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百病。《傷寒論》如何治脾胃(附醫案)
很多朋友在後臺反應,想了解脾胃調理的知識。的確,現在幾乎所有人都脾虛,十個人中有九個腸胃不適,消化吸收能力差,臉色晦暗難看。
我們也處在壹個講究吃的社會。和別人打招呼的時候,經常會說,吃飯了嗎?這真的是對脾胃健康的關心和提醒。
另外,我們誰不是在想每天工作壓力大,學習負擔重,養家糊口任務艱巨。想多了,心裏就會不平衡。所謂擔心會傷脾。長期處於這種擔心和焦慮中,妳的脾胃會受到傷害。
現在有多少人敢說自己脾胃很強?
妳的胃怎麽了?
胃口很好,胃口很好,味道很好,特別能吃,但是吃了之後不吸收長肉。
我經常餓,但是吃了之後覺得肚子脹。
雖然覺得餓,但是不想吃,只能自己吃。
我胃口中等,能吃,但是吃了之後容易胃脹胃疼。
胃特別敏感。換個地方或者季節,壹緊張,不管吃什麽都會肚子疼。
很明顯,我的胃害怕吃冷食,但是我總是想吃冷食,我也喜歡吃冷食,但是吃了之後感覺不舒服。
總覺得胃脹,腹脹,打嗝,感覺肚子裏有很多氣。
胃酸反流,燒心,胃裏有灼熱感。
胃痛胃脹,怕吃涼,壹感冒胃痛明顯,還會拉肚子。
當妳緊張或生氣時,妳會胃痛和胃脹。
大便不好,經常腹瀉或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發作,或時幹時稀。
明顯沒有吸收,無論吃什麽,大便裏都能看到未消化的食物殘渣。
便秘多年,大便幹燥無果,壹直用瀉藥。
不想喝水,壹喝水就想吐,或者壹天都不渴,水喝得少。
晚飯吃多了,睡不好,或者晚飯吃不下。半夜吃東西會肚子疼,要去醫院。
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腸炎病史。
妳買了多少?
上面列舉的癥狀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統。其實中醫所說的脾胃,《傷寒論》所說的胃,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不僅僅是指飲食,實際上涵蓋了多個系統的功能,包括心肺、消化、精神心理、生殖等等。
由於篇幅有限,我們要講的就是這種以腸胃不適和消化問題為特征的“脾胃失調”。
為什麽脾胃總是有這些問題?
1.食欲問題
脾胃病最常見的癥狀之壹就是食欲。妳的胃口怎麽樣?
消除谷饑是指人容易產生饑餓感,食欲旺盛。大多表現為上火,助消化,暴飲暴食。比如《傷寒論》中提到的“合熱可消谷饑”,即有熱時,人會非常容易產生饑餓感,吃得很多。壹般可伴有口渴多飲、口臭、口腔潰瘍、便秘等癥狀。
不願意吃,就是沒有胃口,不想吃很多,但是還能設法吃壹些。
大家耳熟能詳的《傷寒論》第九十六條說:“寒熱之交。胸脅滿苦。呵呵(默默)不想吃。不安和嘔吐...小柴胡湯為主。我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這是輕度的胃虛。
“饑而不食”之癥,中醫多認為是胃陰不足所致,常用益胃湯、山藥、麥冬等滋陰養胃。那麽大家可以這樣處理嗎?
《傷寒論》第326條規定,厥陰為病。解渴。怒打心頭。我覺得心裏熱乎乎的。餓了又不願意吃飯。吃了會吐。好處不限。有壹種解渴,饑腸轆轆,感覺餓了,卻不想吃。為什麽?
