴重。社會保障的危機不是社會保障結構的危機,而是運行不良對經濟基礎的侵蝕。如果經濟能以合理的速度發展,社會福利的支出是可以滿足的。

中國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的客觀事實,更需要加快社會經濟發展來增強對老齡化的承受力。我國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因此,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在社會主義國家,壹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後,必須致力於發展生產力。解決“老有所養”問題的根本途徑還在於發展生產力,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增強綜合國力。

4.充分利用老年人的人力和人力資源,把人口老齡化的壓力轉化為動力。要加快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讓更多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他們的潛力。如果目前中國的勞動力相對富裕,20年後這種優勢將不復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可以彌補勞動力的不足,為國家創造更多的財富,將壹部分消費人口轉變為生產人口,將人口老齡化的壓力轉變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同時,加強老年學研究,發展老年學教育,實現健康老齡化,對我國來說是壹件新生事物。因此,在制定老齡政策、開展老齡工作、發展老年教育、培養老年工作者、處理代際關系、實現健康老齡化等方面,都迫切需要老年學理論的借鑒和指導。因此,必須加強老年學的研究,為實現人口老齡化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協調創造有利條件。

文章來源:天府新論

  • 上一篇:網絡廣告的發展趨勢是什麽?
  • 下一篇:航模陀螺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