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民間音樂舞蹈
茂名民歌大致可以分為革命歷史民歌、新民歌、號子、民歌、田歌、小調等。80年代調查茂名民間舞蹈時,有80多種舞蹈,120多種表演形式,400多種傳統節目,3350多個表演俱樂部,占全省舞蹈表演俱樂部的1/3以上。著名的茂名民歌有《八月桂花遍地開》、《送郎為紅軍》、《花轎送上門》、《車水歌》等。茂名著名的民間舞蹈有采花、花扇、花傘、火紫菱、舞獅、春牛舞、竹馬舞、旱船、龍燈等。其代表作《豐收曲》、《壹把傘》、《山村漁歌》、《打鼓舞》等在全國演出和排練比賽中獲獎。此外,茂名傳統文化中還有壹些音樂表演形式和節目;如《潢川鑼鼓》《商場絲弦》。
茂名民居
傳統的茂名民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種是原茂名縣(含全市)和息縣,北方民居特征明顯,壹般都有壹個寬敞的院落。大門位於庭院中間,沒有影壁,門的兩側有廂房。第壹種是徽派民居,白墻青瓦。院內有“#”,四周有回廊,大門兩側有廂房,大房子有過道劇場。現存的比較完整,如新縣的丁裏灣民居,光山縣的白雀園明清街。
“丁裏灣”位於新縣八裏鄉。房屋在嘉慶中期成型,東西長700米,房屋180間,前後九重,各有不同的建築風格。其間有木構建築、亭臺樓閣、拱門、柱雕、彩繪,呈園林建築格局,是豫南罕見的民居建築。目前,小區花園內的庭院和木雕仍保存完好。
“百雀園明清街”位於光山縣百雀鎮,長約500米,呈長條形,沿白露河西岸南北延伸。有500多間房子,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建築。當時百雀園商賈眾多,水陸交通便利。從水路碼頭落城的古城門,至今完好無損。
茂名棗劇是茂名特有的壹種民間音樂,其唱腔音樂與段唱的《棗樹》相似,故改名為《唱棗》。最早流行於固始東鄉北鄉的駱集、分水、江姬、北流等村的木匠中,約有150年的歷史。其代表曲目為郭丁香。活動高峰期,即清末至民國時期,在固始縣毗鄰的部分地區,如商城縣、潢川縣、淮濱縣等地蔓延。20世紀50年代,農村還在上演廚房戲,後來隨著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的變化,廚房戲逐漸衰落。現在除了70歲以上的藝人和60歲以上的人,很少有中青年人知道它的聲樂、表演形式和主要劇目。
作為壹種民間藝術形式,京劇的表演和傳承難度很大。根據口口相傳的材料,140多年前的清朝鹹豐年間就產生了廚房戲。先後形成10多首曲目,但演出和受眾面較窄,主要以推心置腹的聽寫形式為主。群體受眾也很有限。
海子溪
茂名已遍布全國,以潢川、固始等縣最具代表性,又稱“花籃戲”。潢川海子戲由潢川民間原始歌舞劇《鄧迪》演變而來,在演唱中使用方言俚語,具有“唱、幫、打”的特點。
茂名民間舞蹈《采花》簡介
《采花舞》改編自1956。第壹次全國文藝匯演時,采花表演時,男女混居,有壹定情節。第二次改編開始於1958,第三次改編在1983。這次全部更換了年輕演員,服裝、道具、舞蹈動作、音樂都進行了改編和再創作,基本形成了現在的群舞模式。1983參加第壹屆全國民族音樂舞蹈表演(比賽)獲三等獎。當晚央視新聞聯播欄目有壹個5-7秒的閃回鏡頭。
茂名剪紙
茂名的剪紙藝術活動歷史悠久,兼具南北紙藝風格,講究明暗對比和疏密。茂名剪紙藝術家徐旭創作的六米長卷《紅樓美景》獲得國家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