“餓”是中焦的問題。有內熱(心口疼痛)和水飲(嘔吐)影響消化,導致胃氣不足的情況。這時候如果強迫自己吃東西,就會嘔吐。如果用攻的方法,會有利可圖,會拉稀。
還提到了壹種特殊的癥狀“糖尿病”。很多人壹看到糖尿病就會想到它。中醫的糖尿病綜合征包括壹些類型的糖尿病,但不能完全劃等號。“解渴”其實是指這個人口渴,喝了很多水,但同時伴隨著尿液的過度消耗。有尿喝多尿頻的問題,就是病入下焦(排便,婦科生殖問題等。都屬於下焦)
厥陰病兼有寒熱,胃虛饑。不僅是中焦,下焦也是。這是壹個嚴重而復雜的情況,需要具體的辯證分析。而不是簡單的因為胃裏缺少體液。
不能吃,不能吃,這種情況要分寒、熱、虛、實。
例如,第228條"......................................................................................................................................................................饑餓不能吃東西。但是那些大量出汗的人。梔子黑豆湯為主。”心煩意亂,燒心,燒心,有些人描述感覺胃裏煩躁不安,燃燒不舒服。同時覺得餓,想吃東西,有食欲,但是吃不下。
這種情況明顯是上火引起的,所以我心煩意亂,出汗,胃灼熱。胃裏也是虛虛的。不能吃,不能吃,因為有熱和水的混合物。舌苔壹般是黃而厚的。
這種濕熱水和飲料混合不足,使用梔子黑豆湯。梔子黑豆湯不僅可以治療胃灼熱、反酸燒心、饑不擇食,如現代醫學經常提到的反流性食管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等,還可以治療心煩、失眠、胸悶、咳喘等癥狀,只要符合病機。
這種“不宜食用”的梔子黑豆湯,特點是火證、熱虛、內寒。
比如“不能吃,名寒”,就是胃裏虛寒導致的飲酒不暢。飲食消化需要能量來支持。胃寒的人消化吸收代謝能力差,吃不下飯,不想吃東西,也不想喝水。
如果辯證考慮真的是月球內部寒冷的問題,“那是因為它包含了寒冷。”天氣暖和的時候。適合四代人。要用溫裏的方法,用甘草幹姜湯、四逆湯、真武湯來保持溫度恒定。
可能有人會問,我脾胃虛寒,可以吃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藥嗎?
理中湯(或藥丸)在《傷寒論》中有三個主要用途。
首先,霍亂是有益的。古人所說的“霍亂”在今天已經不是傳染病,而是上吐下瀉的癥狀,稱為霍亂。
二是不想吃飯,就是拉肚子,胃口不好,不想吃飯。屋裏冷影響消化的問題。
第三,大病後喜歡長時間吐痰,唾液增多,經常嘔吐。唾液清稀,胸口有涼意,表現為胸痹心痛。這是我上焦上冷,還可能伴有食欲不好,吃的少,腹痛,腹脹,便溏,尿頻等可能出現的癥狀。
這幾種情況的相似之處是胃寒,伴有胃虛用人參。附子理中湯(丸)變成附子理中丸,對寒濕危害更大。用附子和幹姜增強溫裏的力度。
而理中湯(丸)和附子理中湯(丸)主要是因為太陰冷水,偏於實際。溫裏不是補藥,而是祛邪攻邪的方法,針對寒邪內盛的疾病。
如果妳已經很虛弱,不適合攻邪,伴有嘔吐、腹瀉、食欲不振、腹痛、腹脹、尿頻等癥狀,虛弱主要伴有內寒。此時不宜使用理中丸等溫補劑,可考慮用少陰補虛的方法。
我忘記了我的老師曾經處理過壹個反復腹瀉的病例。老年患者幾十年來都是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西醫幾十年來效果壹直很差。長期伴有多汗、怕冷、睡眠差、口幹、腹痛、乏力等癥狀。經過辯證分析,使用了焦湯艾(主要用於補益、溫養津液和血液)。患者癥狀全部好轉,最後腹瀉停止,以後也沒有腹瀉。
此外,有些重癥患者在明顯吃不下東西的情況下,可以突然進食,需要考慮是否“中間除外”。除了中間,都是胃會衰竭的征兆,類似死光。胃氣不恢復就很危險,沒有胃氣就會死。
所以,虛實相生很重要,尤其是脾胃病,是選擇祛邪還是補虛,根據不同的原則,病機也不同,而不是千人壹面盲從。
吃了就想吐,有食欲,但是吃完就想吐,或者吃完馬上就吐。
比如《金匱要略》中提到“大黃甘草湯是治食後嘔吐者的主方。”“這個嘔吐物不能吃,吃了會吐。不是前面說的胃氣不足的問題,而是真的有邪氣,胃熱影響吃飯,熱偏了。用大黃、甘草配苦祛邪。甘草在這裏不是補中益氣,而是祛邪。
還有“水進則吐”的水逆,如五苓散綜合征;小半夏湯嘔吐證。谷不能下”,胃因飲酒反作用而虛弱;妊娠梗阻“孕期嘔吐”;還有現代醫學的問題,比如食道癌、腸梗阻、腸胃炎、食物中毒、全身感染、顱內高壓等。,吃的時候會引起嘔吐。
嘔吐沒有特異性,也沒有適合所有人的特效止吐藥。比如有“嘔吐聖藥”之稱的生姜,適用於內息過盛或冷飲引起的嘔吐。內熱過盛引起的嘔吐,伴有明顯的燒心、口臭和便秘,不能用於止嘔,反而會助熱加重不適。
2.飲食偏好
壹般健康人吃熱的或冷的都可以,沒有特別的禁忌。
如果喜歡冷,討厭熱,愛吃冷食,吃冷食沒有不適感,那顯然是內熱。
喜歡暖暖的,喜歡熱的,怕冷的,吃冷的難受。這是內寒。
但是有的人很奇怪,喜歡冷,想吃冷的,心裏涼的東西,但是又怕冷,吃冷了胃不舒服。這是為什麽呢?
