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航空航天四大名校

航空航天四大名校

大學專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創建於1952。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航空系合並而成。是新中國第壹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位於北京,分為學院路校區和沙河校區,占地3000多畝,總建築面積654.38+0.7萬平方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校以來,壹直是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全國首批16重點大學之壹,也是20世紀80年代恢復學位制度後全國首批22所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之壹。第壹批進入“211工程”,2006年進入“985工程”,5438+0。我校第十六次黨員代表大會提出了建設植根於中國的世界壹流大學的發展願景。近年來,學校著力提升辦學境界和格局,大力推進空天信壹體化學科態勢,不斷優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推進壹流師資隊伍建設,加快科研創新轉型發展,務實開展高水平國際交流合作,大力推動改善辦學條件和民生,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各項事業發展成績突出。綜合辦學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躋身國內高水平大學第壹方陣,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學校學科繁榮,特色鮮明。確立了“壹流工科、壹流理科、壹流美術、壹流醫務工作者”的學科建設方針,擁有工、理、管、文、法、經、哲、教、醫、藝等學科10個,其中國家重點學科8個(並列全國高校第7位),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8個,北京市重點學科10個,國防學科18個,A學科14個,其中航空航天現有本科專業74個,博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25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3個。學校突出學科的基礎地位,構建空間與信息融合、理工交叉、醫工結合的壹流學科體系,形成珠峰引領、峰叢、高原拓展的良性學科生態。在航空、航天、電力、信息、材料、儀器、制造、管理等學科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形成了航空航天和信息技術兩大優勢學科,國防科技主要學科達到國內壹流水平。工程、材料科學、物理、計算機科學、化學、社會科學的ESI排名在全球前1‰以內,工程和材料科學在全球前1‰以內。在2020年“軟科學世界級學科排名”中,航天工程連續第三年位居世界第壹。學校裏到處都是名師和傑出人士。目前,學校教職工總數已達4266人,其中專任教師2368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占72.5%,具有博士學位的占86.64%。聚集了兩院院士26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教授6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9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6人、全國教學名師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4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28人。有許多國家壹等獎獲得者、領域專家和型號總工程師,還有壹大批年輕有為、造詣很深的專家學者。,學校教育良好,人才濟濟,立德庶人。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為1:1,攻讀學位的外國留學生2300余人。近年來,各省學生高考平均分排名前3‰,多個省份進入全省前1‰,學校理工科學生整體素質排名全國第九。學校堅持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務,突出人才培養中心的地位,把培養拔尖人才與強化愛國責任結合起來,在知識創造中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中創造知識,努力培養具有崇高理想、壹流知識、普世胸懷、真誠待人的領軍人物。建設壹流本科教育,推進大規模招生,擴大專業自主選擇權,突出厚基礎、個性化、導師制、小班化培養,完善完全學分制。推進通識教育和書院育人,充分發揮華班、吳大觀班、人文社科實驗班、高等理工學院、中法工程師學院等實驗班和榮譽學院的引領作用。構建知識學習、能力實踐、國際交流三位壹體的課堂,加強跨學科實踐、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實踐。研究生教育堅持國家戰略需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機制,重點實施匯聚拔尖生源、構建精品課程體系、深化國際交流、齊心育人、創新鼓勵優分類、建設優秀導師團隊等行動計劃,著力打造“重創新、強能力、高規格”的人才培養質量品牌,探索大飛機班、發動機班、信息安全班等高層次人才定制化聯合培養模式。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教學團隊5個,國家級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6個,省級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國家級壹流本科專業24個。人才培養取得巨大成就,湧現出壹大批以北航1、北航2號、北航3號、北航4號探空火箭為代表的學生科技創新成果。2010以來,已有近400名研究生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其中國家級科技獎勵70余項。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量大幅增加,全國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獲得者、做出突出貢獻的全國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等國家級榮譽稱號數量處於領先地位。北航歷史悠久的“馮如杯”競賽已連續舉辦30年,吸引了7萬多名學生開展創新研究。我校是全國“挑戰杯”比賽中唯壹連續16年獲得“優勝杯”的高校,承辦了2019年第十六屆“挑戰杯”比賽。學生創新創業作品連續三年獲得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分別獲得冠軍和亞軍。春華秋實,桃李滿天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校69年來,培養了大批學術精英、產業人才和治國理政棟梁,為國家主流行業和重點單位輸送了20多萬名優秀畢業生。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壹直保持在99%以上。近六年,北航18校友當選院士。學校服務國家,立誌創新。學校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加強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高技術研究,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關鍵瓶頸技術匯聚和與產學研深度融合,建設頂級創新平臺和壹流科研團隊。科研總量持續擴大,人均科研經費居全國高校首位。擁有1個國家實驗室——航空科學技術國家實驗室(待建),9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含4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北京高新技術創新中心,70多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9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0個。學校強調自主創新,加強協同創新,積極搭建國家創新平臺,組建大團隊,承擔重大科研項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建校60多年來,北航創造了40多項國內第壹的科研成果,在前沿技術研究領域始終走在國內高校前列。