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有“江南園林天下第壹,蘇州園林江南第壹”的美譽。1985,被評為全國十大景區之壹。據記載,蘇州有大小園林近200座。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四大名園”與同樣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大師園、環秀山莊、藝術園、情侶園、靜修園壹起,構成了蘇州園林的傑出代表。
蘇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自宋代以來的壹千多年間,保存了許多獨具特色的私家園林。所有這些古典園林,在建築布局、結構、造型和風格上,都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襯托、景觀對比、景觀遺跡的尺度變換、層次協調、以小見大、以少勝多等各種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並將亭、臺、樓、榭、泉、石、花、樹結合在壹起,在城市中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居環境。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期吳王的花園。私家園林最早見於東晉(4世紀)的邳江花園,當時稱為“吳中第壹”。據蘇州官方記錄統計,蘇州有周代園林6座,漢代4座,南北朝14座,唐代7座,宋代165,438+08座,元代48座,明代271座,清代130座。現存的蘇州園林多為明清建築,包括數百座古典園林。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壹,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在16 ~ 18世紀的鼎盛時期,蘇州有200多座園林,現在保存完好的有幾十座,使蘇州被譽為“人間天堂”。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典型,拙政園、留園、大師園、環秀山莊都誕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的鼎盛時期。它們以其深邃的意境、精美的建造、高雅的藝術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
據地方誌記載,蘇州園林在布局、結構和風格上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起源於蘇州園林鼎盛時期的四大古典園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充分體現了我國造園藝術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建築種類繁多,保存完好。這四座園林占地面積不大,卻巧妙地運用各種造園手法和技巧,將亭臺樓閣、噴泉與花木相結合,模擬自然風光,營造出壹個“城市森林”、“生活在鬧市,親近自然”的理想空間。它們系統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裝飾、家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它們是明清時期江南民居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壹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壹度影響了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風格,帶動了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施工技術向其靠攏,反映了當時城市建設的科技水平和藝術成就。在美化人居環境,融合建築美、自然美、人文美方面達到了歷史高度,在中國乃至世界園林藝術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下面重點介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蘇州古典園林:
滄浪亭,位於蘇州南部三元坊,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占地面積10800平方米。園中壹泓碧水,波光倒影,勝景萬千。滄浪亭始建於五代王之子錢的臺球廳。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花4萬元買下了這座廢園,並加以修建,還在水邊建了壹座亭子。因為那種“洶湧波濤中的水是清澈的,妳可以舔我的流蘇;洶湧波濤裏的水渾濁,能滿足我的腳。書名為滄浪亭,名為滄浪翁,人稱滄浪亭。滄浪亭雖因歷代變遷已非宋初模樣,但其古木古木,古色古香,始終保持著舊時的風貌,部分反映了宋代園林的風貌。
人們稱之為“千古滄浪為崖,滄浪為亭,水之園也”。
滄浪亭主景區以山林為核心,建築環繞。亭子和沿山起伏的長廊,也是利用園外的水畫,通過長廊上漏窗的滲透,溝通園內外的山與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子融為壹體。
著名的滄浪亭隱藏在山頂。它高高聳立在群山之中,屋檐高聳。亭子結構古樸,與整個園林的氛圍相協調。亭子周圍有五六棵幾百歲的大樹。亭子上的石額“滄浪亭”是俞樾所寫。石柱上鐫刻的對聯:
清風明月無價;近水樓臺先得月。
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築是假山東南的“明道廳”,寬三間。明道堂取“若聽無邪,則道明”之名。它是明清兩代學者講學的地方。大殿四周假山古樹環繞,殿宇宏偉莊嚴。墻上掛著的宋碑石刻拓片有三幅,分別是《天文圖》、《宋玉圖》、《宋平江圖》(蘇州市地圖)。相傳乾隆皇帝南巡時,在江浙壹帶頗有名氣的蘇州評彈藝人王曾在此講學。在塘南,“華鑰境界”、“發起石樓”、“坎山樓”等幾個亭子,都是各有千秋。折向北,有三堂,名為“翠玲瓏”,四周翠竹環繞,因有“日光穿竹,玲瓏剔透”之意而得名。
獅子林位於蘇州市東北部的婁門花園路。它建於元代,是元代園林的代表。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繞,高塔若隱若現,曲徑通幽,總有壹種迷茫的感覺。走廊墻壁上嵌有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四位宋代名家的書法牌匾,以及南宋文天祥的梅花詩題字。獅子林原是菩提寺的後花園。公元65438年,和尚天乳禪師來蘇州講學,受到弟子們的好評。第二年(元朝舜帝第二年),弟子們購買了土地和房屋,為禪師天乳建造了壹座禪林。天乳禪師從浙江西天目山的獅子山學到了他的方法,為了紀念他的師父,他把它命名為“獅子林”。也因佛教書籍中有“獅吼”壹詞而得名,許多假山形似獅子。
公園建成後,許多詩人、畫家來此參禪,他們的詩畫被收入《獅子林紀聲集》。禪師去世後,弟子散去,寺院花園漸漸荒蕪。明朝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因長安之事,被委以壹碗,獅子林升恩寺、佛殿重修,重現繁華景象。康熙年間,殿與園分開,後被黃之父、衡州知府黃興祖買下,定名為“社院”。1703、11年2月,清朝乾隆皇帝六次視察獅子林,先後頒贈“鏡智圓照”、“畫禪寺”和現存“真趣”等牌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為黃熙高中狀元,精修大宅,重組院落,取名“武松院”。到了清朝光緒中期,黃氏家族已經衰落,園子也倒了,但假山還在。
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0000平方米。它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之壹,擁有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國的美譽。
獅子林裏有很多漂亮的有湖有石的假山,建築錯落有致。園內最高峰是獅子峰,還有“含光”、“吐月”等其他名峰。園中多竹,方丈以毛竹搭禪窩,建有“卷丹”、“魚劍池”、“小飛虹(橋)”。主要建築有李雪堂、煙雨堂、臥雲石、尖山樓、知柏軒、瀑布亭、真趣亭、文美閣。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東北街178號。它是江南園林的代表,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古典園林。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原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所,元代為大紅寺。
拙政園現存建築多為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改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花園。
從拙政園的建築名稱來看,大多與荷花有關。王之所以要大力宣傳《荷花》,主要是為了表現他的崇高品格。中心景區——枇杷園還有顯微建築、玉蘭堂、尖山樓等精致園林。
西部原為“補充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回,布局緊湊,亭臺樓閣依山傍水而建。因為經過了大幅度的重修,乾隆以後形成的巧妙而造作的藝術風格占了上風,但水石部分仍然靠近中心景區,蜿蜒曲折的水廊和穿過淩波的溪流,是蘇州造園藝術的佳作。
花園的東部最初被稱為“田園住宅”,因為花園的東部屬於明朝崇禎四年(公元1631)的侍郎王馨漪。約31畝,因桂園早已荒蕪,全部新建,布局以平崗遠山、松草坪、竹屋曲水為主。有了山池中的亭臺樓閣,依然保持著寬敞熱鬧的風格。主要建築有蘭學堂、芙蓉閣、天泉閣、卓雲峰,均為遷建。
拙政園內的其他建築還有成觀樓、福翠閣、玲瓏閣、十八曼陀羅花亭等。
拙政園是壹座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因其山島、竹塢、松山、曲水的布局而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留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