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解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有什麽區別?

解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有什麽區別?

解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區別;

解構主義無非是提倡多元主義,多角度理解,消解權威,分解結構,提倡大眾狂歡,這些都是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特征。但是後現代主義不僅有這些特征。

後現代主義還有很多其他流派,如後殖民主義、女權主義等,都是政治化傾向嚴重的流派,所以“政治化”也是後現代主義的特征之壹。

聯系人:

解構不等同於後現代,解構也不能說是後現代的核心。但解構主義是後現代主義的壹個極其重要的流派,解構是後現代主義的壹個基本特征。

後現代主義或現代主義運動這個詞現在被固定為壹種國際傾向的綜合名稱,它出現在19世紀末的西方詩歌、小說、戲劇、音樂、繪畫、建築等藝術領域,後來影響了20世紀大部分藝術的特征。壹般認為,這種趨勢在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夕或戰後不久達到頂峰。至於是否還存在,或者是否開啟了風格的後續時代,現在還不能確定。因此,弗蘭克莫德提出了“現代主義兩個階段的有用的粗略區分”,即古代現代主義和新現代主義。前者是早期發展,後者是超現實主義和後超現實主義發展。其他人,尤其是美國的IhabHassan和LeslieFiedler,則主張壹種鮮明的不同,壹種新的後現代主義風格,壹種合唱的、綜合的鄉村藝術,即“後文化”時代的產物。這裏強調的是與任意藝術、反藝術、反文學、自我的分離。20世紀70年代末,興起於歐洲思想界的利奧塔與哈貝馬斯之爭,使這壹討論局限於充滿哲學思辨的北美文化藝術界。現代主義的生存土壤是以商品生產為目的的工業社會,後現代主義以後工業社會為時代背景。

美國學者弗雷德裏克·詹姆遜教授在《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中總結了後現代文藝的四個基本美學特征:

1.目標消失了。在後現代的文化氛圍中,傳統的價值觀和等級觀念被顛覆了,現代主義中的個性和風格被徹底消滅了,主體成了破碎的幻象。

2.深度消失。現代主義藝術始終以追求烏托邦理想和表達終極真理為主題,而後現代主義藝術則放棄了作品本身的深層模式,不再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釋,拒絕探索任何意義,只追求語言快感。

3.歷史感消失了。歷史永遠是記憶中的東西,記憶永遠有記憶主體的感受和經歷。現代主義藝術因追求深度而沈迷於歷史意識,而在後現代藝術中,歷史只意味著懷舊,以迎合商業目的的形象出現。

4.距離消失了。在現代主義藝術看來,距離既是藝術與生活的界限,也是創作主體與客體的界限。讓讀者思考作品,是壹種有意識的控制手段。在後現代藝術中,由於主體的消失,作品失去了它的深度和歷史感,只對人的感官有刺激作用,沒有任何啟發和鼓動的作用,換句話說,它只強調欲望本身。

解構主義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解構主義的領袖雅克·德裏達不滿於貫穿幾千年的西方哲學思想,挑戰傳統的不容置疑的哲學信念,批判自柏拉圖以來的西方形而上學傳統。

在德裏達看來,西方哲學史就是形而上學史,其原型就是將“存在”定義為“在場”。借助海德格爾的概念,德裏達稱此為“在場的形而上學”。“形而上學在場”是指壹切事物背後都有壹個根本原則,壹個中心詞,壹個支配力量,壹個潛在的神或上帝。這種終極的、真實的、初級的東西構成了壹系列的邏各斯,所有的人和物都落在邏各斯的門口,遵循它的運行邏輯,而邏各斯是永恒的。

德裏達等解構主義者攻擊的主要目標,正是這種被稱為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思想傳統。簡而言之,解構主義和解構主義者就是要打破現存的壹元秩序。當然,這個秩序不僅僅是指社會秩序,還包括現有的社會道德秩序、婚姻秩序和倫理規範,還包括個人意識的秩序,如人們心中更多的抽象文化遺產積累而形成的創作習慣、接受習慣、思維習慣和無意識的民族性格。反正就是打破秩序,然後創造壹個更合理的秩序。

  • 上一篇:求廣告策劃的案例研究
  • 下一篇:元陽傳統民居的特點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