各型飛機的成功發射(試飛)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如中國第壹架輕型客機“北京壹號”、亞洲第壹枚探空火箭“北京二號”、中國第壹架無人飛機“北京五號”、“蜜蜂”系列飛機等。近年來,學校不斷強化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在航空動力、關鍵原材料、核心部件等瓶頸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多項標誌性成果直接應用於國防建設。學校團隊參與論證並幫助研制的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研制成功我國首架新型臨近空間飛艇。該校設計研制的某型無人機,定型執行重要任務,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中名列第壹。“十五”以來,北航獲得國家科技獎勵70余項,其中近16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5項,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創造了壹所高校連續獲得國家高水平科技獎勵的紀錄,被社會譽為科技創新的“北航典範”。學校學術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協同提升,在《自然》《科學》等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取得突破。學校大力推進協同創新,與航空、航天、發動機、船舶等國家重點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先進航空發動機協同創新中心”獲得首批“2011計劃”認定。聯合中國工程院成立中國航空工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打造中國首個航空工程科學技術領域的國家級智庫。全面融入首都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環北航知識經濟圈”,北航科技園被認定為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學校面向世界,開放交融。通過“UPS國際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北航國際交流合作網絡和平臺得以搭建,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有效提升了學校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與全球200多所著名大學、壹流研究機構和知名跨國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他發起了國際航天教育協會,並加入了國際宇航聯合會、T.I.M.E聯盟、中俄綜合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和學術組織。建立了自旋電子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英空間科技聯合實驗室等壹批高端國際合作平臺。與法國中央科技大學集團聯合創辦中法工程師學院,融合了中法兩國的工程教育優勢,被譽為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的典範。創建“國際通用工程學院”,努力建設壹所全新的高水平國際通用工程教育示範學院。與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合作創辦中法航空大學。實施“全球校園計劃”,建設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大力開展學生交流、雙學位、聯合培養、國際暑期學校等各類海外留學項目,將北航校園延伸到世界各個角落,讓北航學子充分享受全球優質教育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吸引優秀生源,留學生規模、生源質量、培養水平、教育水平進入全國高校前列。批準建立聯合國附屬亞太區域空間科技教育中心、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中國教育培訓中心和北鬥國際交流培訓中心。隨著師資隊伍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國際科研合作成果不斷湧現,建立了10個國家級“學術創新和智力引進基地”。學校文化育人,傳承創新。學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空報國、敢為人先”的精神和“開放包容、務實有為”的文化,用三代北航人的“長鷹”、“中國心”、“陀螺夢”凝結* * *知識,用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基因打造“空報國”的精神標識。深刻把握新媒體陣地對大學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精心打造以官微“杭小軒”為核心的新媒體傳播矩陣。註重以文化育人,以航天博物館、音樂廳、美術館、校史館、藝術園、實享空間、雍曼劇場、藝術空間等文化場館為陣地,以北航、北航大講堂、我愛我師、博雅課堂、高雅藝術進校園、駐場藝術家/作家計劃、大學生藝術團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動。形成了傳統傳承品牌、典型引領品牌、文化景觀品牌、人文滋養品牌,營造了教風優良、學風嚴謹、山水秀美、人文景觀祥和的壹流大學文化氛圍,在全國高校中起到了探索和示範作用。近年來,學校先後獲得全國高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兩項、壹等獎兩項、文化教育示範工程兩項、專題展示工程兩項,榮獲首都文明校園、北京市高校十大美麗校園、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等稱號。雲高雲淡,群星璀璨。進入新時代,譜寫新篇章,學校堅持以習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實現“兩個保障”,在黨的政治建設引領下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堅定不移地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壹流大學自信,自覺把辦學精神與服務國家使命融為壹體。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壹流人才,做出壹流貢獻,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壹流大學,以“北航夢”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其他信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三個校區,分別是明故宮博物院、將軍路和天目湖校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南航)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以航空航天、民航為特色、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世界壹流學科建設大學”、國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

材料補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設的專業主要有: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工程力學、飛行器動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車輛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醫學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波與毫米波系統與器件技術)、信息工程(航空航天)、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設計)、機械工程、工業設計、飛機制造工程、機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核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應用統計學等。

  • 上一篇:稻盛和夫個人的頓悟,壹生成就了三家世界500強。
  • 下一篇:誰有初中名師的教學視頻或者Flash形式的視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