喜歡冷,想吃冷的,這是熱的,但是怕冷,吃著難受,這是冷的。這種人寒熱夾雜。用幹姜、附子溫裏有助於清熱,用大黃、黃連清熱會防寒。需要仔細辯證分析,合理配伍。
我以前遇到過這樣壹個病人,喜歡感冒但是喝了酒後感覺不舒服,肚子疼,拉肚子。我胃口壹般,有時候覺得胃脹,有時候覺得能吃。打嗝胃酸倒流。我的胃怕冷,但是我想吃涼的。大便困難,又幹又稀。後來用了烏梅配方,效果挺好的。
烏梅性溫酸,可減少不良反應,治上氣打嗝嘔吐,治腹瀉,有滋補作用。能兼顧內熱、內燥、內冷水、胃虛等問題。
梅子嘗起來是酸的。打嗝反酸有必要忌用酸藥嗎?其實不壹定。很多人認為反酸是胃酸分泌過多,於是下意識地使用所謂的抗酸劑,如瓦楞子、海螵蛸、白芨等。但其實反酸有寒熱之分,有虛有實,只要辨證符合病機,就可以用。
3.胃痛、胃脹和腹脹
肚子疼,腹脹,腹脹的原因很多。《傷寒論》中有痞證、胸結、隱結、胸痹等說法,都要分寒熱虛實。
比如大黃黃連瀉心湯的“心脹”有內熱;理中湯“小腹嘔吐不足以食”的原理是其有內寒;生姜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的特點是寒熱結合。五菱粉的“揪心”“排尿不暢”是水結。厚樸姜半夏甘草參雞湯的“汗後腹脹”傾向於氣虛證,伴有輕度飲水。.......
這裏也介紹幾個伊伊治療過的醫案。
第壹份病歷是吃了不潔食物後引起胃痛,胃堵塞1周,並伴有腹瀉。吃了嗎丁啉後,胃堵略有緩解,但還是不舒服。這個人吃涼也不舒服,胃怕冷,但是喜歡吃涼菜。排便後腹瀉、胃痛、胃堵癥狀緩解,排便後舒適。忘了老師用的是四逆散,病人吃了藥就好了,不適感也消失了。
第二例也是胃疼腹脹的病歷。患者胃痛,輕度腹脹,反酸,吃涼明顯。喝水壹般,胃口很好,2~3天排便1次,有時幹有時稀。伴有怕冷、手腳冰涼等癥狀。記得老師給病人喝了枳實桂枝湯,效果也很好。
第三份病歷是壹份復雜難懂的病歷。病人腹脹,排便困難,手腳腫脹。癥狀持續十年左右。天熱天冷生病就好。服用酵素李子和利尿劑有壹定效果。
投訴:每天下午2~3點,肚子感覺沈重,脹脹的,想大便,想小便卻解決不了。同時感覺全身浮腫,體重增加。吃完後覺得脹脹的,想吃又能吃。感覺輕度胃梗阻,胃脹,沒有胃痛,打嗝和反酸。胃怕冷,喜歡熱的食物。排尿困難,尿液發黃渾濁。不吃利尿劑,晚上就起來壹次。如果吃了利尿劑,晚上起來三四次,第二天就覺得輕松了。大便難解。不吃藥,兩天壹次就難了。會先幹後粘,不帶血。
腹部檢查:腹部壓迫中度壓痛,腹部有浮腫感。
老師用桂甘石膏季芳湯,患者間斷服用10劑量,癥狀消失,基本恢復正常。
這三份病歷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脹和胃梗阻,以飲食和排便的消化排泄異常為主要表現。但由於病機不同,最後的藥方也不壹樣。
按照時代的壹般思維,如果遇到胃脹的綜合征,就要考慮胃氣不能正常健康,氣郁。平時治療以理氣健脾和胃為主,多采用理氣消積的藥物,如萊菔子、厚樸、陳皮、山楂、佛手、香櫞等。但是,如果不綜合分析這個人的四診數據,把握寒熱虛實,就很容易誤入歧途,甚至走偏,往往只求壹時之效,甚至完全無效。
胃痛、腹脹、脹氣、消化不良、惡心、打嗝...經常腸胃問題總是不好的,辨證是否正確是關鍵。
4.大便問題
