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清官。人們叫他包公,很少提到他的名字。古代通俗小說和戲曲中有很多關於包拯的故事。但是小說戲曲裏的包拯和歷史上的包拯大相徑庭。小說和歌劇中的壹些情節完全是虛構的。
包拯999年生於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二十八歲考中進士,開始做官。後來做了樞密副使(樞密副使是當時最高的軍官)。
包拯善於判案,執法如山,鐵面無私。他在瀘州做官的時候,他的壹個親戚犯法,被官府告上了法庭。包拯依法處理,所以打了壹頓。壹些親友想以包拯為靠山,胡作非為。現在,他們不敢再作惡了。
後來包拯被調到北京做官。北京有很多皇親國戚和權臣,這些人就更無法無天了。有個張堯佐,他侄女是宮裏的貴妃。憑借這層關系,他同時擔任過三任秘書等重要官職。這三位大臣都是掌管國家財政和稅收的官員。包拯認為,按照張耀佐的才能,擔任三個秘書都不合適,更不要說同時擔任幾個要職了。於是,他壹連寫了五篇演講稿,彈劾這個有背景的權貴。
為此事,有壹次,包拯在法庭上與宋仁宗當面爭吵。在包拯的壹再反對下,宋仁宗終於解除了張耀佐的兩個官職。當時有個大官僚叫王魁。他在擔任鏡湖南路交通使的時候,非常殘暴兇狠,拼命剝削壓迫百姓,逼得他們逃到山裏,聯合起來反抗。後來被調到江南西路當轉運使,繼續禍害百姓。包拯在走訪這些情況時,非常氣憤。他馬上去兩個講學,彈劾說:“王魁殺了百姓,逼得百姓逃進山洞,危害極大,至今不收手。朝廷絕不能任用這種壞人,危害國家。”
這兩條線上去了,朝廷沒有停王魁的官,而是把他調到淮南轉運。包拯堅決反對朝廷的這種做法,到第三處起到疏通和彈劾的作用。過了壹段時間,包拯得知了王魁的另壹大罪狀。原來,王魁在江南西路擔任轉運使時,懷疑地方官邊賢告發其罪行,遂采取報復行動。他暗中指使人誣告邊顯,他壹下子拘留了五六百人,制造了壹個大冤案。包拯連續四次彈劾王魁。他大義凜然地斥責朝廷說:“朝廷忍心讓壹個地區的百姓讓王魁加害嗎?”在包拯的七次彈劾下,宋仁宗最終不得不去了王魁的辦公室。因為包拯大公無私,任何皇族、親戚、權臣都沒有辦法接觸到包拯。所以當時有句話:“沒有聯合,就有閻羅和鮑老。”人們將他與傳說中的冥界閻羅相提並論。
包拯本人處處守法。曾在端州府(今廣東肇慶)為官。有壹種硯叫端硯。端硯石堅實精細,雕刻精美,是壹件珍貴的工藝品。以前端州地方官員以向皇帝進貢為名,借機搜刮端硯,奉承權臣。他們收集的廣東硯臺數量是進貢數量的幾十倍。包拯到了端州,只收了皇帝進貢的量,壹分也沒拿。端州人很佩服包拯這麽老實,這麽有自制力。
包拯當了大官,但家裏的生活還是很簡樸,和普通人壹樣。他壹生中最痛恨貪官汙吏。他在壹篇文章《家訓》中說:貪官的後代,不準回老家;死後不準葬在包家的祖墳裏。包拯的清正廉潔,壹直為人們所稱道和推崇。
參觀肇慶包公文化公園的思考
小時候看《三俠五義》,聽老師講過包公的故事。我壹直很佩服這個黑臉月牙胡子的古代官員。
最近,我組織我們公司的所有黨員去參觀肇慶西派的包公文化園。據悉,該文化園是在原包公廟的基礎上擴建改建而成,總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它由包公廟、清心園、文化廣場、文化街和觀景臺組成。
當我們停好車,從南面進入廣場時,首先看到的是壹塊45度長的傾斜石碑,上面寫著100個“連”字,讓人在欣賞中國漢字藝術變化無窮的同時,感受到“連”字的豐富內涵和意義。
文化廣場十分遼闊,在“連”石碑對面有壹座戲樓,紅墻青瓦,十分高大、雄偉、醒目,可容納數千人在此觀看演出。在劇院的屋頂上,妳可以欣賞眼前的西江風光。江面綠水長,機船往來頻繁,興風作浪。對面青山倒映在河中,雖有波浪,也清晰可見。
我們穿過文化廣場,進入包公寺。墻上掛著包公壹生寫的五韻詩:“赤子之心為根本,正道為計。”秀幹終成樓,精鋼不作鉤。蒼沖燕雀Xi,草滿狐兔愁。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誰也不以為恥。“這首詩和合肥包公寺的詩略有不同。其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倉沖楚雀Xi,草枯兔急”這句話在這裏變成了“倉沖燕雀Xi”歷史上有遺風”也換成了“過去有遺風”,但兩句詩的大意都是:做人要光明磊落,就像壹棵郁郁蔥蔥的大樹要做房子的頂梁柱,精鋼絕不當鐵,要做無愧於史書教誨的清官。
步入寺內,有壹尊包公的石像,旁邊放著壹些石碑,都是記載包公清正為民的歷史詩詞和事例。人們不禁尊敬包公。
左轉進入清心園,包公的史料、典籍、文物、蠟像、模型、拓片、碑刻、電子音像等形式全面詳細地介紹了包公的生平事跡,展現了包公的清廉執政。園內樓閣相連,假山獨具,飛瀑而下,玉橋臥波,錦鯉戲水,處處綠意盎然,花香四溢,處處優雅宜人。這是肇慶市政府建設的廣東首個集“廉政教育、歷史文化、旅遊觀光”為壹體的省級基地。也是社會各界接受廉政教育,感受古端州文化歷史和休閑娛樂的文化新地標。
包拯在肇慶端州府任職三年,為端州百姓打井引水,開荒教學,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和故事。尤其是“包公摔硯”的故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是這樣的:廣東端州出產壹種類似紫雲的石頭,當地人用來制作上好的珍貴硯臺,向皇帝和達官貴人進貢。包公任端州知府時,不僅不允許下屬索要寶硯,同時還奏稱宋仁宗皇帝,減少了向寶硯進貢的次數,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當包公被調離此地時,當地人悄悄在他的箱子裏放了壹塊寶硯,只有他的下屬寶興看到了。奇怪的是,包公的船就在不遠處,突然,電閃雷鳴,風雨交加。起身問道:“誰拿了段硯?”寶興說了實話,包公拿出硯臺扔進了河裏。這時奇跡出現了:風雨雷電戛然而止,天空壹天天開闊起來。船啟航後不久,硯臺沈沒的地方就出現了壹個沙洲,即硯臺島。纏在硯臺上的黃布落入水中,順流而下,成為壹灘,即黃布沙。這就是民間流傳的“包公投硯入株州”的故事。
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多啟發。包公之所以被世人稱為“包青天”,是因為他始終堅持潔身自好。包公拋掉了硯臺,拋掉了端硯的寶貴財富,獲得了非凡的偉大和正直,留下了感動今人和後人的高尚品格和精神。我們應該向包公學習,永遠記住“廉”字。
雖然距離包拯去世已經1000多年,但他的清官為民的精神對我們仍有現實意義。通過組織公司全體黨員參觀包公文化公園,接受反腐倡廉教育,增強黨員幹部的廉政意識和法紀觀念,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為企業經濟建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