最後說壹下大便的問題。正常排便壹天壹次,香蕉狀,幹而不稀,排便習慣有規律。排便後沒有血。
現在人的問題比較多,主要是便秘,腹瀉,大便幹燥等等。還有黑便、血便(首先要排除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大便的問題壹般與現代醫學中的腸胃炎、腸易激綜合征、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腸癌等密切相關。
便秘壹般是內結的問題。還需要區分寒熱。陽明有熱致大便硬而難行,腹部體檢時多有壓痛拒按、腹脹滿等表現。還有腸內體液不足引起的大便幹燥。或因尿頻、津液流失而大便幹燥。還有就是水結引起的硬便。此時通常沒有明顯的腹部壓痛,拒絕按壓。
腹瀉首先要排除飲食不潔。大家很容易想到太陰是否存在喝涼水的問題。津液缺乏驅動能量,津液停滯變成飲水,飲水向下運行,表現為尿頻、便溏。冷峻的夏利多考慮的是的四代文。
但其實太陰病、陽明病、少陽病、少陰病、厥陰病都可以引起腹瀉、泄瀉。還需要區分寒熱。
少陰病的底線是“自渴”,與太陰的“自渴”不同,提示少陰津液不足的問題。主要考慮大黃甘草湯、大黃黃連瀉心湯的方向。少陽濕熱時,應考慮秦煌湯。同樣,瀉心湯、梔子黑豆湯、吳梅丸、白頭翁湯、甘草明膠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考慮。
大便幹稀的時候,再考慮喝水的問題。喝水不壹定是涼的,也要分寒熱。陽明少陽可以有熱水喝。農歷天冷了可以喝水。陰虛津虧也會導致津液不足而飲水。厥陰病也會引起飲水問題。
根據寒熱兩虛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方劑,而不是壹看到便秘就用大黃、芒硝、蘆薈,或者開麻仁丸、和胃理氣湯。壹見腹瀉就止瀉,用赤石脂、秦皮等。關鍵是要區分清楚。
最後,我也推薦壹些常見的健脾養胃的食物。不僅是食物,還有藥物。《傷寒論》有許多治療方劑。
1.精力
錢進·方藝將姜描述為“辛辣而微溫”。治傷寒,頭痛鼻塞,逆氣咳嗽,止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去除惡臭,連接神靈。」
生姜是壹種表裏兼顧的藥物。可以去後面喝杯冷飲。如果不小心吃了生冷的食物,腸胃不好,吐水,可以用壹些生姜。孕婦感到惡心不適,妊娠反應較重,胃虛怕冷者也可使用。
燥熱就不能用了。
2.棗
《千女翅》:“棗味甘、辣、熱、滑、無毒。主宰心中邪氣,滋養脾氣,助十二經脈,平胃,疏通九竅,補充體內不足的津液。受到驚嚇,四肢沈重。可與數百種藥物配伍,補中,強誌,消煩。治心悸,治腸郁。生棗味道辛辣,吃多了會讓人口幹舌燥,脹脹的。苦、寒、熱者不宜多食傷人。」
大棗性溫,補中焦,但不小,不宜亂吃。如果胃裏有燥熱,或者胃比較虛弱,就容易胃脹,氣盛。
張仲景說,人體是和平的,但需要好好養,不要貿然吃藥。沒病就不要亂吃藥,包括進補。
很多人沒事幹,就想吃點補藥,以為是好事,殊不知藥有偏,會影響人體氣機,反而容易生病。所以,脾胃的日常調養,關鍵在於飲食的調養。三餐定時,不暴飲暴食,不吃壓縮飯,減少不必要的物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